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菲力甫.馬龍(Philippe Maron)
艾杜拉.喬貝德(Edouard Joubeaud)
法國 / 1991年 / 114分鐘 / 限制級
就和大部分的父母一樣,傑克·德米的父親強烈反對他去念電影學校,強迫他去唸職業學校(技專)習得一技之長。 ...
◎ 劇情簡介
傑克的父親雷蒙是一名汽車修復工並在修車廠外附設加油站。小時候的傑克隨家人去掃墓,卻在墓碑上見到自己的名字,原來傑克是依自己祖父之名而取名。傑克小小心靈有了一種生命相當脆弱的感覺。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整個法國也開始動員,其父被徵召到兵工廠生產砲彈,每天都能上下班,比起其他人調至各地無法回來是相當幸運的。
在學校老師與學生也常展開防空訓練,每個人發個防毒面具,當戴上這些防毒面具時,傑克的思緒都會產生極大的激動,雖是小小的感覺,但也都變成日後他在電影創作上的泉源。
傑克與鄰居男孩對路過的修女們感到好奇,而弟弟夜晚怕黑不敢上廁所這些微細的心思事件都成了電影的素材。偶爾有荷蘭人全家開車逃難到修車廠,幸好瘸腿的阿吉還能為他們修車;也有被追趕的法軍要求救助,傑克一家便提供便服讓他們逃過一劫。
小傑克曾與一名夏維雅小女孩在房間內因好玩而脫光衣服,雖然有些荒唐但也僅是他的記憶一部份。因戰爭頻催情況緊急,傑克又被寄放在蕾雅姑姑家中。從鄉下生活中也感受了更多的創作能量。
傑克在垃圾場撿到許多拍過的膠卷,大部份是新聞紀錄片,也向一對雙胞胎老婦人借了一部放映機。但看久了不免厭煩,於是傑克用熱水燙膠卷,然後用刀片將畫面刮掉,接著傑克以卡通的筆法用彩筆直接繪在空白膠卷上,在放映給家人看後獲得肯定,問題是父親希望他去唸技專,將來有個手藝對日後生活才有保障,但傑克雖然不悅卻也無力違背父親的決定。
戰爭結束了,隔壁的海茵興奮地與美國大兵搭訕,傑克滿臉落寞但也無可奈何。傑克展開了他自拍的第一部影片但沖洗出來卻一片空白,因他忘了開光圈,但這也激起傑克想上電影技術學院的願望。雖然他的美術老師奉勸傑克父母不要讓兒子混跡電影界,但最終還是獲得當時導演克里斯的肯定,父母這才同意傑克到巴黎去完成電影創作的心願。
◎ 劇情分析
了解南特.傑克的人其實不多,尤其這一代的年輕人更是對他的一切完全空白,雖說傑克與其妻安妮.華達都是法國六O年代電影新浪潮運動相當重要的成員,但一般人也都只是對高達、楚浮、雷奈、霍格里耶津津樂道,也因為這些人的光芒太甚,以致掩蓋了世人對傑克夫妻的真正了解。
傑克與妻子安妮在一九六二年結婚,兩人在將近三十年的婚姻生活中是相當恩愛的,直到一九九O年傑克病逝為止,他們的婚姻也被法國電影歷史相提並論。本片其實可以算得上是劇情紀錄片,安妮.華達找來三名酷似傑克年輕時的演員,分飾傑克三個不同時期的角色。在記憶所及,傑克提起的一些小時候的生活片斷,那怕是大人在他面前的言行舉止甚至歌聲,都在日後變成傑克創作電影時的情節片斷。
在新浪潮電影的兩大派系「筆記派」與「河左岸派」中,傑克.德米與安妮.華達是屬於異類,雖然他們屬於偏重影像美學與政治批判的河左岸派,但事實上兩人的作品都自成一格。安妮.華達較屬於新女性自覺的觀點放置了更多女性睿智與犀利的觀察;而傑克.德米則創造了他對愛情的新視野,一種屬於他自己的藝術天地-法國歌舞片不僅讓他以「秋水伊人」在一九六四年贏得坎城影展金棕櫚獎,並在日後影響了其他導演在這個領域的詮釋。
影片中呈現傑克小時候的記憶畫面,然後輔以傑克拍過的影片畫面,如「蘿拉」、「懷孕的人」、「秋水伊人」、「驢皮公主」、「停車場」、「市區房間」、「瘧疾」等,這樣的敘事觀點,很容易讓人對傑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趣的是,安妮華達也在之前拍攝過丈夫的一些言談以及臉部的特寫,從這些畫面的融入,更豐富了這部紀錄劇情片的內容。
傑克在戰爭期間,因美國飛機來襲,在轟炸中死了很多的鄉民,這使得傑克興起了對戰爭的厭惡以及痛恨暴力,或許是這樣,他的作品便極力在甜美抒情的情境中無盡地展現,也使得他在電影史上有了獨特的歷史地位。
影片中的時空放置在傑克小時後至巴黎唸電影學院的過程,甚至有一幕是他小時候與小女生赤裸相擁的記憶,導演雖然採用了主觀鏡頭,但卻也忠實地作了呈現。而傑克與父親的關係因對日後工作興趣的選擇而有了衝突。在法國實施的證照制度很容易保障一名技術專科學校畢業的技術人員,身為汽車修理工的父親以及業理髮師的母親其實都希望兒子有了一技之長,日後的生活才能有所保障,問題是當傑克發現從放映機出現的影像後,便深深被吸引而著迷,從此便將精力放置在這個興趣上。
為了電影,傑克失去了年輕時許多與女性交往的機會,他喜歡的海茵最後懷孕回家;而後來認識的柔吉安卻又因他熱衷於電影創作而告分手。這是傑克無怨無悔的決定,電影在他的生命中所佔的比重是沒有其他東西可以與之匹敵的。
安妮.華達在一九九一年傑克因血癌去世後開拍了這部影片,沒有太多的刻意做作;只有對丈夫無盡的懷思,就如他們二十八年的婚姻歲月中,藉著共同的興趣,在各自與對方的生命中找到了真正可以依託的所在。安妮更在一九九五年續拍了「德米吾愛」的紀錄片,輕聲細語地傳達她對丈夫的無盡緬懷與思念。
法國的音樂劇發展,傑克.德米的功勞不能磨滅,這種屬於輕歌劇的劇種使得世界各地的導演紛紛模仿,尤其繼「秋水伊人」之後,傑克更加入了舞蹈的元素,千里迢迢請來美國的舞王金凱利參予演出「柳媚花嬌」,使得傑克色彩鮮艷風格華麗的創作調性成為獨特的展現。而這些創作泉源,說穿了都是來自傑克自己的生命經驗,這種創作觀在小說中被稱為「作者論」。
所謂「作者論」意即小說家的每篇作品呈現,其實都有某些比例的情節是作者自身的經驗。畢竟創作是生活的呈現,若沒有這般的經驗豈會有那般的展現?有趣的是,安妮華達在本片中也技巧地呈現這樣的線索,若沒有兩人無所不談的經驗,安妮何來創作的泉源?本片不妨可以認定是安妮華達將丈夫生前的對話重現,並輔以重建的影像情節,甚至與丈夫過去所拍的影片作重複的倂現,就創作而言,這是相當有創意與興味的。
小時候的傑克便展露了他獨特的耐力與冷靜,因為卡通影片的拍攝是定格拍攝,每拍一張便要移動人偶的動作,若非有一股過人的耐力是絕對無法勝任與完成的,而傑克小小的年紀便有了這方面的認知,況且在無人教導下而有了第一部作品,所幸也因為受到當時一名克里斯導演的激勵,其父才答應讓傑克到巴黎求學,並進入電影技術學院就讀,從此展開他創作電影的藝術天地。
本片可貴之處是融入傑克與安妮這對夫妻的不同觀點呈現相同的世界,生命是一種不可能重現的經驗,安妮華達卻打破了這個法則她藉著丈夫生前的生命軌跡按照順序重新演練而併現,於是生命便有了新的吶喊,並有了不同的詮釋。安妮讓影片重現了傑克的最愛;也表現了她對傑克永不停滯的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