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迪安‧薇絲特(Dianne Wiest)
吉娜‧麥琪(Gina McKee)
愛爾蘭 / 2011年 / 97分 / 普遍級
禮讚:艾美獎最佳女主角 提名
金衛星獎最佳女主角
金衛星獎最佳男主角 提名
講述橫跨三個世代的三位女性間的迷離糾葛。莉莉的兒子因為愛滋病末期,決定離開 ...
◎ 劇情簡介
布里恩與妻子莉莉結婚後,生了女兒海倫與兒子戴克林。一家四口到黑水鎮外婆在海邊的民宿休假,這兒有著燈塔,還有一艘停泊在海上的燈船,是ㄧ個極佳的景點,布里恩用拍立得為海倫與戴克林拍了一張相片。
但不久布里恩便逝世了,莉莉為了不想讓兒女看到得到癌症的窘困,因此將孩子寄放在鄰居家中,但海倫卻獨自一人跑回家中,她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也覺得家人似乎對她隱瞞了許多。
海倫結婚後也生了孩子,一家人過得甚為愉悅。這一天,有一個自稱是戴克林友人的保羅來訪,希望海倫能隨他去醫院一趟,因為戴克林住院,並希望能夠見到海倫。於是海倫把孩子交給丈夫,自己隨保羅來到醫院,見到奄奄一息的戴克林,得知弟弟得了愛滋病。
姐弟倆人同時想起當年父親癌症身亡,而保羅似乎聽出,海倫對母親有著極大的埋怨。因為戴克林住在醫院會沮喪,保羅希望海倫能帶他去外婆朵拉家,於是海倫開著戴克林的車前往黑水鎮。
海倫得知保羅也是同志,但卻不是戴克林的室友,但卻對戴克林照顧得無微不至,這使得海倫原本對他有著不悅的印象慢慢改觀。
朵拉是個開明的老奶奶,面對孫子得了不治之症,也只能以寬容的態度來面對,相對地,也對保羅有了極佳的印象。而另一位同志也來訪,這個屋子就充滿了更多的生氣,賴瑞是ㄧ名室內設計師,他也為朵拉的家居,提供了更多的改建計畫,朵拉均欣然接受。
戴克林也希望見見母親,於是海倫驅車去找莉莉。莉莉是ㄧ名成功的電腦工程師,她面對這突來的鉅變也只能強作鎮定,但當她載海倫回自己華麗的住宅時,海倫並未說半句誇獎的話,這讓這對母女過去的一些不悅與衝突,再度躍上檯面。
保羅是個細心的男人,他看出,當年海倫無法理解莉莉對子女的愛,暫時的隔絕並非拋棄。就在戴克林面臨死亡的最後時光,這對母女重新體認到家庭的真正本質,還有家人之間愛的真諦。
◎ 劇情分析
同志的議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早已經是ㄧ種顯學,許多文學作品或電影藝術,都不斷地在這方面探索討論,而從中延展出的愛滋病,雖然並非全然與同志有關,但成為併列的現象,倒是ㄧ種常態。本片並非在探索這樣的議題,反而是將既定發生的現象,同時呈現,從而追索一個家庭在面臨「死亡」之際,尋求諒解與救贖的故事。
正因為對死亡的不理解,因此總是把死亡列為最不堪的沉重負擔。佛家所提八大苦,其中一苦即是死亡。死亡之後便拋棄此生所有的一切,誰也無法在死亡之後帶走任何東西。戴克林知道自己大限已到,他在面對外婆家海邊的燈塔時,輕輕地向燈塔道別,這應該是最令人感傷的片段。
所
有的人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就已直接去面對死亡,只是,ㄧ般人不會去思考,這個屬於以後的事情,總覺得這一切應該都是相當遙遠的事。但一剎那間,往往在感覺彷彿昨日情境時,死亡卻在不知不覺中,悄悄逼近了。也因為這樣,才會在原本平靜無波的生命中,激盪起一些波濤。畢竟人生中,許多教條都教導我們要戰勝挑戰,但死亡卻無法用傳統思維去面對的。
小
時候的海倫,因父親癌症,而被母親放置在親友家中,小小年紀的海倫,一直以為是母親將父親帶走,所以父親再也無法回來與她團聚。這股的心靈受挫的困境,也導致了日後母女始終無法有著交集。
母親莉莉是個堅強的女人,但在生命態度而言還是有缺點,因為太過自信,所以認為一切必須要從她的角度,來看待所有的一切。她的出發點是正確的,但卻忽略了女兒的感受,莉莉認為自己已經努力克服了一切,也彌補了因丈夫癌症去世的缺口。
莉莉只想把一切做得盡善盡美,於是她努力在工作的成就上;也為自己打造了一個舒適的窩,但意想不到的是,她與子女卻愈行愈遠。因為當思緒只是ㄧ條單行道,是永遠找不到相向的契入的。
誤會雖然已經形成,但卻無人願意去面對並尋求解答,當然這會使得問題永遠存在,而讓人更加難堪,唯一的解決之道,似乎只有選擇不去面對了。也因而當海倫結婚時,她選擇讓母親缺席。
這對女強人莉莉而言,又是另一次的打擊。若不是,因為兒子得了愛滋病面臨死亡,這些心靈的衝突,恐怕永遠不會有解決之日的。
事實上,了解整個事情的始末,但也選擇「不說」的是外婆,因為很多事並非只是掛在嘴上,愛應該是可以深藏在內心深處,而海倫是在歷經弟弟的困境中,慢慢體現了家人對她或戴克林的愛,而戴克林卻也發現,家人對他的愛,並非只有在他生命結束之前,而是在結束之後。
保羅與賴瑞都是同志,他們對戴克林的愛,是被隱藏在故事的背後,因為本劇並非是要探討他們之間的愛,但這種現象,反而呈現了某些存在的事實。起碼我們知道,這些同志其實是相當細心而善良的,他們面對非親非故的戴克林,能夠在他面對死亡之前,給予他最大的關懷與幫助,這是相當難能可貴的。
朵拉這位堅強的老奶奶,展現了標準的愛爾蘭人本色,看似冷酷無情,但卻難掩對家人的那份愛。年青時,她經營民宿,因此也練就了一身好廚藝,在逐漸衰老中,她所呈現的各種意志,其實都不會輸給任何人。
海倫在片中是最吃重的角色,一切的誤會由她而起,當然也必須由她來結束,面對垂死的弟弟,她必須選擇承受,這是一般人近乎無奈的選擇,因為除了承受之外,實在也找不到足以安慰自己的理由。
「開」片將意旨放置在過去的誤會,而誤會卻源自於,自認的「不必說」,這絕非愛爾蘭人的天性,而是每個人都曾存在的人格特質。因為直接說出太過矯情,總以為只要自己不斷地釋放,便是對曾經發生過的「遺憾」,有了ㄧ些修補的作用,於是在溝通上,便失去了許多次的平台或機會,然而這只會使得事情更趨複雜,因為當初在交集中的誤會,其實都會一直存在的,甚至可能因為不願去碰觸它,而讓這個誤會擴大。
戴克林這個角色擔任了撮合作用,他以生命的尾端呈現在故事中,讓我們對這個人物,感覺到稍微單薄,而削弱了劇情與個性的力量。其他像保羅與賴瑞亦然,因為他們所做的事,一開始就被認定為必然,因此後續所有的行為,便少了許多的力量,原著的情形如何?因為沒有機會閱讀,也就無從比較了。
或許把「開」片界定在,一種較為超然而自然的調性表現,是比較恰當的。因為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尋求到一股特殊的力量,帶領我們進入,角色內心交織的那個十字路口,雖然這個秘密,是由保羅發現並加以告知,海倫才能在弟弟死亡這個關卡中,與母親釋懷,而莉莉這名自以為是的女強人,也在這個臨界點中崩潰放聲大哭。
「愛」是人類中最重要的生命本質,在釋放與接納中其實是相對的,唯有如此才能領納其中真諦,但有時不吝於表示,也是相當重要的態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