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場免費、親臨講評!這是為喜愛黃英雄老師藝術電影賞析的好朋友們準備的園地, 多年來有超過1500部以上的電影導讀分析(請點選右邊電影導讀分類的片單歷史)、黃老師的武術集錦(請點選右邊電影導讀分類最下面),如有任何的批評指教,歡迎留言與我們連絡。 感謝!!
【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七五計劃(Plan 75)
導演:早川千繪
主演:倍賞千惠子
磯村勇斗
日本 / 2022年 / 112分 / 保護級
禮讚:2022坎城影展金攝影機獎特別提及獎
代表日本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
第65屆藍絲帶獎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獎
是一部由日本、法國、菲律賓及卡達四個國家聯合製作的電影。
故事講述日本政府為應付日益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推行PLAN 75計劃,容許年滿75歲的老人選擇安樂死。…
◎ 劇情簡介
金秀真獨自帶著行李在車站等一個人,日本本來就是一個長壽的國家。由於老人愈來愈多,造成社會問題,也造成國力很大的負擔,因此他們開始推行Plan 75計劃,也就是在滿七十五歲的時候,可以選擇安樂死。
七十八歲角谷道在飯店工作,身體狀況還好,但卻遭人投訴,遂被飯店辭退,阿道曾嫁過二個丈夫,但目前獨居,膝下並無子女。雖然有一群好友,但都是晚景淒涼。
這一日她去朋友小稻的家中,她也是孤單老人,沒想到小稻因昏倒而死亡。這使得阿道開始思考,自己是否要報名參加七五計劃。
接待她的是一名男職員岡部廣,他是一名恪守本分的公務員,阿道在岡部廣的說明與勸慰中很快就決定選擇時間,決定了人工加工死亡。
在時間尚未到來,公司會有熱線服務員成宮瑤子來電,在固定的時間打一通電話來慰問,卻也制定了固定時間,時間一到就必須停止,不得與客戶攀談,也不能見面。但阿道卻向瑤子提出了一個請求,就是與她見面,因為見面才較有親切的感覺。
禁不起阿道的請求,兩人終於見面,約在過去阿道熟悉的保齡球館,也一起打了保齡球,阿道甚至於有全倒的紀錄。而阿道為了感激她,給了瑤子一點錢,雖然違背公司的規定,但阿道說其實她的錢也很少用,瑤子禁不起阿道的請求,不得已才收下來。
另一名菲傭瑪莉亞為了替兒子治病,遠渡重洋到日本擔任很多人不願擔任的遺物收拾者。她面對這些老人的問題,實在感觸良多。
岡部廣接獲岡部幸夫安樂死的申請,幸夫是他的叔叔,因父親亡故時,並未回來看武夫最後一面,岡部廣心中百感交集,去幸夫住的地方,並一起用餐,喝了一點酒,沒想到幸夫卻嘔吐不已,然後默默地回到車上,最後竟死在車上。
阿道決定的日子到了,但阿道所用的裝置發生故障,死裡逃生的阿道去望著夕陽,不禁感觸良多。
◎ 劇情分析
這是一部仿效「楢山櫛考」的電影。是由日本、法國、菲律賓及卡達四個國家聯合製作的電影,由早川千繪所導演,這也是她第一部執導的電影,述說日本人因長壽而帶來老化,並執行所謂的七五計劃,是呈現日本人如果超過七十五歲,而這名老人有選擇安樂死的權利。
其實在瑞士就有一家值得爭議的基金會,顧客選擇安樂死是合法的。這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機構,甚受世界的道德檢驗。在臺灣曾有一名傅達仁就曾與該機構簽約,但去了第二次才自殺成功。
這個虛構的故事是日本政府設立的,而裡面的職員是公務員,由這個角度呈現人在生死關頭,所表現的人生百態。角谷道已經七十八歲,身體狀況還算不錯,在一家飯店裡擔任房務部的清潔與換洗工作,但因為遭到客訴而被開除。
阿道曾有兩次婚姻,且一名嬰兒中途夭折,目前就她孑然一身,以她七十八歲而言又加上身體還算硬朗,獨自一人又無法就業,而雖然有一些同樣孤單的老人偶爾與她相聚,但獨處的世界漸漸使她嘗到孤單的滋味,於是她就報名參加了七五計劃。
雖然是簽了約,但決定執行死亡的權利在自己,當你發現有一天生活索然無味,就可以主動告知這個機構,而這段日子這個機構還能固定時間有生理輔導員用電話與你聯絡,但有時間限制,怕就是老人太寂寞而講個不停。
其實就這部分就有一個破口,既然知道老人喜歡講電話,那就不難發現,問題癥結點是老人耐不住寂寞,如果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專門培養年青人來陪老人談話,那老人如何會想到安樂死?既然世界還有期待,死亡就會愈離愈遠,也就不用再設這種安樂死的機構了。
老人問題有兩點,除了孤單寂寞之外,就是雖患重症,每天痛苦地茍活在世上,那會增加社會成本,自己也愈來愈不想活。
人為何會生病?人為何會在病床苟活許多年?佛經謂這是前世的業障,一般其他宗教都不認同,只有佛家持此說理,事實上這必須要輪迴的認同才會同意業障的說法,而這所謂的業障則有許多無限世,而這論點其實一般人也都有盲點,謂生命既然無限世,那是如何出生的?對於此,釋迦牟尼則說此法則乃「法爾如是」,亦即你的生命並非是有開始,而是無始,因為沒有開始,我們在六道輪迴中就不會結束,除非是成佛。
這個機構有一名推廣員岡部廣,他負責接待阿道,要做這樣的決定必需要有相當的覺悟,沒想到阿廣也接到了叔叔的電話,這使他多了一層複雜的心情。因為父親武夫死亡的時候,叔叔幸夫並沒有回來,這一點在劇中沒有詳細介紹,但不難看出人生在世並不一定會樣樣令人滿意,也許弟弟對哥哥有不同的看法,譬如說父母死後,財產由長子繼承,次子或其他成員必須去外面獨自奮鬥,這種情形往往會引發爭議,在現今的社會,這樣的觀念是不存在的。
幸夫最後才說:「所以…武夫已經死了。」這表示這期間他對這位哥哥有說不盡的情緒,而阿廣開車去載叔叔回機構,半路中一起用餐,甚至也喝了一杯酒,但就在半路幸夫卻嘔吐不止,自己無言地走上車,但同時也在車內斷了氣。導演最後在這個階段做了無言的分野,幸夫要執行安樂死,也是阿道執行的時候,但正好是裝置發生故障,阿道死裡逃生,這時候阿道才體認到世間也有許多美好的一面,譬如晚霞的時光,就讓人感覺「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感觸。
為了突顯生命的另外一個面向,外傭瑪莉亞來日本打工是為了挽救她罹患病症的兒子,而她在一處日本人都不喜歡的地方工作,那就是為死者處理遺物,在她看來生命都具有無限生機與希望,尤其她騎腳踏車在冷風招展的路上,似乎與她的家鄉完全不同,不管冷或熱,我們似乎都應該用心去體會。她說希望放在未來,等賺夠了錢,回家醫治了兒子,從此一家團圓,對瑪莉亞而言她是無法領悟所謂的七五計劃
另一名熱線服務員成宮瑤子,她禁不起阿道苦苦哀求,與阿道回到過去的時光。每個人都有年輕的時代,而在那個時代裡當然無法想像日後會有什麼結局,為了報答瑤子,阿道塞給她一筆錢,雖然瑤子拒絕,但阿道相當堅持,因為有多少人願意陪將近八十歲的老人去保齡球館。阿道似乎從這樣的陪伴中,回味了人生過去美好的時光,由此可知人生某些意義對每個人而言,都是相當可貴而值得回味的。
最後因執行死亡的機器故障,使得阿道對人生有了不一樣的看待。這也是導演最後對生與死的宣告,人生若只是相同的對待,只有一種味道,那未免太過乏味,如果生命是必須觀察去體驗,那就是活在當下,雖然你不一定了解當下是什麼?必需要有極端的對立,才能體驗「法是孤味」那種境界。
現今除了瑞士,全世界都不認為自殺是值得提倡的,「七五計劃」是一部值得我們深刻探索的電影。
紐約追夢日記(My Salinger Yea)*
導演:飛利浦.法拉多(Philippe Falardear)
主演:瑪格里特.庫利(Margaret Qualley)
雪歌妮‧薇佛(Sigourney Weaver)
美國 / 2021年 / 101分 / 輔導級
禮讚:第70屆柏林影展:開幕片。
改編自喬安娜拉可夫暢銷同名小說
這是一部熱血新鮮人的職場奮鬥記…
◎ 劇情簡介
在紐約近郊長大的喬安娜,與男友卡爾生活在一塊兒,後來她在柏克萊唸研究所,因為她的願望是寫詩,並且最大的心願是成為文學家。
在一次與友人小聚後,喬安娜突然有了新想法,她不在意卡爾如何想,突然暫時休學,離開卡爾,隻身去紐約追夢,男友不置可否,兩人在沒有分手的前提下,卻也沒有任何表示。
喬安娜在伊頓人力資源公司的介紹下,應徵了一家古老的文學經紀工作,負責人是瑪格里特,她堅持不僱用作家當職員,於是喬安娜暫時放棄了文學創作,而得到這份工作。這家老派的公司堅持不用電腦打字,只能用古老的打字機打字,因當時電腦剛剛流行,社會起了劃時代的變化,但這家古典的出版社依然堅持維持傳統。
喬安娜答應了,因為這出版社的牆上掛滿了一幅幅的作家肖像,像沙林傑、克莉絲蒂,費茲傑羅,簡直就是作家的最好的歸宿。而喬安娜在這兒又與一群友人聚會,不久就認識了新男友唐,由於卡爾很少跟她聯絡,而喬安娜也甚少與他聯繫,因此兩人的關係就自然而然地分手了。而因為有唐與她同居,所以喬安娜似乎沒什麼遺憾。
公司裡常有許多讀者來信,寫給沙林傑,他是暢銷書麥田捕手的作者,但喬安娜並不曾看過麥田捕手,而瑪格里特為了不打擾作者,要喬安娜用制式的口氣回絕每一位讀者的來信,由於這些讀者的來信都是文情並茂,具有一定程度的感情,但瑪格里特堅持讓喬安娜將那些來信放入碎紙機中。雖然如此喬安娜慢慢從這些來信中忍不住自己代替沙林傑回信,這似乎違背了這家公司的原則,就法律或道德來說也不容許她如此作。
然而這種工作看來不起眼,卻對喬安娜具有深刻的影響,在放棄這種為讀者聯繫的互動中,喬安娜似乎察覺出某種過去所不曾有過的聲音。
在同事休自殺後,喬安娜雖然完成了另一件案子,瑪格里特正式升她為經紀人,喬安娜此時反而提出辭呈,她開始寫她喜歡的詩集,而最終她終於走向作者的身份,也在最後終於見到沙林傑本人,但兩人都沒有互動,只覺得對方似乎可以完全了解自己。
◎ 劇情分析
九0年代是一個世界大改變的時代,人們從用筆寫作開始邁入電腦的打字,當時的紙本世界,變為網路的打字,甚至於連普通的打字機都逐漸地凋零。
這是一種新時代的來臨,號稱「資訊主義」開始流行,不管你喜不喜歡,紙本的世界開始消失,你可以發現在重慶南路的傳統書店已經關了許多,過去聞名的書店街已所剩無幾。雖然有許多人還是喜歡傳統的書店,但人潮已明顯少了許多。
九0年代之前,其實在日本也有許多推理小說,當時的小說家經常是收入排行榜的前十名,而且也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直接或間接影響了日本人的生活作息。譬如說在捷運車上,你可發現許多人在閱讀之後,便將書留在座位,那不是他們忘了拿,而是刻意留給有興趣閱讀的人,這樣的讀書風氣,可謂當時的風氣,但在有電腦、手機之後,這種情形已經不多見。
在那個時代,也有許多人立志成為一名作家。喬安娜就是想成為詩人,但在印製成書的時候,她是沒有收入的,因此就應徵到一家出版社擔任助理。
這是一家相當古老而又傳統的出版社,曾經出版的作家有沙林傑、克莉斯蒂、費茲傑羅,而他們的相片掛在出版社的牆上,令喬安娜激動不已,但當時的出版社是採用經紀人制度,並不是每個人進去就能擔任經紀人的職位,而是由助理開始幹起。
臺灣的出版業大部分是總編輯,編輯這些職務,並沒有經紀人這種職位,而編輯要出一本書,開始總是循自己的好惡,就直接為這本書下了論定。但臺灣的出版市場相當狹小,一本小說出個二千本幾乎沒有下文,不像日本的小說如果相當暢銷,那起碼會有二百萬本,但隨著世代的轉變,如果賣個五十萬本,那也就稱為暢銷書了。
公司內的主管瑪格里特,她對人生有著豐富的經驗,但她就如沙林傑的小說人物荷頓對年青人的心理並未透徹與了解,尤如荷頓這名十七歲的青年,他剛進入到成人世界,對這個他一向陌生的成人世界始終無法了解,於是角色與作者變成了麥田捕手的素材,而沙林傑便延伸了角色的內心世界,無法去面對每個人的聲音。
瑪格里特她的生命經驗充滿神奇,她可以同時跟二個男人同居,在獲得兩個男人的理解與體諒之後,彼此相安無事,雖然最後休這個男人自殺,事實上也反映了人生的複雜面。
喬安娜在紐約近郊讀大學,毅然休學後投入出版業,但出版業有不成文規定,只能處理一些雜事,而瑪格里特因為知道沙林傑於小說的主人翁有著相同的心理,故讀者來信一概用制式的回答予以拒絕,而喬安娜的工作之一就是每天將讀者來信一律送進碎紙機中。
喬安娜就讀柏克萊研究所,她暫時停止了學業,也與男友卡爾暫時分手,她到紐約追夢,又結交了另一名男友唐,但卡爾在她到紐約後也就順理成章地分了手,這種令人不解的心裡,依舊離不開荷頓。
但喬安娜卻在她的工作上產生了矛盾與疑惑,她認為用制式的回信拒絕每一位讀者,是相當不公平的,所以偶爾會用她自己的見解替讀者回信,但這是一件相當不道德、也在法律上無法同意的,於是她的內心起了極大的衝突,在她被瑪格里特升為經紀人之時,也興起了她辭職的心,最後邁向她的願望,出版了第一本的詩集。
其實人生是極端複雜,也就是現實與人性往往有很大的扭曲,不管個性如何,在不同的年齡,終究會以自己的習氣作出反應,於是就有了不同的心理與人生,在不同的人生中有著差異與同質性,但人往往看不清楚真相,也就是無法了解別人與自己,所以就延伸了許多故事,只要仔細觀察,就不難見到真相。
人生如夢幻泡影,過去的是虛幻的;未來尚未可期,似乎只有當下。但當下究竟要如何解釋呢?導演在處理喬安娜的兩段感情似乎是超越現實的,外人來看也許無法了解,但應該屬於人性的必然,必須要有一名智者能夠看清真相,真相卻無法用言語道出,於是這就成了人生必須在每個階段都要仔細把持。
有些是經由文學來提點,雖然聽起來是至理名言,但卻是生命真相的點滴,也許人生像一所學校,每一段人生我們都能發掘與學習到甚麼,正因為如此,每次的領悟都有其具體的東西。
沙林傑到最後喬安娜去出版社,兩個人互望許久,也許彼此心中各自都有一點悸動的感覺,但這只是人生中偶然的相遇,雖然不同年紀不同世代,彼此如幻化夢境一般,然後電光石火之後便歸於空無。
導演用超現實的手法呼應喬安娜的感情,其實已經說明了這兩段遭遇譬如從前,在理性世界這種對待我們往往被迷惑,自以為陷入孤寂之中,卻不知是自己正是宇宙的中心,這是一部根據My Salinger Year這本書,真人真事改編而成,裡面有許多屬於心理層次,作者是Joanna Smith Rakoff的回憶,相當令人感到珍貴。
2024年11月12日 星期二
2024年全年度(38部)總片單
【欲知劇情、導讀,請直接在藍色的片名上點選】
項次 |
片名 《 全年度影片均由黃英雄老師撰稿、講評 》 |
1 | 百萬法朗(Le Million)* |
2 | 養老金都沒了啦(老後の資金がありません) (What Happened to Our Nest Egg!?) |
3 | 訂製幸福滋味(Love Sarah) |
4 | 天堂電影院(Last Film Show) |
5 | 勇敢說愛(1998)(Living Out Loud) |
6 | 你家還不是我家(One Careful Owner) |
7 | 青葉家的食光(Around the Table) |
8 | 巴黎小情聖(Edmond)(2018) |
9 | 紙花(종이꽃)(Paper Flower) |
10 | 天堂計劃(Everything Went Fine) |
11 | 父子恩仇錄(Hud) |
12 | 親愛的母親(Pilate) |
13 | 我的王子老爸(The Lost Prince) |
14 | 抓狂養老院(Retirement Home) |
15 | 越界分身(Madeleine Collins) |
16 | 幸福知音(Hear Me Out) |
17 | 末日預言(Knowing) |
18 | 破碎的琴鍵(Broken Keys) |
19 | 阿爸休假中(휴가)(A Leave) |
20 | 愛上觸不到的你(Five Feet Apart) |
21 | 光影帝國(Empire of Light) |
22 | 花蕊戀春風(Lovers Must Learn) |
23 | 街角的書店(The bookshop) |
24 | 世上最美麗的奇蹟(Miral) |
25 | 名偵探奶奶(오! 문희)(Oh!My Gran) |
26 | 我的神祕狼朋友(Vicky and Her Mistery) |
27 | 春風秋雨(Imitation of Life) |
28 | 老子發財啦!(If I Were Rich) |
29 |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Eat Pray Love) |
30 | 她和她的小主廚們(La brigade) |
31 | 細雪 (ささめゆき sasame yuki) |
32 | 嫁個好腦公(Handling Method For Grumpy Woman) |
33 | 繁榮的貧民窟(Holy boom) |
34 | 罪愛(Love & Other Crimes) |
35 | 探戈行不行(Tango Shalom) |
36 | 腦海中的橡皮擦 (내머리속의지우개) |
37 | 紐約追夢日記(My Salinger Year)* |
38 |
七五計劃 (Plan 7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