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米雪兒‧拉格闊(Michele Laroque)
安柏‧杜珀特(Albert Dupontel)
法國 / 1998年 / 83分鐘
禮讚:98'芝加哥國際影展費比錫特別獎
1997年法國凱薩獎最佳女配角、新銳導演獎
謀殺偵探懸疑小說的暢銷作者,邀請四位男友歡度生日,藉機選出結婚對象…
◎ 劇情簡介
克萊兒是謀殺偵探懸疑小說的暢銷作者,今天她即將歡度三十五歲生日,但她也聽妹妹愛莉絲的建議,同時邀請了與她交往的四名男友一起晚餐,以便透過這次的聚會,決定嫁給其中一人而結束她的單身生活。
薩沙、胡奇、漢金以及夏爾分別應邀而來,當他們知道克萊兒的意圖後,無不使出渾身解數,以期獲得克萊兒的青睞,夏爾、漢金和薩沙都有備而來,三人各自準備了求婚的戒指,而胡奇雖然也拿出一個小盒子,但卻是裝著安眠葯。
薩沙突發奇想,跑到廚房內以爆笑的造型企圖給克萊兒一個驚喜,但沒想到卻意外被克萊兒手握的切肉利刀刺中心窩,薩沙的手又正巧穿進絞拌機而鮮血直流,當場一命嗚呼。克萊兒見闖下大禍後,先將薩沙藏在冰箱內,更巧薩沙父親打電話來,於是克萊兒以假冒的聲音騙過了餐廳的其他三人,並急急將薩沙屍體移至樓上浴室。
此時附近有兩名越獄的逃犯,持槍四處搶劫。警方隊長率部下海根來訪,雖未找到搶匪,但總覺得克萊兒家中有些異狀。漢金因尿急欲上二樓小解,克萊兒極力攔阻,但漢金反而要求與她洗鴛鴦浴,此時從天花板上滴下的血跡嚇壞了漢金,克萊兒一邊解釋一邊站在高處欲將屍體扶下,但卻踏碎了玻璃,而漢金正好被玻璃刺中而亡。
另外夏爾也在冰箱發現了血跡,這才認為克萊兒是變態兇手,急急打電話報案,但被踢出門外的克萊兒憤怒地拉扯電話線,夏爾差點窒息,但卻撞倒櫃子;此時掉落的保齡球以及溜冰鞋正好擊中夏爾頭部,於是夏爾也在意外中喪失生命。克萊兒欲向倖存的胡奇訴說緣由,沒想到胡奇因認為自己婚姻無望,早已將所有的安眠葯吞入腹中而倒地死亡。克萊兒急急打電話找妹妹愛莉絲,沒想到愛莉絲為她找來幾十人以便狂歡慶祝克萊兒的生日;這些陰錯陽差使得原本欲將屍體運出的計畫受挫。雖然最終客人都離去了,但兩名搶匪反而進入克萊兒家中,而此時警方也及時趕到,克萊兒與搶匪達成協議,兩人為她們運出屍體;而克萊兒將他們藏匿在點唱機中。事情終於落幕了,但警方的隊長早就看出端倪,然而他卻向克萊兒表明愛意,克萊兒也向他自首。當兩人擁吻時,克萊兒丟出的小說正好擊中木板,而反彈飛起的刀卻又刺中了隊長。
◎ 劇情分析
以黑色情境荒誕劇的手法,藉由犯罪小說作者的背景,呈現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幽默劇情。事實上本劇的整體結構相當緊密而集中,是一齣標準的舞台劇本,但從電影的表現手法中倒也展現了另外一種新的戲劇型式。
原本在小說的寫作中必須設計相當多的巧合情節以及令人喟嘆的劇力,沒想到在現實生活中卻反而使自己掉入非人力所能掌控的巧合。四名與她交往的男友雖然並未交代他們的背景身分,但從影片的情節現象中發現,四人其實對克萊兒都是相當傾心的;反觀克萊兒的心態反而是可以深入探索的。
克萊兒同時與四名男友交往,這透露了她的游離與不穩定;但若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卻也是一種主觀抉擇的看待。導演的主旨呈現絕對是放置在後者;正確地說,這部影片給予觀眾相當強烈的「女性主義」訊息。這一點可以從影片結束時,克萊兒的妹妹對她說,下次交的男友應該是乖一點的,否則照樣……(作了一個了結的手勢)。
克萊兒與愛莉絲姊妹在面對四個屍體(最後一名服葯者又甦醒)的反應與應對,是絕對的自我意識抬頭;兩人雖然在本能上常常驚惶失措,但過程卻充滿了堅毅的神情。反倒是一直在餐桌上吃飯的男人就顯得相當細碎而無力,尤其在吃了薩沙的手絞過的沾醬而不自覺,此時導演以誇張的嘴唇與牙齒放大了男性的無能與荒謬。也正因為如此,使得這齣戲的整體表現就更為特殊而令人另眼相待了。
克萊兒的「晚宴選婿」在戲劇情節上是相當不錯的點子,但導演並未為克萊兒制定規則,到底要從那個角度來分出四人的高下?而克萊兒作這樣的抉擇正好是三十五歲生日,這一點倒也使得女性主義的尊嚴多少面臨了解體。自信的主義其本質應該不必受到年齡的拘束,否則最終還是掉入虛張聲勢的假象中。
其實四名男友不僅各懷鬼胎,漢金還是個花花公子。在赴宴的約會前,尚與一名女子在車上鬼混纏綿,這樣的舖排固然可以削弱觀眾對克萊兒一次結交四名男友的惡劣印象,但正確地說應該是導演刻意展現人性極端的矛盾與弔詭,從而訴說了欲望的複雜與辯証的困難。
生命常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悲劇與難堪,但也從中透發了生命的脆弱,而這份吹彈可破的不安,其實正是人際之間的影射。人與人的關係必須依賴感情的互染,在缺乏情感為基礎時,一切的交集都會顯得飄搖不定。這一點從四名男士赴宴的神情與動作中是相當明顯的。從另外的層面來說,如果克萊兒對待其中一人能夠付出真情,應該就沒有赴宴選婚這件事。這也足以證明克萊兒對待四人也始終建立在可有可無的忐忑不安中。
這樣的男女互動關係甚至是人際關係似乎已經普遍存在這個時代中。女人開始大量投入職場後使得兩性平等的對待更加具體而明白,而從中延續的思維則大大改變了這個世界的傳統結構。這樣的呈現自然是一種令人喜悅的進步,但其實還是有許多必須再深入探索的。
意外讓劇中的男人毫無尊嚴地喪失了生命,導演儘量以荒謬的對白與行為來彰顯這些具象的動作,不外乎要淡化這種男人的不安,當然也因為將本片界定在幽默的風格中,本劇也就更趨綿密而完整了。
導演延展了克萊兒這名小說家的小說風格與章節,在塊狀分場以及段落分格中,以字幕呈現了小說的「章節」。這樣的手法自然不是首創,但在本片中倒是相當令人讚嘆的呈現方式,畢竟克萊兒是犯罪小說的作者,而隨著劇情的延續,我們會逐漸混淆不清,究竟這是導演的設定?或許真的是克萊兒的小說呈現?
故事結束時,導演以「女聲」將重要的對白以朗誦的方式逕自呈現,這說明了導演真正的企圖,因為從這些「唸白」之中,觀眾會再度落入克萊兒的小說設計中;如果是這樣,誰還能辯稱這部電影不是「女性主義」的絕佳代表呢?
本片的剪接手法堪稱緊湊,有趣的是晚宴的真正意義還是放置在人性的「本能慾望」中,透過飲食,再來追索情感的真正依託,這應該也是極佳的表達方式,只可惜並未認真而嚴謹地以「美味」的佳餚來呼應,這一點是相當可惜的。愛莉絲帶來的朋友似乎也略顯無厘頭,雖是導演安置的情節,以期製造兩姐妹運出屍體的困難,但就緣由而言,多一點的說明總是不會讓人失望的。
整體而言,「謀」劇是一部令人相當滿意的作品。除了這些黑色情節之外,導演似乎也努力想尋求人性的「真愛」,面對這些極端複雜的人性,該用什麼樣的嚴謹態度來面對,才能在人生的態度上尋求到安適的位階?當一切的人際對待都只是維持在虛擬與表相時,是否意謂著整個社會價值觀的逐步崩解?或者反而因為人性的自主能量提升,而更能透析現象的虛假?
「謀」片看似簡單的意外命案事件,但藉著一連串的意外,導演其實透露了許多弦外之音,這些是觀眾自行要思索體悟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