【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7年10月13日 星期五

名畫的控訴(Woman in Gold)

導演:賽門·柯提斯(Simon Curtis)
主演:海倫·米蘭(Helen Mirren)
   萊恩·雷諾斯(Ryan Reynolds)
英國、美國合拍 / 2015 / 107分鐘 / 普遍級
禮讚: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女主角
改編自真實事件。1938年,德軍佔領維也納,侵襲並闖入猶太裔的民宅大肆搜刮。奧地利猶太人瑪麗亞阿特曼(Maria Altman),跟她的 ...

◎ 劇情簡介

  蘭迪是一名律師,他曾自己創業,但最終負債收場,不得已才去一家律師事務所應徵而獲得聘任。但同時也因為母親的推介,使他認識了瑪麗亞,他們家族是在維也納的猶太人。在二次大戰時,德軍大舉入侵奧地利,也強行奪取了許多人家中的名畫。
 
  瑪麗亞的姊姊露易絲早就意識到德軍到來會發生的慘狀,而提早隨著叔叔費南迪離開。而當年瑪麗亞嫁給費立茲,他是一名聲樂家,果然德軍到來後,不僅拿取畫家克林姆的幾幅風景畫,也拿走克林姆為嬸嬸艾蒂兒所做的畫像。戰後,這幅被稱為奧國貝維德雷宮的鎮館之寶,一直是最受矚目的畫作。
 
  因奧國現在正舉行名畫歸還的官司與手續,瑪麗亞決定委託蘭迪到維也納。蘭迪雖然剛找到工作,但老闆卻大方地准他請假一個星期。
 
  不過,提出控訴的費用不是一般人所能負擔的,瑪麗亞自然也就認命地放棄了。何況回到故居也使她的精神因想起過往而近乎崩潰。但蘭迪在上網之後發現這幅被稱為「黃金畫像」的名作市值超過一億美金。
 
  蘭迪這回邀瑪利亞再度前往,但瑪利亞拒絕了,蘭迪獨自前往,受到當地記者胡貝托查寧的幫助,並由美術館工作的安娜接應,在館內找到許多艾蒂兒生前的信函。不過即使如此,佔有絕對優勢的蘭迪依然無法與文化部長或有關單位當面討論。
 
  失業的蘭迪又逢親子生了第二胎,但妻子還是相當支持他,果然在將近一年之後,奧國政府將克林姆的作品集結成冊,在美國發行。蘭迪花了二十九美金買了一本,然後瑪麗亞向美國法院提出控告奧國政府的訴願,最終獲得勝訴,然後再轉往奧國繼續打官司。
 
  原本瑪莉亞只希望奧國文化部付出一部分錢,但卻遭拒。最終她在最高法院獲得勝訴,奧國必須歸還「黃金畫像」及其他的風景圖。瑪麗亞將畫賣給當地的美術館,並利用剩餘的錢幫助弱勢團體。而蘭迪也成立自己的律師事務所,他的業務專門為與瑪麗亞有同樣困境的人打官司,並取回原本屬於他們家族財產的名畫。

分析
 
  在奧國被稱為如同「蒙娜麗莎的微笑」的名畫--「艾蒂兒肖像一號」,其畫作的創作者正是知名的維也納畫家古斯塔夫.克林姆(一八六二〜一九一八)。

  「艾蒂兒肖像一號」是用很多金箔燒熱後貼上,而畫中的美女正是本劇女主角瑪麗亞的嬸嬸艾蒂兒。她在四十多歲時死於腦瘤,但她的美麗與不時透發的憂傷,卻因為畫作而永遠留存在世人的心中。
 
  二次大戰時,德軍開始入侵奧地利,所有的猶太人遭受空前的羞辱與剝奪。瑪麗亞的父親擁有的名畫與全部的收藏都被洗劫一空,所幸瑪麗亞與丈夫及時逃出,否則必然也會被送到集中營。
 
  影片中其實也提出了控訴,那就是除了藝術品被竊取之外,更多奧地利人其實也是與猶太人站在對立面的。看著猶太人受近羞辱,但這些維也納的居民,卻未曾站在公理與正義的這一邊,讓不公不義的事天天在街頭上演著,而在暗中進行的欺凌更是非外人所能知曉。這也是為何瑪麗亞一直不肯回去維也納面對的真相。
 
  而在為官司纏鬥的同時,人們也是分為兩個陣營,有人會以「愛國主義」而主張「艾蒂兒肖像一號」是奧國的國寶,必須永遠典藏在維也納,也有一派同情當年被欺壓的猶太人,畢竟東西原本是他們的,物歸原主也是一項重要的美德。

  在奧地利最高法院最終做出了最符合人性的判決時,文化部的律師苦苦哀求瑪麗亞不要讓「艾蒂兒肖像一號」離開奧地利,但卻已經為時已晚。
 
  「名畫歸還」的活動其實也只是一場做作的政治秀,因為大部分名畫主人的下一代都已經不在了,多數在戰爭期間被殺害,倖存者雖能提出一些事實,但卻必須透過官司才能完成程序。問題是這些官司的門檻相當高,必須提出一百多萬的相對保證金才能提出訴訟,這是一種虛假的善意,也許只是為了改善世人對奧地利的負面觀感與形象。
 
  蘭迪在第一次去奧地利時,其實也是興趣缺缺的,但當他從網路上得知「艾蒂兒肖像一號」這幅畫作市值早已超過一億美金時,這使他有了往後再度追索的動力,但遭受一次失敗的瑪麗亞早已興趣缺缺。這是一個強烈的對比,也是戲劇力量的表現。
 
  有趣的是蘭迪.荀白克的祖父正是歷史上有名的阿諾.荀白克,導演特別安排一場蘭迪與胡貝托買票入劇場聆聽荀白克的音樂,聽著祖先為這個世界留下的美麗音符,蘭迪在劇場中留下眼淚。
 
  如果一名音樂家的作品能獲得普世價值的認同,那麼這世上怎麼還會有種族的戰爭或宗教的戰爭?如果戰爭是為了爭奪掠地,那便足以說明人性真正的卑微之處。佛家所謂三毒「貪、瞋、癡」正是為戰爭做了精準的註解。
 
  其實以瑪麗亞的心態而言,「艾蒂兒」不只是一幅聞名的畫作,而是她嬸嬸的全部影像,將畫作搬回自宅卻也擺放不下,如果扣除戰爭帶來的一切,以奧地利政府的道歉,那瑪麗亞也應該會讓畫作留在奧地利的。但瑪麗亞唯一不安的是她拋下了她們,遺棄了家族而獨自躲到美國,這會是背叛家族的行徑嗎?
 
  這其實也是自己良知的一種反射動作,瑪麗亞環境不是很好,但她卻一直沒有想到錢的問題,她想到的是嬸嬸,而非克林姆的畫作價值,但蘭迪則不然,他從興趣缺缺到受到一億美金的吸引而開始投入,到最後他幾乎是為公理而戰,因為這樣的態度才能獲得普世價值的認同。
 
  台灣其實也經歷過類似的經驗,從日本人來台後,將土地徵收歸為糖廠土地,而後再由國民黨接收,這個過程也發生過許多相同的情境。在此刻的台灣正開始所謂的追討黨產,這應該是一次獲得較多認可的活動。
 
  每一次的戰爭或動盪,必然會有掠奪者與受害者。世界的一切寶物說穿了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無法用這樣的認知來看待世界,恐怕會讓自己因為失去而痛苦一輩子。將一切的美還諸天地,你我一片浮雲從不知也不曾擁有過什麼,輕輕地來、輕輕地離去,人生何等瀟灑。無論「艾蒂兒」落腳何處,終歸有個方所,人的心卻沒有,這是一種改念,若它最後又回到奧地利,我們一點也不會訝異。
 
  真正令人感到興趣的是艾蒂兒在當模特兒時,她面露憂傷的神情,彷彿她已經能預知日後的紛爭將會由此刻的她而引起。這個交會點是相當引人注目的,從她的身上我們獲得了這幅畫,其實應該還有更多精彩的心理歷程,只可惜導演偏重的是名畫的爭奪,而疏忽了一名心思縝密的女人背後的另一層故事。
 
  瑪麗亞再取回「艾蒂兒」之後,以一點三五億美金被收藏家羅納.蘭戴標走,收藏於紐約市的新藝廊。二一一年,瑪麗亞以九十四歲高齡離開人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