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布魯諾‧蓋滋(Bruno Ganz)
蘇華吉‧東馬汀(Solveig Dommartin)
德國 / 1987年 / 128分鐘
冷戰結束前的柏林,天使丹密爾終於厭倦了旁觀,他迷戀上一名謎樣的女子,決定投入有血有肉的慾望人間…
◎ 劇情簡介
丹密爾與丹密爾是兩位奉命看守柏林的天使,他們的工作是紀錄人的想法、痛苦及各種情緒與思維,同時也要傾聽人的內在聲音。
丹密爾常站在高樓頂端俯瞰柏林,一般人是看不到他,但只有天真的小孩才能見到,丹密爾偶爾還會與小孩子笑著打招呼呢!
這一日丹密爾來到即將解散的馬戲團,看見了裝了兩個翅膀假裝是天使的瑪麗亞在秋千上來回飄盪表演特技,立刻被她散發的特殊氣質所吸引。團主在宣佈連今晚最後一晚都取消後,瑪麗亞沮喪地回到自己的拖車房內。丹密爾望著瑪麗亞更衣時,情不自禁地觸摸她的軀體,但因天使無法有人的感受,丹密爾似乎也只能以想像的方式來感受這份特殊的慾望。*
瑪麗亞換了衣服到一間酒館內欣賞小型的搖滾演唱會,丹密爾也跟了去,他在瑪麗亞的背後靜靜地熟悉與記錄她的喜好與感受。
丹密爾與卡西爾一起到片場看電影的拍攝,故事似乎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空,一群納粹演員與猶太人演員相互點菸嬉笑,而一名美國來的演員「哥倫布」常接受電視訪問,也時常在早晨時喝一杯熱咖啡。這些舉動吸引了丹密爾的注意,因為他似乎無法感受咖啡的香濃滋味。而哥倫布常自言自語地說他知道有天使在他身邊,看起來是說給自己聽,但在丹密爾的耳中反覺得是哥倫布在向他說些什麼。
終於丹密爾發覺自己愛上了瑪麗亞,於是他向卡西爾表明,因為當人有許多天使無法感受得到的事。於是瞬間丹密爾看到的世界都變成彩色的。
上帝送丹密爾一副盔甲,丹密爾以盔甲換了些錢,然後開始享受著人的各種感受,但卻再也無法任意到處遊走。丹密爾到馬戲團的地方找瑪麗亞,可是馬戲團早已散去,而瑪麗亞似乎也感受到她在等一個人,於是她又回到酒館演唱的現場,丹密爾終於在這兒找到她。兩人在吧檯前一見面,瑪麗亞一眼就認出丹密爾就是自己要等待的人。
◎ 賞析
被世界影壇公認為近代德國電影中相當重要的導演,維姆‧文德斯的作品果然令人耳目一新。
將天使界定在男性是相當奇特的,文德斯並未在性別上作解釋,只是後來與瑪麗亞的相遇而相戀才使得性別有了作用與力道。
天使的任務是地區守護者,但平時的工作是傾聽人的內心聲音以及記錄他們的各項行為。於是透過天使的記錄,人的「真相」逐漸被雕琢出來。人類常常會去思索自己是誰?從何處來?為何會在這兒?但也似乎都僅侷限在思索的階段,因為若真正想要探索追尋,則是必須進入宗教的領域。
文德斯雖然在大學曾修過哲學,甚至一度還想以神職人員為終身職業,但顯然在「慾」片中他不願將觸角放置在這個角度上,而全力在「人」的存在作出了自省與分析。
人的一生也許不是那麼順利,甚至在挫折中沮喪與不安;當然也會有著高興與喜悅的時刻,然而這些屬於各種感官的承受與反應,天使是無法感受的。他們只能憑著觀察作記錄,甚至他們觀看的世界都是黑白的。
丹密爾與卡西爾在柏林的上空已經很久了,但他們卻不知道在「觀察」與「記錄」中其實反而是自身的學習與內在的轉移,換句話說人類在不知不覺中變成天使學習的對象。人類也許有著太多愚蠢的惡行,例如戰爭與毀滅、自私與隔絕,柏林圍牆的兩端呈現正是這樣的批判。
人類驚嘆的語調是自然情感的流露,但在天使眼中也是無法理解的。丹密爾在圖書館內遇上失意的老作家,他喟嘆已經不再有人傾聽他的訴說,天使們無法理解人為何會有這麼多的抱怨?世上的種種並不完美,例如有陽光的天氣,但也會有下雨的時刻,塵土飛揚與泥濘濕地都令人嫌惡,但這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天使更無法體驗到咖啡的香味、紅酒的醇郁、火烤羊肉的美滋,而最重要的是天使沒有愛情。
瑪麗亞的生命遭遇是坎坷而艱難的,她每天必須在高空繩索中自我鍛鍊,現實世界還是遺棄了她。馬戲團收攤了,瑪麗亞只能在暗處強忍淚水,然後再度勇敢地面對這個世界。導演特別安排瑪麗亞在酒館中聽小型的搖滾音樂演奏,除了是詮釋音樂對人類的重要性之外,其實也透露了文德斯自己的嗜好,因為將他從神職人員的志願拉回的動力,除了美國的戰後文化之外;搖滾樂也是一項重要的因素。
正如戰後出生的他也曾對戰爭的影響產生困惑。在本片中的拍片現場特意將飾演納粹軍官的演員與飾演猶太人的演員聚在一起,讓他們閒聊、抽菸並相互為對方點菸,看似荒謬的時空其實正是導演提出的強力自省。
丹密爾看見瑪麗亞後就被她吸引了,動了「凡心」的他伸手探向更衣的瑪麗亞卻無法感覺「觸」的回應。剎那之間我們不免感嘆,原來天使是如此的無味與無趣。也許人無法像天使長著翅膀高高在上,但卻能在人的本質上以「喜、怒、憂、思、悲、恐、驚」的七情及慾望,完整地呈現生命。
生命當然無法是完美的,我們無法了知自己為何會活在這個世界上;也偶爾會撒個謊;也會動起貪念,但更多的時間我們不都是以愛在關懷別人嗎?而「愛情」的互動使得生命有了色彩,縱然有時會失意,但這註定是一碗佳餚中必備的調味料。生命也許也會頹廢到自殺;也透顯了人類最為不安的孤獨,於是導演在這條線索上佈下丹密爾與瑪麗亞的相遇,這樣的交集企圖填補許多困惑與疑問的空缺,在「愛」的延展下,人類才能在混動不安中尋求到真正的生命本質。
人類會思考,但也會害怕,不過他們也會喝酒、唱歌歡樂。如果我們的思考只侷限在一個面向,另一個對立的面向就無法顯現出來。但無論偏向那一端其實都是必須檢討的,因為要獲得生命的真諦,則必須在兩個極端中尋找平衡的基點。天使也許正是這樣的面向對待,但卻喪失了在內視中與「人性」的共融。這一點以「唯識學」的角度來探索會發現許多吻合之處。
丹密爾開始有了想當人的慾望,當然屬於人性中所有的慾望全都因為這種心念而顯露出來。文德斯在本片中反其道而行,將天使「修鍊」為人的結構與過程是所有類屬的影片所不及的。除了主旨的思考之外,呈現的手法也都是全新的詮釋。好比說每位演員在鏡頭面前統一以獨白來敘述心中的各種感受,初始雖令人略顯不安,但因著力點的精準與深刻,觀眾很快就被感染而融入其中。也因為如此,隨著天使的產生慾望,反而逐漸在生命的坎坷不安中肯定了人的價值與存在。
丹密爾成為「人」後,才發現演員「哥倫布」也是一名天使,而「哥倫布」也表示這個世上有許多跟他們一樣的人,換句話說:也許這個世上根本就沒有天使呢!
慾望有時是一種不安與罪惡,但文德斯給了慾望全新的詮釋,當然也給人的真相界定了新的基點,這是這部影片令人神往之處;也是導演令人刮目相看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