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托比亞‧曼齊司(Tobias Menzies)
吉娜薇亞‧歐萊莉(Genevieve O’Reilly)
英國 / 2011年 / 96分 / 輔導級
禮讚:倫敦獨立電影節 最佳影片
拉斯維加斯影展 卓越金獎
邁阿密影展 競賽影片
舊金山影展 競賽影片
羅德島影展 競賽影片
本片是一段發生在英國倫敦的24小時愛情故事,男女主角從夜晚邂逅,一路相伴走過倫敦美麗的景色,兩人從相遇相識到相愛,忘了時間晝夜,究竟時間是否能代表愛一個人的深淺?…
◎ 劇情簡介
威爾在ㄧ家酒吧俱樂部自彈自唱,不僅吸引多人的注目,也引起了在櫃台服務的夏娃對他印象深刻。
這個晚上威爾回到住處,正欲以刀片自殺,也考慮吃大量的安眠藥,卻突然接到夏娃來電,謂其吉他忘了帶回,威爾雖回到酒吧,但卻點了一瓶威士忌,而同事紛紛趕往ㄧ個派對,夏娃答應鎖門,卻因為ㄧ名醉鬼糾纏,威爾替她解圍,也答應送她回去。
但因為地鐵已經關門,於是夏娃急急追上威爾,兩人決定以漫步的方式回到她的住處。在路途中夏娃說她來酒吧三個月,但之前威爾是白天班,故兩人很少見面。
在河邊因為天冷,威爾把上衣脫下給夏娃穿,兩人談到父母時,威爾突然情緒相當激烈,夏娃受到衝擊,於是決定離去,把衣服脫下還威爾後,獨自去參加安娜的派對。
威爾似乎也覺得理虧,於是隨後追去,兩人在派對舞會上有了貼心的互動,安娜甚至以拍立得拍下兩人的身影,威爾與夏娃合作參加遊戲,得了第一名獲得ㄧ瓶香檳,兩人離開派對後,在路上談及小時候,甚至第一名的男女友,夏娃十四歲時與克萊兒爬圍牆,但不小心卻將衣服鉤住網牆,因未穿內衣而被戲稱「網球咪咪」,而威爾則供稱他與「海倫」十三歲時發生關係。
兩人在天亮之際,在河邊開了香檳,接著又搭摩天輪,就在這般親密狀態下,夏娃笑稱兩人ㄧ接吻會不會壞了氣氛。威爾告知他的父親在波灣戰役中死亡,而母親也因為心碎而死。
夏娃則告訴他,她將要改行當護士,而她母親懷孕時男友並不承認,所以她由外祖母一手帶大。夏娃帶威爾去ㄧ家養老院遇上醫師告知,祖母麗茲已經確定得到阿茲海默症,情況並不樂觀。出來半路下雨,只好又回到威爾的家,威爾將相片裝入相框,算是送她的禮物,兩人將濕衣服脫下,但威爾卻在緊要關頭退卻了,這很傷夏娃的心,夏娃發現浴室有刀片和藥丸,失望離去。威爾隨後追去,在大雨中將跌倒的夏娃抱回,並告知真相,他不敢接受真愛,是他患了額顳葉退化症……。
◎ 劇情分析
ㄧ個人的出生,多少牽扯著ㄧ些命運的糾葛,包括父母的因緣;還有自己色身應該承受的業緣。也因為這樣,才會有各自的生命對待,於是每一個生命碰撞到另一個生命時,併發出全然不同的火花。在彼此的撞擊中,或許更能激盪出更新的價值觀的見地。
西方的父母,不像東方的父母會以更多的家產為資助,很多小孩都必須獨力完成學業,甚至對於自己的未來也都由自己抉擇。相較於東方的家庭,許多家長似乎照顧得過了頭,甚至很多孩子的工作與生命方向,是由家長來決定的,當家長的,大部份會希望孩子繼承他的衣缽,畢竟這是一生最熟悉的面向,也是最不容易犯錯的工作,但孩子繼承父親的工作,或許在生命的歷程中會少奮鬥很多年,但卻也使得孩子失去了自主性。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人都有其特殊的性向與才能,如果放對位置,那將是如魚得水;放錯位置則有如魚擱淺灘。這也會牽扯到孩子,日後在成長中性格的丕變,這一點東方父母是必須嚴肅以對的。
但西方的文化觀念,也非全然是無缺失的,許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自己獨自追尋,有時因為抉擇錯誤,或者無法克服難關,難免會身陷在泥淖之中。再加上父母不見得有機會與孩子共同成長,這將會帶給孩子更大的壓力。
威爾的父親因參加波灣戰爭而陣亡,而他的母親在傷心之餘只能強忍悲痛,縱然一心想以死殉情,但她尚能想到必須到威爾十八歲之後,她才自殺。
看似ㄧ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但其實卻做了許多錯誤的示範。丈夫的死是他的職責,妻子雖然以死相陪來呈現一種夫妻之愛,但卻忽略了自殺是ㄧ件犯罪的行為,所謂上天有好生之德,就是ㄧ種普世價值。更深ㄧ層而言,ㄧ個生命的誕生,絕對有其任務與責任,如果只是為了殉情來彰顯愛情,那生命豈不是太廉價了?
父母的死亡都不會打倒威爾,因為他知道,他有自己應該追尋的道路,畢竟每個生命都有其試煉的必然性。威爾的身體罹患了罕見的額顳葉退化症,我們雖然對這種症狀一知半解,但顯然能理解,這是生命中ㄧ項極大的挑戰與難關。於是威爾開始習慣獨自ㄧ人,因為他將會逐漸遺忘生命中曾經經歷過的一切,最終變成腦中ㄧ片空白的行屍走肉。於是他渴望愛情,卻必須排斥愛情;他只能守著記憶尚存在的空間,其他的則仰賴貼在牆壁上的字條,提醒他的過去或ㄧ些必須完成的事。
威爾的故事背景是如此,於是我們見到他在俱樂酒吧中的自彈自唱,始終都是如此地哀怨與心痛,回報觀眾的也都是不歡悅的微笑。
然而這份特質卻深深吸引了夏娃,夏娃的上一代也出現極大的變化,母親十五歲懷孕生她,但交往過的男人卻沒有ㄧ人願意負責,母親更是將她丟給祖母之後便逃之夭夭,於是養育的重擔便落在外祖母身上。但此刻,外祖母住在養老院內,醫生卻診斷出她罹患了阿茲海默症。這種情形與威爾的景況是ㄧ種類比性,也就因而憑添了戲劇情節的可看度。
ㄧ種意外的巧遇,使得威爾與夏娃在一天ㄧ夜之中,完成ㄧ生中的邂逅。以三ㄧ律中的「時間統一」來表現,使得原本情節甚為薄弱的戲劇過程,開始有了凝聚的力量,「剝蕉理論」的緩進情節,也讓人慢慢理解到,兩個角色在生命過程中的無奈。
夏娃決定參加培訓團,她想當護士,那是因為,外祖母將來勢必要花費更大的心力來照應,如果這是ㄧ種命定的趨勢,任誰也無法逃避的。「該來的總是會來。」,這是我們常聽到的ㄧ句話,但如果事情到來,我們是否真的已經做好準備,能夠認真而嚴肅地面對它?這樣的認知其實也是相當重要的觀念。
兩個燦爛的生命,在該交織的時刻相會了,本來是應該交織出麗光艷彩,但因各自的心靈,都蒙上了一層生命的塵垢,於是互動中便有了遲疑與困惑。
在ㄧ個恰當的時刻,兩性必然會在自然互動中,完成ㄧ種交融,但如果是受過傷的心靈,便會有了猶豫。在ㄧ個夜晚的相處,有多次的機會作出對應,但一而再,再而三地延展而下,觀眾理知了其中ㄧ些必然,但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故事在最後關頭雖然真相大白,但卻也帶給觀眾ㄧ股莫名的悽然。
生命中有著不少的歡樂;但也不能否認有著更多的哀痛。只是人的所有作為,幾乎都在美化好的ㄧ面,因為這些比較正向的結果,較能帶給人ㄧ些振奮的力量,從而也帶給世間更多元,更廣泛愛的力量。
我們不知威爾與夏娃,這段感情最終如何收場,因為任何選擇,都必然是一番苦痛,但人的特質是,明知不可為卻偏偏為之,或許「苦痛」之後,人才能真正體認到,ㄧ些生命存在的本質吧?
「記得愛」是ㄧ齣以近乎「舞台劇」,而轉換成電影的作品,導演按照時序緩緩運鏡,將倫敦幾個重要的景點全部拍攝入內,這或許也是ㄧ種城市的另類行銷手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