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馬斯楚.安尼(Marcello Mastroianni)
克魯迪亞.卡迪拿里(Claudia Cardinale)
義大利 / 1963年 / 138分鐘 / 輔導級
禮讚:1964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佳服裝設計
英國"視與聽"雜誌影史十大電影
他偏愛的夢︰「夢也是表達我們疾病的一個方式,雖然它跟疾病一樣,都在尋找健康,一部電影對我來說,十分接近一個友善卻並不令人期待的夢。...
◎ 劇情簡介
導演基多正欲開拍一部八又二分之一的電影,但他卻陷入了困境,不僅劇本沒有著落,甚至也無法對製片說出他要拍片的主題。在擁塞的路上,他多麼想像一個氣球輕飄而上遠離讓他煩悶的世界。
基多的好友兼助手馬里歐與妻子汀娜正欲離婚,而馬里歐也結交了與女兒同校的葛洛麗,這似乎也觸動了基多的內心矛盾。基多去看醫生,醫生開的處方箋是喝礦泉水與洗泥浴。
其實基多也有一名有夫之婦的情人卡娜,果然應約到拍片的鎮上,基多安排她住在較小的旅館以瞞人耳目。卡娜能扮演各種床上角色以滿足基多,但對卡娜反問若她是真的妓女他是否會喜歡她?基多卻無法回答。
基多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明星心情始終無法平靜,妻子路易莎從羅馬打電話來,基多表面上邀請,沒想到路易莎帶著妹妹羅莎拉還有一名仰慕路易莎的殷里可一起來,基多與路易莎在房內無法互動也引燃了爭執。妻子責備他其實不該邀請她來的,因為她看得出他的謊言,基多極力辯解,但卻也不時墜入過去的時空。
基多想起小時候洗酒浴,在姑姑及其他豐滿女性的擁抱中有著幸福的感覺;也想起小時候一起跟同學找住在海邊碉堡的胖女人莎娜基,只要給她一個銅板,莎娜基就會扭動屁股給他們看,但學校神父找來,眾人逃之夭夭,只有基多被逮,於是基多被指責為可恥,也必須常向神父告解。於是基多將這些過往告訴編劇,但編劇認為只是回想並不想納入情節,因為主題一直抓不到。
卡娜發燒了,基多不得不在應付這些不斷詢問自己擔任何種角色的演員後又急急趕往她住的旅館,雖說是發燒但其實也只是希望基多來陪她罷了。
基多甚至也去見大主教,希望能以宗教的角度洗滌人心,但小時候的創傷猶在,這令他相當矛盾。基多慢慢發現這一切都不是他想拍的,找來的演員也並非都是他想要的,但他究竟真的要什麼?其實基多自己也不清楚。電影終於宣佈停拍了,基多在工作與感情世界都陷入了無法自拔的困頓。
◎ 劇情分析
很多人認為「八又二分之一」是費里尼一路拍電影而來的創作編號,但會不會也是費里尼心中的女性密友的代號呢?別忘了彼得.格林納威(Peter
Greenaway)就因觀賞了「八又二分之一」後才拍了「八又二分之一女人」。但這個議題並不重要,應關注的是這部影片所探索的人心的複雜層面與心態。
基多是一名成功的導演,但在籌拍下一部電影時卻陷入了困境。因為他的靈感全失甚至相當紛亂,面對邀請來的各國女明星是促動他心情浮動的主因。
從小時候基多便沉溺在女人豐滿的懷中而不可自拔,一再地尋覓不同的女性胴體不僅是一種追憶也是一種自溺,或者可以說母親的子宮是他一直最眷戀的所在,於是在不斷地注目與追索中會發現,任何女子都不是他會駐足的所在。正因為連自己都講不清楚的內心深處躁動,便容易蛻變為焦躁與茫然。
同樣的道理,這些來自不同國度的女明星也都有著各自的盤算,許多人隱瞞了年齡,為的是能在影片中爭得一席之地,有的女星會以身相許;有的則以退為進,謊稱自己尚有許多部電影在軋。問題是基多連劇本都沒有,他如何去告訴她們演什麼呢?
其實整部影片就是費里尼自己的寫照,他誠實而勇敢地將自己內心世界鋪陳而出,最終甚至否定了一直在外面追索電影的「我」,雖然無法真正了解內在世界那個「我」的真相,但其實也算得是在電影中「得道」了。
每個人因為都有第七識末那識,在出生後便不斷地攀緣並作決定,這也使得人的習氣從而產生,並在這一生中薰染與影響。海邊碉堡內的肥胖女人絕對是一種強烈的象徵,這並不關乎美與醜的問題,而是所謂「母性主義」的具體表現,小基多在受盡處罰後,依然獨自前往探看莎娜基正是這種子宮的懷念與崇拜。
基多的電影一直無法寫成劇本,那是因為無人願意去面對如此深層的感情世界,躲在最深處的靈魂可能不是你自己熟知的表相靈魂,很多人寧可選擇逃避也不願正面去面對祂。基多甚至在幻想中想將編劇抓去吊死,其實正是埋怨無人能理解他的內心世界。從小說的角度來詮釋是較為容易的,但若由影像來表現,那是一種極高的挑戰,何況還要變成演出有情節的劇本,編劇自然是束手無策了。
基多面對妻子必須不斷地以謊言來應對,其實他並非不愛自己的妻子,要不然也不會對同行而來並不斷對妻子獻殷勤的殷里可吃味了。問題是他永遠無法脫離記憶中豐滿胴體的溫度,其實何止是基多?他的好友馬里歐不也是如此?馬里歐交了一名小他三十歲的女子,平素洋洋得意,但在醉後卻也認為基多諷刺他「老」了。馬里歐的角色應該是基多更進一步的未來詮釋,其義理是相通的,就猶如基多最後的醒悟是:不斷的追逐之後,連自己也不知道所求為何?
全部的演員都是基多生命中遭遇過的人物,像主教就是道德的象徵。在第一場戲中基多在擁塞的馬路中飛昇而起,這是極力想逃離這個困頓世界的窘迫,但卻又被主教的助手用繩子拉回,於是基多落入大海又回到了現實。看起來很抽象但更像路易斯.布紐爾的超現實主義。但這一連結的一場戲使得八又二分之一成為經典之作。
八又二分之一不斷地將現實與虛幻重覆交疊,人不正是以這種方式存活於世?甚至有些人更是喜歡長期沉溺在幻想回憶中。費里尼以近似荒誕的情境來去彰顯人的矛盾與不安。不斷地釋放謊言只為了掩飾上一個謊言,也許這是值得批判的,但有時候人不都是如此掩耳盜鈴嗎?若有人能不說話卻能道出你內心所想的事,那在佛學上稱為「他心通」。臉擦白粉的魔術師正是這種人,但那也只是在幻想當中基多的自我心靈投射罷了。
基多與情婦的關係是疏離而矛盾的,他拍戲邀她來是為了一遣寂寞,所以在車站一側見不到她下車的身影時,基多其實是鬆了一口氣。但在另一側發現她時倒也坦然面對,但卻在內心中不斷地數落情婦的缺點,果然如預測地卡娜希望基多為其丈夫路奇找個工作。
從這個情節即可看出端倪,基多其實遊蕩在女人堆中但卻也有某種層次的無奈與不安。除了卡娜之外有誰能滿足基多在性愛中的各種幻想呢?因此如果要基多離開卡娜似乎是不可能的。這也是為何最後基多自己的幻想是妻子路易莎逕自上前向卡娜示好,兩人歡悅地跳舞,這應該是基多潛意識的渴望了?
其實不然,幾乎與基多見過面的女人都有可能成為他的密友,就連卡娜住的小旅館那位女服務生也沒有例外。在基多獨自一人入房間時,他也渴望或想像有個漂亮的女侍早已等待他的吩咐,而這一切也都只是一種妄念紛飛的幻想,但這些摸不著邊的思索其實正是基多電影情節的主題,很不幸的是也因為紛雜籠統,才使得這個主旨飄散風中而不可得。
「八」片要探索的東西極多,因為是談「心」的問題。而「心」絕對在延展中不會只有一個答案,而這正是本片最迷人之所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