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08年8月27日 星期三

陪我走到世界的盡頭(Monsieur Ibrahim)

編劇:艾力克.埃馬紐.埃爾史密特(Eric-Emmanuel Schmitt )(原著小說)
   艾力克.埃馬紐.埃爾史密特(Eric-Emmanuel Schmitt )(劇本)
   弗朗索瓦.杜貝隆 (Francois Dupeyron)
導演:法蘭克.杜匹隆(Francois Dupeyron)
演員:奧瑪.雪瑞夫(Omar Sharif)
   比利.布蘭格(Pierre Boulanger)
法國 / 2003年 / 94分鐘 / 輔導級
禮讚:2003年威尼斯影展觀眾票選最佳男演員-奧瑪雪瑞夫
   2003年芝加哥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皮耶布朗格
   2004年德國赫塞獎最佳文學改編劇本(製片Michele & Laurent )
   2004年法國凱薩獎最佳男演員-奧瑪雪瑞夫
   威尼斯影展終身成就獎-奧瑪雪瑞夫
愛,可以改變一切,微笑,就可以看見幸福「11歲的時候,我宰了我的小豬撲滿,然後….。」

◎ 劇情簡介     

  尚屬青少年階段的摩易斯,他的母親很久以前就棄他而去,生活艱困地與父親相依為命。摩易斯家中的窗口望出,可看到妓女在巷口拉客,終於有一天,他打破了撲滿湊足了三十五法郎欲找黑人妓女,但因未滿十六歲而被拒。倒是另一名叫絲樂薇的妓女接納他,於是摩易斯就這樣失去了他的童貞。摩易斯還天真地回家拿了一個小熊的填充玩具當禮物回贈她。

  摩易斯常在巷口一間「阿拉伯」人的商店購買日常用品,但總會偷偷地在口袋內偷藏一些罐頭或日用品。老闆伊伯罕雖然知道但始終不曾點破。伊伯罕告訴摩易斯如果真的要偷東西那就在他店裡偷,千萬不要到別處。這感動了摩易斯,而伊伯罕教摩易斯如何以貓罐頭混合其他食物給父親吃,以便節省開支,但摩易斯節省下的錢竟然又去找其他妓女。

  事實上摩易斯一直很喜歡樓下的女同學蜜莉安,苦於不敢表達,常在她跳舞之際故意從樓上潑水。或許是嫖過妓,摩易斯也開始膽大地在車上向蜜莉安搭訕,兩人也有了不錯的進展,但蜜莉安性情亦是相當不穩定,終於有一日讓摩易斯撞見她與另一名男同學理查親密的舉動,摩易斯自然心有未甘,單獨找蜜莉安,沒想到蜜莉安向他表示兩人關係已經完結,這大大傷了摩易斯的心。

  但更令摩易斯沮喪的是父親終於失業了,過不了幾天父親留下所有的錢然後留書離家出走。為了活下去,摩易斯開始變賣父親以前珍藏的書,而這一切引起了伊伯罕的注意。有一天一名自稱摩易斯母親的女人來找,摩易斯假裝不認識,於是母親便默默離開了。而當警察找上門表示其父臥軌自殺後,怕被送入孤兒院的摩易斯急急來找伊伯罕,於是伊伯罕費盡心思終於成功地認養摩易斯。然後買了一輛車也考了駕照,從巴黎開車到他的故鄉金月灣。這個地方在阿納托爾到波斯的地方,沿途經過土耳其看了迴旋舞;也進入伊斯坦堡的回教教堂;也一起洗了土耳其浴,但在兩人合照後,伊伯罕卻在家鄉前的彎道翻車,摩易斯急急趕到,最終以兒子的身份為他下葬。摩易斯又回藍街照顧商店,而店內又有一名青少年在買東西後順手牽羊,而摩易斯的眼神卻是伊伯罕的翻版。

◎  劇情分析

  作家艾力克.埃馬紐.埃爾史密特(Eric-Emmanuel Schmitt)曾以世界三大宗教為主軸,寫成了「生命三部曲」。而本片正是以伊斯蘭教的哲學宗旨作為出發點,從而改編而成的電影作品。

  故事的背景「藍街」是一條充斥流鶯的色情巷道,摩易斯生於斯長於斯,必然受到環境的影響,尤其他成長在單親家庭,父親雖有著對文本的執著,但環境的現實卻也逼壓著他一步步走向無奈的絕境。無暇看顧摩易斯的起居,只提供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開支,但這依然無法阻擋即將步入青少年期的青春幻想。

  「性」對摩易斯而言,不只是一種自認為成長的象徵,在一切都受到極端桎梏的同時,摩易斯絕對會無所不用其極尋求與大人平起平坐的平台,唯有如此才能讓他走出困境。雖然事情不見得是像他所想的如此單純,但這絕對是青少年青澀年代的困境所必然的過程。

  母親在他年紀很小的時候就離他而去,據父親的說法是她帶走了另一名孩子也就是摩易斯的哥哥波爾。雖然彼此沒有見過面,但波爾這個名字變成了摩易斯的心中魔咒。在潛意識中的相互比較,父母的選擇代表了優秀與拙劣的區野,如果母親真的喜歡他,為何將他留置在藍街與父親受苦?

  但事實上這一切都是父親的謊言,直到母親來找道出她只生了摩易斯之後才真相大白。只是萬念俱灰的摩易斯並不想再與母親有任何的瓜葛。相較之下,雜貨店的伊伯罕倒更像他的親人。

  父親縱然愛書如狂,連陽光照到書本都捨不得,想必是西方文明的中堅份子,但顯然這樣的文化氛圍卻完全抵不過一本可蘭經的教誨。透過伊伯罕的教誨,摩易斯從習慣性的偷竊慢慢轉化他的良知,而在為人處事上伊伯罕的寬容與樂觀也大大影響了摩易斯。

  摩易斯這個腳色正確而有趣地呈現了青少年煩亂躁動的熾熱感情,雖然不是穩定的專執卻是近乎盲目的往前測試。為了嫖妓,打破了撲滿,然後將銅板向伊伯罕兌換紙幣。充滿睿智的伊伯罕的眼神似乎洞悉了一切,但在他的見解中,這都是一種成長的過程,包括在他店內偷東西,雖然知情卻也不願道破。這一切都源自宗教的寬容與諒解。導演將伊斯蘭教所有的教義全都轉移到伊伯罕身上,這省卻了說教的尷尬,也使得欲傳達的主旨訊息成功地散置在情節之中。

  伊斯蘭文化與西方文化在歷史上是有其對立性的,在西元前的一場重要戰役中希臘將伊斯蘭文化趕出西方,這也使得如今歐美的文化與伊斯蘭文化有了區隔。如果一定要作比較的話卻很容易陷入困頓中,因為每一種的神蹟都是人類的恩寵;也是世間的慈悲,若能從中深刻領悟,必然了解這番緣由的。

  摩易斯的父親臥軌身亡,這使得他更加堅強地生活著,但他維生的來源卻是賣掉父親生前珍藏的書。在某方面而言,意謂著西方文明的崩潰,而能讓摩易斯得到救贖的卻是可蘭經。其實伊伯罕本身就是一本可蘭經,在藍街他早就像先知或菩薩默默地奉獻與付出,他並不太在意商店的盈餘,因為一切早就有著阿拉的旨意。

  為了不讓摩易斯被關入孤兒院,伊伯罕費盡千辛萬苦終於辦妥了收養的手續,這段情節多少也透發出文化之外的種族問題,但不屈不撓的伊伯罕終於遇上了一位心地慈祥的女人,這才使得認養手續得以完成。

  為了讓摩易斯能夠理解真正的伊斯蘭文化,伊伯罕好不容易重考了駕駛執照,只為了帶他回到故鄉金月灣。事實上伊斯蘭的國度也常因戰爭而分裂,導演刻意迴避這個問題,將背景氛圍設置在和平安樂的淨土,這自然是整體規劃的考量,但也使得最後的結局除了伊伯罕的車禍死亡之外就欠缺了一點令人稱道的力量。

  沿途的伊士坦堡背景的教堂以及橋上垂釣的人影,顯示了一種特殊而有別於西方文明的特質,尤其在教堂內點燃蠟燭更是全面認同的表徵。而迴旋舞的圓形弧線更帶領觀眾直接碰觸到天際神靈的低語。

  伊伯罕的死亡正是摩易斯的再生,而兩者之間是有其嚴謹而正統的傳承。摩易斯回到藍街繼承的不只是他的商店;更重要的是整體伊斯蘭文化的落地生根。

  任何一種宗教其實真正的教誨都是直指人心的。伊伯罕讓摩易斯感受到當下的真實意義,尤其遇到困難或受到挫敗時,當下的心境若能真正體悟,則一切的困擾與紛爭自然會迎刃而解。

  如果你愛一個人但不被接納,那也無妨,因為當下你是被愛所籠罩,是對方無福消受的。其實這也與唯識法相宗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道理是類通的。就算基督教或天主教的博愛,相信亦能相符而有共識的詮釋。

  「陪」片雖以宗教為背景,但卻不著痕跡地呈現了宗教的企求,這是導演與原著相當成功的所在。而故事的時空背景放置在六o年代,也使得當時的法國特殊風格再度呈現,若論一部影片能夠多方面的兼顧而令人感動者,本片實是當之無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