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5年6月26日 星期五

漸動人生(You’re Not You)

導演:喬治‧沃福(George C. Wolfe)
主演:希拉蕊‧史旺(Hilary Swank)

   艾美‧羅珊(Emmy Rossum)

美國 / 2014年 / 100分/ 普遍級

敘述一位古典鋼琴家,在人生巔峰的時候卻罹患了 漸凍人疾病 ...

◎ 劇情簡介     

  伊凡是個成功的企業家,他的妻子凱特是一名鋼琴演奏家。雖然很久沒彈奏了,但在結婚十五周年的夜晚再度彈奏,沒想到彈錯了許多音階,因為她的手指漸漸不聽使喚了。

  一年半後凱特上廁所開始需要別人幫忙,雖然請了很多人,但都不適任。直到一名叫貝可的女孩來應徵,伊凡對她印象不佳,決定不錄用,但凱特似乎對貝可有緣,遂留用她,也耐心地教他如何作菜。
    
  貝可其實是一名大學生,甚至與連恩教授有染,而這一夜連恩與妻子珍一起來夜店,貝可在上台演唱因怯場失敗後,在爛醉之後與一名威爾回家過了一夜。
    
  威爾煮了早餐,但貝可卻不領情,因為她自已認為是失敗的人。因起床太晚,急急跑到凱特家。之前凱特與死黨聚餐,卻也聽到了伊凡似乎有到過夜店,而這一夜伊凡都已經半夜了依然沒有回來。
    
  貝可被凱特要求從房間內拿出伊凡的電腦,但貝可不答應,凱特想用錢談條件,最後貝可還是答應了,果然發現伊凡與公司的女職員欣希雅有染。一氣之下凱特遂住到貝可家中。
    
  伊凡甚為著急,一直打手機找她,但她不回電,凱特這才發現貝可有許多樂譜,也知道她對音樂有極大的興致。在貝可的介紹下凱特到泳池內作水療法,並認識了約翰與梅若琳這對夫妻,梅若琳介紹她去作「草本治療」,其實是吸大蔴,梅若琳也教貝可以身體隨節奏用心來擺動。
    
  在貝可的勸導下,凱特決定回家並將伊凡趕出,並到公司向女職員示威,於是貝可住到凱特家,也在感恩節請約翰夫妻來參加。而威爾又來找貝可,他因有一個聽障的哥哥,所以懂凱特的唇語。貝可知道他的真心,但一時尚無法接納,卻又希望威爾不要把她的手機號碼弄丟。
    
  梅若琳在醫院掛著機器去世了,凱特相當震撼,她不希望這是她的結局,但同時凱特也知道貝可休學了,她希望她能繼續上學而辭退她,但最終送至醫院時,卻由貝可決定,因她知道凱特會希望回家,那個晚上,她陪凱特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

◎ 劇情分析
    
  前一陣子非常流行「冰桶挑戰」,正是為了關懷(ALS)「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病」而風行全世界的活動,很多名人藉此風光一陣,但最後有沒有真正關懷到這種症狀的人就沒有下文了。
    
  這種病症目前尚無醫藥可以醫治,其實號稱醫藥發達的今日,醫學其實有許多病症是束手無策的。所謂的最後搶救也只能插管或依仗機器,但大家也都清楚那也只是苟延殘喘,其實不僅使得病人毫無尊嚴,就算搶救成功,也只是延長躺在病床的時間。
    
  凱特最終的看法是正確的,如果這個身軀是註定永遠無法恢復,那利用醫院的機器系統延緩了生命,或者讓生命陷入停頓,這其實一點意義也沒有。因此她選擇從容面對死亡,這是現代人亟欲學習的一個觀念。
    
  在醫院面對急救的原因很多,其一是醫生自己認知的職責,他們認為縱然病人有簽了放棄急救同意書,但現場醫生的判斷如果認為尚有30%的希望,醫生可以否定那份同意書,只是到了最後必須插管之際,都會再訊問病人家屬的意願。
    
  以家屬的立場而言是相當矛盾的,這牽扯了更多的人性與矛盾,因為一插管病人痊癒的機會幾乎很少,尤其是年歲已高的老人,就算插管治療,其實也大都躺在床上,換句話說,這將留給下一代更大的負擔。基於此,許多家屬其實面對這個抉擇是相當痛苦的。如果不插管,這會不會讓其他人說自己不孝呢?如果插管,那未來可能要面臨更多的負擔與折磨。
    
  凱特正因為與她同樣罹患漸凍人症狀的梅若琳,在生命的盡頭把自己完全交付給醫院的機器,對她而言,這是她無法忍受的。這也促成了本片的結局。而凱特的決定是自己去面對這個病症帶來的一切苦痛,勇敢地迎接病魔,這是一個現代重要的議題。
    
  現代人太過依賴醫院的診治,每個人總是相信,只要信任醫師就有痊癒的一天。其實醫生的困頓在於目前有許多病情是它們無法掌握的,醫院的功能只能延長人的生命,但我們必須檢視在這樣狀況下的生命是何其無奈與卑下,再回頭來檢視生命被延長的這一點時間,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如果要真正追究原因不難發現,強制為病人延緩生命,其實都只是家人的不捨罷了。
    
  貝可與凱特是一個強烈的對比,但也有相似之處。音樂是她們的共同點,凱特學的是古典音樂,但貝可卻連上台演唱熱門音樂都會怯場。但最終在凱特死亡之後,貝可卻穿著她送的名牌高跟鞋,開始在夜店演唱。也就是貝可從凱特身上學會了自信;也從中了悟到自己許多脫序的行為。
    
  貝可見凱特的先生有了外遇,自然替凱特憤恨不平,但她自己與學校的教授上床卻又能自圓其說,這種矛盾點若非凱特點破,貝可是無法走出自己的困境的。
    
  凱特知道貝可為了照料她而喪失了學業,於是她當機立斷要她復學,自己又請了另一名看護,雖然這段情節編導並未刻意放大而喪失了一次戲劇的濃度,但卻也彰顯了凱特處處為人設想的個性。
    
  然而就連自己的母親也不見得有真誠關懷的心態。在不得不的情形下回來照顧女兒,但卻以自我享樂為主,在宴會派對中更突顯了凱特的孤寂與無助。
    
  凱特到最終幾乎講不出話來,但卻只有貝可讀得懂她的唇語,就算是丈夫伊凡其實也是束手無策,由此可見這對夫妻在片頭的交融只沉溺在性愛之中,卻永遠無法了解夫妻的相知相惜其實是要來自內心的互融互攝。伊凡永遠作不到這一點,在最後面臨死亡之夜,伊凡卻沒有勇氣留下,他懦弱地逃走了。
    
  凱特似乎也由此而真正看透了人生的真實面,當面臨死亡之際,或許才是真正考驗人性的關鍵吧!反觀貝可與威爾,兩人有過一夜之情,但威爾的哥哥是聽障人士,因此他擅長手語與讀唇術,這是他與貝可的心會慢慢交融之處,而這份真情反而使得貝可不敢接納。或許是因為她尚未準備好,但令人感動的是她也希望威爾不要把她的手機號碼弄丟。
    
  凱特過去的生活看似屬於社會的高層,但這些有錢的太太相聚在一起也只是相互比較自己的所有,當真正有朋友受難時,卻始終無人關心凱特,但這反而使得凱特可以認清事實。畢竟死亡這條路都是每個人最終要去面對的,縱然百般不願,但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早就已經注定了死亡的日期。
    
  凱特只是得了漸凍人的症狀,這不是她所樂意的,但事情已經發生在自己身上,就算你不願意那也無可迴避,既是如此,唯有選擇勇敢面對,這才是這部電影帶給我們最大的意旨。
    
  表相上生命有著太多的不公平,但從某種角度來看,其實也沒有太大的差別。生命不在於長短,在於我們面對有限的歲月中,我們應該檢視如何讓生命在世上留下一些記憶與共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