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雷歐‧馬汀尼茲(Leo Martinez)
喬伊絲‧雪松(Joyce Sison)
菲律賓 / 92分 / 2014年 / 普遍級
禮讚:杜哈翠貝卡電影節
13歲的安琪,是個善良開朗的女孩,她的父母是虔誠的基督徒,致力於各大公益活動。一天,班上新來的轉學生 ...
◎ 劇情簡介
阿曼與亞琳因工作而到了沙漠中的卡達工作。兩人生了安琪與傑洛。
阿曼因信奉基督教,只要朋友有難,他一定義不容辭去資助他。安琪也在這樣的教育下,對同學也都以耐心與愛心去幫助別人。
這一日,學校來了一位腦部發育不全的黛安娜,同學們大都看不起她,尤其是菲力更是對黛安娜百般嘲弄,這引得安琪生氣地指責,然後安琪又對老師道歉,但黛安娜卻由此而認定安琪是真正的天使。
安琪有歌唱的天份,她報名參加歌唱比賽,預備在幾日後舉辦的賑災募款活動中大展歌喉,而同時她也發現黛安娜有繪畫的天份,於是安琪與喬伊絲一起買了繪畫的顏料,讓黛安娜去參加繪畫比賽。
安琪替黛安娜報名,雖然報名已經截止,但老師還是特別通融讓黛安娜報了名。而在這之前,安琪常常流鼻血,但怎麼檢查就是沒有結果,醫生也都當作是普通的流鼻血來處理。另外安琪打排球時,接球會產生劇烈疼痛,而且手也會瘀青,但都無人察覺可怕的病魔已經慢慢纏上了安琪。
黛安娜的圖畫被評為天才之作,而安琪的歌唱也震懾現場所有的人,老師要她來參加排練,這表示她已經入選並預備要演出。
但就在此時,安琪卻突然大量流鼻血,雖然急忙送到醫院,而醫院也即時作了最詳盡的檢查,果然發現安琪得到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也就是俗稱的「血癌」。
阿曼與亞琳在醫院照顧安琪,阿曼因覺得妻子很累,於是要她先回去休息。阿曼一人在醫院時,好友華利也來探視,華利不忍阿曼太辛勞,要他也回去休息,由華利來照顧。
但阿曼回去,亞琳卻大發脾氣,因為她擔心安琪若醒來找不到父母該如何?而此時阿曼的電話又有人求援,亞琳更加生氣,但爭吵時傳來安琪停止呼吸的消息,兩人急急趕往醫院,而最後在迴光返照之際安琪又醒了過來,最後安琪還是離開了人世。
◎ 劇情分析
號稱真人真事改編的「六月天使」,不如說這是一部以基督教教義為主軸的宗教電影,裡面雖然沒有教堂,沒有基督的十字架,但所有的現象所呈現的生命無奈,最終都被歸納在上帝的羽翼之下。
以佛法而言,早就將人生的八大苦列為必然,問題是,人的生病與死亡為何會有不同?為何出生是一樣,但人的長相卻完全不同,壽命也有長短,這個落差總應該有一些說法?
亞琳在面對女兒安琪即將亡故時,也只能將一切推給上帝,因為上帝需要安琪,因此亞琳這個母親,完全沒有任何與上帝討價還價的空間,因為唯一能解釋的,是上帝認為安琪回到祂身邊是最好的安排。
其實這也是人最卑微的時刻,面對無緣由的病痛與苦楚,人只能屈服傷感,畢竟現今的醫學,尚有許多無法理解的病因,更別說是對症下藥了。
其實醫學也只能解人生病時的苦痛,終究人還是免不了最後一死。現今也有許多爭論,如年紀甚大的病人送到醫院之後,是否應該插管?縱然這名病人在更早之前就已簽下放棄急救聲明,但醫生的立場卻依然對他展開急救,因為站在醫生的立場,他們認為尚有30%救活的機會,醫生根據醫生的醫學職業宣誓,他是必須不顧一切去施以急救的。
問題是一名老人早已弱不禁風,就算把他救活了,那後續的發展會有甚麼結果?找回一名能夠在社會上有所貢獻的人似乎是不可能的,但卻有可能會使得被急救的老人躺在病床苟活多年。
如果是年輕人或中年人施予急救,這倒是必要的舉措,畢竟生命活著也必須能對社會有著些許的貢獻,否則生命的意義便會逐漸喪失。
安琪得到的病應該是「血癌」,這似乎對醫生而言都是一個難題,但問題是醫生為何不曾對安琪作出更早的診斷,現在的醫生,必須依靠大量的輔助工具,才能去判斷病因,如X光、驗血、核磁共振等等,不像古代中醫的望、聞、問、切四診心法這麼管用,甚至也提到「上工治未病,下工至已病」的理論。因為一名高明的醫生見到一種現象時,有時不會診治那個發生的現象,而是找出更早的病因,這正是「上工治未病」,但顯然現代的醫生都也只是「下工治已病」的實踐者。
安琪在影片中應該是一位善良的天使,但綜觀影片結構,似乎尚嫌薄弱,唯一的一場戲則是剛轉學到來的黛安娜,因為弱智而被同學嘲弄,安琪挺身而出,發表了一篇指責的言論,而這些話顯然應該是老師的台詞,畢竟一名十三歲的女孩似乎顯得太過成熟了。
安琪知道黛安娜有繪畫的天份,所以替她報名也為她準備了畫具顏料,這也使得黛安娜的繪畫成就有了安頓的所在。反觀安琪的嗓音極好,也通過了測試,但卻在表演的前一天去世,唯一能詮釋的是,安琪的歌聲是屬於上帝的,而這一切個人是無從選擇的,因為屬於上帝的終歸被收回。
除了這些之外,我們找不到任何安琪可以被稱為天使的具象呈現。片頭片尾的安琪,穿著古代類似羅馬女人的服飾,走在海邊的黃土廢墟,這自然有著前後呼應的效果,但那樣的所在就是天堂嗎?
「六月天使」其實是一齣戲劇張力相當薄弱的影片,因為缺乏具象的事件與動力,於是所有的情節便在原地打轉,除了安琪的病與死亡之外,其他的情節都是可有可無,正因為如此,人物的性格與動機便更加薄弱的,譬如亞琳回家休息,但見到丈夫回家休息卻暴跳如雷,經過一番爭執,兩人最終都躺在床上睡覺。這正是編劇學上所說「原地打轉」走不出去的緣故。
當安琪死亡的時刻,似乎只有在課堂上的黛安娜感受得到,她不由自主地叫出「安琪」的名字,這段的鋪陳是相當不錯的。因為智能不足其實反而更能貼近真我,也唯有這種「赤子之情」才能更接近實相真義的,這應該是全劇中最精彩之段落。
或許一開始,影片不願意被界定在「宗教」的框框內,但事實上,最終依然就必須再走回「宗教」的藩籬內,這樣的呈現反而有了更大的窘境。如果將黛安娜的腳色放大,由她的主觀去面對安琪的一切,故事的過程與結局,絕對會完全不同的。當然這是一個建議而已,畢竟影片都已經完成。
影片的人物幾乎清一色是菲律賓人,而他們居住的所在地,也就是電影的背景是卡達,這意味著這些住在城市外圍的副都市的,可能都是在中東地區受聘的菲律賓人,我們不了解他們的工作環境,但導演藉這樣的影片提升了菲律賓人的生活水平,這自然有極明顯的企圖。
問題是,影片也只能從遠處眺望卡達-這座在沙漠崛起的大城市,但這些高樓大廈似乎永遠離菲律賓人很遙遠,這在影片中會是個隱喻嗎?
沙漠中突然開了一朵玫瑰,一定必須事出有因,否則會顯現的只有突兀兩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