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格蘭特‧阿卡茲(Grant Achatz)
美國 / 2010年 / 90分 / 普通級
禮讚:榮獲美國爛番茄85%超高好評!
聖塔芭芭拉國際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那不勒斯國際影展
故事描述三家美食餐廳經營者,在創業與 ...
◎ 劇情簡介
台灣這幾年對餐飲的研究與推廣,已使得餐飲文化上昇至世界的頂尖水平,不管是中餐或西式料理,都有極為明顯的消費者。主要是國人任何的典慶或私人交誼,大部份會以餐廳作為消費的手段。這也是台灣在餐飲這個區塊能夠像雨後春筍地茁壯而起。
尚有一個原因也是這種趨勢的推手,那就是證照制度的實施,使得更多的年輕人願意投入餐飲或麵包西點的創意行列。像幾名優秀的年輕人以麵包及西點創意技術,在國外紛紛得獎,回國後開店創業,生意更是興隆,足見餐飲文化是絕對值得推廣與經營的。
有關「飲食」的電影其實多得不勝枚舉,像一九八七年丹麥以「芭比聖宴」奪得美國奧斯卡金像獎,影片中將法國傳統的美食做了最完整的呈現,再加上文學藝術的詮釋,使得這部影片因為法國美食而創造出一句名言:「胃是通往靈魂最近的地方」。
導演喬瑟夫列維挑選了美國三家不同風格的餐廳,以紀錄片的方式詮釋了經營的困境、創意的可貴、食物與生命的互動關連。
全世界能達到法國三星米其林的榮譽的,大約九十家,而美國的「段落符號」就是其中一家,這家餐廳在全世界餐廳的排比是第七名,但在全美排名是第一。號稱廚神的主廚格蘭特‧阿卡茲,擅長的是現在最流行的分子料理以及法式及義式料理。
格蘭特‧阿卡茲的父親,從小就訓練他們要養成獨立自主的習慣,曾有一次父親給了他一輛破車,希望他自己賺錢買零件,慢慢修復,最後終於打造出一輛全鎮最酷的紅色跑車。或許就是因為這種精神,也造就了阿卡茲能夠以創造的精神,從而改造了他的美食。
雖然在過程中,阿卡茲得到了舌癌,在作化療之前,幸好發現了一種新藥,否則阿卡茲是否會因為手術,而失去了他最寶貴的舌頭?這都是一項未知的難堪。想像一名主廚在失去了他的舌頭之後,那會是什麼情形?正如阿卡茲自己形容,如果他失去了舌頭,那他似乎也就失去活下去的意義了。
阿卡茲運用現代的科技,來創作他的食物,舉凡冷凍盤,食材放在其上,立刻結凍,這是過去一些中西餐的廚師所無法做到的。任何的事務貴在創意,如果你的餐廳,只是一味地提供一成不變的料理,雖然能吸引一些老的食客,但就一種人文精神與態度而言,這依然是不美好的,因為一件事在經歷多年後,雖然能夠輕而易舉地呈現,但可能會落入到匠氣的窘境。
不只是廚師,藝術創作以及其他任何行業的人,總是必須要在不同的階段,呈現不同的創意,否則生命的色彩會慢慢退失而不自覺。沒有創意的人生,總是在生命的尾端,才猛然發覺,自己不知何時已經離社會很遠,縱然想奮起直追,卻發現已經頹然無力。
一個處處充滿創意的人生,每天都會有不同的能量,讓自己充滿鬥志。所謂的創意,也普遍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發現,譬如吃一頓餐或穿一套衣服,都能適度地呈現個人的創意。
生命到最終的詮釋,似乎也不外乎「創意」,也許我們必須在每個臨界點上給自己一個「說法」,在重新檢視之後不難發現,生活中處處是「展現」。但這其實不一定與外人有關,別人的看法是他自己的,這應該不會影響你自己的心意識,重要的是你自己的見解是什麼?
如何解釋生命其實就是一種創意。因為你懂得詮釋,於是生命便有了新的力量與質感。而這些詮釋其實也是進步的動力,如果只是依循過往,那這個世界似乎就會被被停格。想想若我們依然生活在一百年前的社會型態,你會有什麼想法呢?
要拿到米其林三星並不容易,但拿到米其林三星,並不保證你永遠是保有這個榮譽。數年前,一名三星廚師被評為二星之後,他憤而跳樓自殺,因為這表示他在這個工作領域上,已經退步甚多,或許自殺是為了向自己負責,但為什麼不再重新振作,找出自己失落些什麼?然後再奮發向上,當再度拿回三星榮譽時,也許反而會締造另一種奇蹟,只是人有時在某些角度,是無法那麼清楚自己的。
第二家餐廳是位於鮑爾鎮的「布萊巴克餐廳」,這是一家標準的美式餐廳,主要的餐點是自助餐,而他們的炸雞可說是香聞十里,幾乎這間餐廳就是鮑爾鎮的精神象徵,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有些老顧客都有鑰匙,會先行一步去幫忙開店。其他鎮民幾乎把這家餐廳當作是第二個家,閒來無事就會來餐廳喝杯咖啡,於是這家餐廳就成了鎮上眾人的聚會之所。重要的是,這家餐廳已經營業了一百六十年,一代傳一代,但都沒有與鎮民脫節。
在一個聖誕夜,「布萊巴克餐廳」發生氣爆,百年老店一夜之間付之一炬,當老闆麥克決定重建,而鎮民不但提供建材與金錢,並共同來建造這家餐廳。但沒有想到,在蓋好之後卻又遭逢二度的火災。麥克一家人頓時陷入極度的沮喪中。但社區的人,在得知麥克願意再度將餐廳重建回來時,鎮上又再度掀起了另一股的熱潮。
麥克的女兒安娜,也在房子完工後嫁給安迪,麥克在一塊墓地上,對著鏡頭介紹他的祖先都埋葬在此地,從一八五二年迄今,這一百多年來,這家餐廳不只是餐廳,而是一種愛荷華鮑爾鎮的精神象徵。
第三家是墨西哥移民夫妻,他們開了一家以妻子名字為名的「嘉碧」墨西哥風味餐廳。夫妻倆 有個女兒諾馬,夫妻倆樂天知足,因為嘉碧延續母親的手藝,能做出風味絕佳的墨西哥肉捲,於是興起了開餐廳的念頭。
萬事起頭難,但為了拓展事業,當然必須向銀行貸款,只是客人雖讚不絕口,但生意就是始終沒有起色,於是不久銀行便逼債而來,最終的結局都是銀行沒收了餐廳,而他們的信念卻始終不曾失落,於是又另起爐灶,再到別的地方開設第二家。而這過程似乎始終一樣,客人讚不絕口,但最終依然必須屈服在銀行貸款的壓力上,房子又沒有了……。
也許這是一條艱辛而困頓的道路,雖然他們夫妻倆省吃儉用,也不敢請外人幫忙。因為餐廳的靈魂人物就是嘉碧,但儘管如此,為何這家風味餐廳的美食,最終都必須以失敗收場?
「段落符號」、「布萊巴克餐廳」、「嘉碧廚房」是三家截然不同的餐廳模式,其經營的態度都有其異同之處,相同的是,他們都是很認真來看待自己的生命態度,因為人生必然是要面對挑戰,那積極的態度是必然的,否則如何去應對日後艱困的餐廳業務呢?
除了「段落符號」的詮釋精神之外,「布萊巴克」提供了美國鄉下的另一番人情,這種社區主義的力量,在美國而言是常常透過宗教,而不斷地展現它的精神,當然在日常大家習以為常的「口味」中,自然也能結合了美國的另一番意識形態了。
「嘉碧廚房」可能是外來的口味,無法大量提供共融的頻率,偶爾嘗試的美味會成為記憶的一小部份,但卻無法成為一股力量來互攝,這或許是嘉碧廚房永遠必須去面對的困境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