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7年10月22日 星期日

台北物語(Story of Taipei)

導演:黃英雄
主演:李宓、陳怡安
台灣 / 2017年 / 117分 / 普遍級
一場車禍索求500萬『封口費』背後,揭開了複雜的人性內幕...

◎ 劇情簡介

  議員柯錫恩半年前與女助理郭心純有不倫之戀,但被當醫生的妻子孫英發現,柯錫恩答應不再與心純往來,但仍然聘請心純之弟郭再興為助理。

  這一日孫英的父親出國,但事實上是與外面的小三鬼混,而孫英學生時代曾因酒後失身,生下小宴,小宴在西門町卻看見爺爺與小三在吵架。

  錫恩則與心純在晚上相約再度回到別墅會合,雖然表面上是商討公關公司的事,但因喝了酒,剛出別墅就與計程車相撞。錫恩為了選舉,採取息事寧人的方法,乾脆將計程車買下。

  第二天,再興去別墅處理車禍,而與司機見面,卻發現車廂後有一名被綁架的工程包商林永捷。永捷指稱自己被七名議員的助理勒索,雖決定放棄工程,但仍遭綁架。計程車司機孝慶與女乘客秋紅,第二天來拿錢時,孝慶發現當年老家正是被永捷的建設公司強迫搬遷,而再興其實也是七名助理之一。

  不久錫恩與心純趕到,心純看到孝慶身上的懷錶,正是父親當年遺留之物,這才發現孝慶是當年闖空門的小偷,並導致她父親中風而亡,同時也揭發計程車也是孝慶昨晚順手牽羊的。

  隨後趕到的孫英由追求她的同事東尼陪同,她生氣地指責心純與錫恩藕斷絲連,但女乘客原本與孝慶夥同要來恐嚇議員酒駕,並提高賠償費五百萬,但卻也認出孫英是當年誤判她病情的庸醫,因為宣佈她是癌症末期,秋紅遂將存款拿去環遊世界,沒想到回來之後,癌症卻不藥而癒,沒錢的秋紅昨晚就是攔了孝慶偷來的計程車,要上陽明山自殺,沒想到卻遇上車禍。

  而計程車後車箱的包商永捷被綁架一事,其實是再興與另一名助理邱耀東所為……。於是這個屋子裡的人,便像蛇吞尾巴一樣,似乎找不到真正的罪人,每個人都控訴了別人的罪狀,有罪無罪的界線出現一種矛盾和詭異。而這一切都直接指向複雜的人性了。

  秋紅回台北時,看見昨天咖啡廳的女作家尚在振筆疾書,她突然有種自己也是劇中人的感覺。

◎ 劇情分析

  「台北物語」劇本的完成到實際拍攝,也經過了一些更動,有增添的人物(如爺爺與東尼)。有趣的是,這兩個角色在放映期間,卻也受到許多觀眾的喜愛,在當時也是始料未及的。

  但縱然人物略有增減,但主要架構卻沒有改變。每一名腳色其實被設計出來之後,一定也與另一名腳色有著互動與恩怨,然後所有腳色就連結成一個大圓。這在劇本學上是一種「接龍」的形式,但因結果是無法分出勝負的,也就是在故事結束時,永遠也無法在激烈的衝擊中,找到正確的答案。

  被網友戲稱為G8高峰會議的別墅大戲,其實是經過設計的,其根據當然是採用舞台劇的三一律,其中「場景統一」就是戲劇元素最整齊的時刻;當然也在最後掀起極大的高潮戲。

  「台北物語」故事的焦聚,集中在八條線上,其實並無刻意區別誰是主角?畢竟人性是最值得追索探討的題材。從每一位腳色入手,都不難發現人性的貪婪與自私,然而盜亦有道,編導在處理陣容龐大的腳色內心世界時,併置了一些幽默的元素,因為我們也無法全面否定人性本善的大前提,於是腳色便在以自己的立場提出辯證時,許多似是而非的論斷便不斷被提出,而這也正是「台北物語」劇本中最為精華之處。

  人的出生雖然各自有其命格,命運不同其實也是讓生命璀璨的條件,每個人都想往上爬是屬於人性的必然,但能否成功便端看命運使然,因此在完成拍攝後又補拍了議員小時候家貧,故從小立志成為有錢人,最後娶了孫英,雖然她學生時代被性侵並生下一個女兒,但她家境富有,自己又當醫生,在娶她之後得其娘家之助,幫他連任了兩屆議員,而錫恩的目標是永無止境的,因為他也想當議長,甚至市長或更高的職位。

  但錫恩與助理心純的婚外情卻被孫英發現了,孫英因必須利用丈夫而讓自己 在醫院直升主任甚至院長,遂原諒丈夫的行為,但她其實也有追求者,也就是她的同事東尼。東尼其實也是一名花花公子,他的妻子雖有許多曖昧的簡訊,但他不想追究,卻以此為理由而堂而皇之地四處追求他的粉紅知己。

  東尼與妻子或孫英與錫恩的夫妻關係,在未來的社會中,會成為一種社會的常態,甚至成為一種現象。這在哈佛大學的展望學中早已做了預測,在二0三五年即成為普遍。但依現在情形,似乎會比這時間來得更早。

  建商永捷的事,其實真的確有其事,但那是早期的議會現象,究竟現在是否還存有這種現象不得而知,但世上的事無奇不有,誰能保證呢?「台北物語」極力將社會的各種卑劣現象呈現在影片,並非是要刻意醜化社會,而是將曾經有過的現象來做檢視。

  這個社會也許有著層層的共犯結構,若非是局中人,是無法真正了解箇中神髓。某些角度而言,這樣的共犯結構也是整體社會的縮影,人若無利則不為,若有其利則分享之,若真如此,卻也是社會進步的動力,也是資本主義的明確現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