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蓋瑞‧弗萊德(Gary Fleder)
演員:約翰‧庫薩克(John Cusack)
瑞秋‧懷茲(Rachel Weisz)
金‧哈克曼(Gene Hackman)
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
美國 / 2003年 / 127分鐘
年輕寡婦為了丈夫的謀殺案,挑戰財大勢大的槍枝製造集團,陪審團及雙方律師全面失控 …
◎ 劇情簡介
伍德替兒子買了生日禮物尚來不及慶祝時,在公司突然被持槍闖入者射殺,除了伍德之外尚有多人喪命與受傷。
兩年後,伍德的妻子決定委託羅溫道律師向槍械製造公司域氏槍廠提出賠償訴訟。而廠方立刻找來陪審團顧問費斯組成高科技指揮中心,透過他們完整的蒐集情報以及精心地挑選對自己有利的陪審團員,試圖在未來的審判中掌握機先。
陪審團中有一名叫依尼克的年輕人,但費斯他們似乎查不到他的背景,只直覺地對尼克相當排斥。但尼克卻在面試時向法官表示他因想參加一年一度的電動玩具大賽,因此想放棄擔任陪審團。法官嚴厲地訓斥年輕人不懂得為社會盡義務,尼克才勉強留了下來。由於控方並未反對,而費斯也自認應能掌控,因此改變初衷挑選了尼克。
審判開始時,費斯似乎很快掌握了優勢,但他突然接獲一名自稱是「瑪莉」的女子來電。瑪莉謂她已掌控了三分之二的陪審團,如果域氏槍廠想贏得官司,必須付她一千萬元。原本費斯不以為意,但瑪莉輕易地下手,讓費斯埋伏在陪審團裡的女子因喝酒而遭淘汰。
費斯開始感到對方的實力超乎他的想像,於是要求見面。果然在公車上展開談判;但費斯其實另有打算,他由此而摸清女子與尼克果然是一夥的。於是派人到尼克家中搜尋,並竊取電腦的複製資料。
只是這些資料並不重要,費斯再派人二度侵入,果然找到MP3,但正好遇上瑪莉,雙方一陣扭打。瑪莉雖不是對手,但卻以削尖的木棒刺入對方大腿。瑪莉再度與費斯攤牌,而且價錢漲至一千五百萬元。
在陪審團聽完結辯而作出決定前,費斯查出瑪莉原名貝琪,與尼克是印弟安州嘉納鎮的同學。而之前鎮上發生的一件槍擊案件中貝琪的妹妹瑪姬是九個死亡當中的一人。費斯雖發現真相,但錢已匯入瑪莉指定的戶中;且在最後投票時,靠尼克的說服力,使得陪審團作出域氏槍廠敗訴的決議,並且必須付出大筆賠償金。此時尼克與貝琪早已決定將錢用在受害鎮上人的身上。
◎ 劇情分析
好萊塢電影最擅長的法庭戲之所以歷久不衰,其原因在於律師與檢方的唇槍舌戰。而「失」片不僅延續了這個傳統的優點,更匯注了現代科技的情節,讓觀眾清楚地知道,一項重要的審判中其實有著太多人為的鑿痕,並從而表露了人性的醜惡與貪婪。
要建構這篇令人驚訝的懸疑劇本,編劇的功力絕對要受到肯定,而導演的安置編剪使得在快節奏的呈現中,慢慢剝蕉了事情的真相。
美國的槍枝在超級市場內就可以賣,雖然這是憲法賦予的權利,但相對地,因為槍枝的泛濫也造成無數生命的喪失。這樣對立的論點重新以電影的角度來詮釋,自然有太多的戲劇衝突;當然也牽扯到生命交關以及金錢的誘惑,這都是值得一再探索的。
瑪莉(貝琪)與尼克敢隻身挑戰勢力龐大的高科技陪審團顧問,自然是因為妹妹也曾遭受槍枝之害,復仇的動機使得他們忘卻了自身的困境與危機。
費斯經過追查,才知道尼克過去一直在更改身分,其目的就是伺機得到陪審團的資格,只是好幾次都在資格審查中被剔除,這也使得他與瑪莉精心設計的計畫一延再延。要不是尼克採取「欲擒故縱」的方式,說不定他們二人永遠都無法達成目的。
「膽大心細」是對尼克與瑪莉的描述,尤其冷靜的處理手腕,讓劇情的推展充分顯現了懸疑推理的特質,也使得觀眾在每分每秒中幾乎都被情節壓得喘不過氣來。
先不談在法庭的事理與法律之爭;單從人生而平等的人權態度來看,生命在槍械的脅迫下,幾乎是瞬間就足以令人致命。導演在第一場伍德遭受槍擊時就作精彩而令人深省的註腳。當伍德躲在公司一角以為躲過亂槍掃射時,剛一回頭立刻遭到槍擊。在這個鏡頭中,導演刻意將凶手的面相模糊化,這顯示了伍德是在來不及看清凶手臉龐之際就遭擊斃。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不禁為生命的脆弱而感嘆,也從而對槍隻在世間尤其是平和的社會中加以嚴正批判。只可惜龐大的利益讓一些人眛著良心繼續堅持槍枝的買賣,但這也只是更加暴露人性的醜惡與無知罷了。
費斯在冷靜中又夾帶了冷酷。他是一位觀察入微的律師偵探,從他搭計程車中見到一張醫院的停車收據,立刻可以推論司機的母親住院,而且已經送回家中,並好心地建議司機可以考慮將母親送往安養院,便可看出。
這一段戲雖與劇情無關,但卻明確地詮釋了費斯的人格特質與行事風格;這在劇本學中即是具象地表現了映象語言。因此當費斯在決定陪審團人員的資格時,單憑對方的舉手投足或衣服穿著,立刻可以決定這個人是否日後會站在他們這一邊。當然這一切也都是因為他的手下有著一群頂尖的科技高手,透過電腦搜尋,人的過往都將不再是秘密。這方面的呈現其實也意味著日後的人際關係將不再有任何可以隱瞞之處,但人與人之間卻反而因為這樣的全面裸露更顯得疏離。
每位陪審團員的角色在前半段都很努力經營,但在後半段因為戲的路線佈局在瑪莉與尼克身上,這些角色顯然都被疏忽了,好比目盲的甘賀文雖成為陪審團的主席,但最後也並未見到任何發揮,殊為可惜。
另一條線由達斯汀‧霍夫曼飾演的羅溫道律師,代表的是正義的控方;也是良知的象徵。雖然他也接獲瑪莉的電話,希望以一千萬贏得官司。溫道因此也曾向律師公會提出妥協的備案,但最終他還是放棄了,因為他相信唯有將案子交給司法真正的審判,這才是理想中的立法精神與法律的意義。
瑪莉之所以打電話給溫道,自然是一種障眼法;正確地說她是為了瞞天過海才出此下策。當最後陪審團作出裁決時,溫道在法院外見到瑪莉與尼克相擁慶賀;當溫道與二人目光交會之後,立刻知道了一切的緣由,於是心中的正義伸張剎那之間更為寬厚而穩固起來。世間的公理與良善也立時遍佈了所有人的心坎;觀眾也在那一刻獲得了相同的共鳴與感動。
達斯汀‧霍夫曼不愧是頂尖的演員,他的戲沒有金‧哈克曼多,但詮釋的力道卻不遑多讓。尤其導演以他的身高以及一套超短的西裝來作為嘲笑的工具,不僅使得費斯失去了戒心,也讓陪審團與他更為貼近。
「失」片其實還有一項令人不安的隱憂,假如這件事是發生在真實的案例中,那我們不禁要問:當陪審團是人為力量可以掌控時,那法律的精神是否早已消失殆盡?雖然看過影片的人不禁都會有這樣的質疑,但導演似乎也察覺到這個令人不安的議題。因此在本片的戲劇本質是在「善與惡」的強力對決,而最終善的光明必然摧毀了惡的黑暗。縱然瑪莉與尼克的作為尚有爭議,但導演在他們的過去背景放置的受害者陰影,卻也成功地激盪了善惡的分野,並成功地向觀眾展示了這部精采的影片。
「失」片的成功當然也得歸功於四名優秀的演員;如果由名不見經傳的演員來詮釋,一定不會有這麼大的說服力。這就是好萊塢影片的力道與真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