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5年6月28日 星期日

法國‧鄉村‧樂活(Dialogue Avec Mon Jardinier)

導演:尚‧貝克(Jean Becker)
主演:丹尼爾‧奧圖(Daniel Auteuil)

   尚皮耶‧達魯桑(Jean-Pierre Darroussin)

法國 / 2007 年 / 104分鐘 / 輔導級

成功的畫家,婚姻瀕臨破碎,自己也對久居巴黎的城市生活深感厭倦…

◎ 劇情簡介     

  在巴黎原本有著一些名氣的畫家,因常與模特兒偷情,這使得太太決定要離婚。但畫家以逃避的方式回到鄉下母親留給他的房子,在這兒有許多空地,但雜草叢生,於是他決定登報聘請一名園丁來整地種菜。

  一名園丁騎小機車來應徵,兩人愈看對方愈面熟,終於認出對方是小學同學,曾在柯林神父生日時在蛋糕中暗藏機關,導致蛋糕炸開使得神父噴了滿臉奶油,也因此畫家才被送至寄宿學校。
    
  園丁來工作卻遇上德路祖的兒子,因為兩人個性不合故只好錯開,畫家又換另一名電工,園丁卻又猛讚德路祖的手藝好。
    
  園丁從鐵路局退休,在鐵道旁領有一塊地種了許多蔬菜,他要求買鐮刀和其他工具,園丁說他與妻子結婚廿七年,每年都會參加魯瓦楊消防隊的活動,也常與太太去尼斯海邊,雖然只是在海灘的路或坐或走,但卻有無盡的回憶。
    
  畫家說他不想繼承父母留下的藥局,故不選擇配藥而選擇畫家,日後父母相繼過世,他卻在樓閣上發現父親留下的許多水彩畫,可見當時父親也無法忤逆爺爺的決定而使得父親犧牲了自己的興趣。
    
  在一個名畫家東尼的展覽中,畫家遇見了模特兒瑪格達,但她卻與一名攝影師約翰在一起,畫家以語言激怒了約翰憤怒離去,畫家帶瑪格達回鄉下家中,這使得見到她在作日光浴的園丁相當不好意思,瑪格達建議園丁應向畫家建言蓋個泳池,然後去附近找她姊姊。畫家生氣表示她根本不是找姊姊而是去找攝影師。
    
  畫家的女兒卡洛帶查爾斯來訪,查爾斯與卡洛相差三十歲,畫家相當不以為然,女兒憤怒離去。但不久兩人也分手了。園丁帶畫家去參加波路的喪禮;也告訴他巴達克車禍身亡,而不久園丁在工作時昏倒,畫家帶他去巴黎認識的醫院,但醫生開刀後又縫合。畫家帶園丁去看畫,也在他出院後一起釣魚,園丁希望畫家能畫一些他熟悉的東西與顏色,也希望能為他太太畫一張人物像。畫家因此以這些作品開了一次成功的畫展。

◎ 劇情分析
    
  「法國‧鄉村‧樂活」是改編自法國作家亨利‧古耶果的同名小說。由尚‧貝克執導,全劇幾乎以對白呈現,也使得丹尼爾‧奧圖與尚皮耶‧達魯桑兩大影帝互相較勁,成就了這一部相當特殊也極為成功的影片。
    
  畫家與園丁是兩個極端的工作,但想不到兩人是小學同學,也曾經在一起惡作劇而轉到其他學校。這表示每個人的資質在孩童時期尚在潛伏期中,非得到日後才有機會尋求自己的生命面向。
    
  然而各人的機緣不同,雖然也都各自有了抉擇的機會,但卻也都滿足在自己的生命對待中。當我們面對這個世界上的各種「法」時,都會有不同的自我詮釋。所謂的「法」就是一種現象。於是我們發現,畫家滿足於自己的繪畫世界;園丁也滿足於自己的園藝與有機蔬菜之中,因為每個人所面對的世界,其實都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而從中透發的生活力量卻是相濡以沫的。也就是畫家的某些態度漸漸影響園丁;而園丁更能展現生命型態與精神的,更是大量影響了畫。
    
  其實不論在何種的生命態度,其實都會是充滿人文與哲學態度。園丁沒有念什麼書,他的女婿也只是擔任警衛,但當他失業時,畫家打一通電話便又為他找到另一份警衛的工作了。
    
  畫家因為心不斷地放射在外,故與模特兒的外遇不斷,這導致其妻有意要離婚,這種心態是相當自私的,畫家與年輕的模特兒瑪格達上床,他認為這是相當正常的,但當女兒帶回的男友查爾斯,年齡幾乎與畫家相同時,畫家立刻不悅地表示反對,雖然後來女兒也離開了查爾斯,但這似乎也足以讓畫家思索半天了。
    
  本片其實也面臨了「死亡」這個議題,園丁帶畫家去參加波路的喪禮,市長來講些場面話,使得兩人假裝哭泣奪門而出,但其實是到外面狂笑不已。因為這些場面化的祝禱詞其實太假了。
    
  生死是一種必然,巴達克始終改不過伸右手卻騎車往左轉,車禍應該是早晚的事。而畫家有時也自我觀察一番,吸食大蔴是否真能讓自己鬆懈,或是會讓心情陷入更深的不安。
    
  當然園丁最大的困擾是他的腸子出現問題,雖然自稱是疝氣,這是故作輕鬆狀。但如果罹患絕症之後,難不成只能一直躺在床上?園丁的見解其實是簡單而樂觀的,而這種生命態度也大量地影響了畫家的思維。這也是為何畫家在片尾所開的畫展都是園丁曾告訴他的現象。
    
  園丁只簡單地希望畫家能畫他最熟悉的事務與顏色,或許基於承諾,園丁希望能畫他妻子的畫像,畫家也都認真地執行,也因為他的精神態度便完全投入一種截然不同的創作方向。對比於好友東尼全部以黑色呈現的抽象畫,便有了一個明顯的對比了。
    
  面對婚姻問題亦復如是,畫家是極端不穩定的,為何他必須在年輕的軀體中去展現自己的活力?是否只是為了掌握或抓住最後青春的尾巴?
    
  園丁曾問他妻子眼睛的顏色,畫家卻支吾其詞,這表示畫家的心始終無法表現對妻子的專注。相反的,園丁與妻子也常去尼斯海邊,他們只有在海邊大道散步,走到底再走回來,只是一種生命的參予,沒有任何的多餘要求,因為「參予」而獲得真正的滿足。要不你到海灘去參加「泡沫趴」,不也是一種參予?而前者反而更能以冷靜的態度去觀察與領納。
    
  園丁的眼中在所有的菜園中其實就是一個宇宙。就猶如畫家在畫布中就是宇宙一般。但畫家的生命態度其實是有著太多的虛假,不似園丁面對的都是真實的生生之意的現像。於是從兩個人的放射宇宙中,在相互輝映之下便分出優劣了。
    
  當畫家從醫生口中知道園丁的病況已經不久人世時,他心中的震驚是可想而知的。但園丁卻沒有忘記要帶他去釣魚的約定。以「等待」來讓事情發生,這是另外一種寬容,當然這也徹底影響了畫家的認知。就猶如園丁有時會預測何時會下雨一般,這種近乎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一種智慧的表現。
    
  將釣竿下餌之後,保持靜態最後才能引誘偌大的鯉魚上鉤,而且一共是上鉤三次,然後與魚的眼睛相視對望之後又將魚放回水中。這也只是一種生命的呈現,而不是結果。因為死亡也不是結果,而是生命的另一種呈現,西方導演不見得能理解這種近乎哲學的態度,但在文本中的哲學表現,我們依然是要給予一些肯定的。
    
  園丁的妻子其實還是希望能有最後一次機會帶園丁到尼斯海邊,因為這兒是他們夫妻永恆的記憶。因為愈是簡單的生命看待的事情就會愈簡單,也因為更貼近人性,於是生命便有了意義。
    
  畫家最後的畫展幾乎是園丁生命的重現,一把刀子與一條繩子有什麼了不起?但由園丁的解釋中,一切就變得生龍活虎起來,而生命意義也就有了不同的詮釋。從畫家妻子來看,她的感受是最清楚的,她第一次感受到丈夫開始會關心別人,這場戲是導演留下的契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