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羅勃‧漢生(Robert Hansen)
蘇菲‧拉森‧卡爾赫(Sofie Lassen-Kahlke)
丹麥 / 1999年 / 79分鐘
高一男生受到驚嚇打起嗝來,引出一段愛的故事 …
◎ 劇情簡介
維多‧克努森今年剛上高一,情竇初開的他立刻被高三的美女安雅所吸引。只可惜安雅身邊有一位帥哥男友彼得陪伴;相形之下維多不但年紀小且遜色多了。
但維多並不氣餒,他鼓起勇氣上前招呼,雖受了一點嘲弄,但也藉機會讓安雅注意到他。這一日是高一學生開的舞會,安雅和死黨吉蒂一起去參加,維多一見安雅,立刻陷入幻想中,他雖然鼓足勇氣再度上前,但D.J托奇不小心打翻果汁,音樂暫停,不但使得正在咷舞的戛然停止,受到驚悸的維多也嚇得打起嗝來。眾人紛紛提供意見以使維多停止打嗝,但均失效,而當安雅笑著對維多說,若他再打一次嗝她就要熱情地吻他;沒想到維多反而嚇得停止打嗝。
這件事給維多相當大的鼓舞,但好友托奇卻勸他死心。這一日維多在廁所內偷聽到彼得要吉蒂幫忙說服安雅,以便這個星期三她父母去打牌時能夠放棄處女情結。著急的維多好幾次想向安雅示警,但到緊要關頭都說不出話來。不得已只好在星期三晚上獨自一人趕到安雅家,果然見彼得與安雅即將上床,著急的維多連續按了好幾次門鈴,破壞了兩人的好事,直到十點半安雅的父母回來,反而讓彼得難堪受窘。
維多的弟弟艾斯本與安雅的弟弟布萊恩是同學,兩人以DV攝影機想拍攝維多與安雅愛的故事。為了增加一點樂趣,兩人假造邀請卡讓維多去參加安雅十八歲生日,並建議他送一隻黑蜘蛛當禮物。果然毛茸茸的大蜘蛛引得安雅全家陷入驚惶失措中,彼得為了報復趁亂絆倒維多致使維多昏迷,這反使安雅因照顧維多兩人因而更進一步發展。
維多邀安雅到河邊郊遊,托奇與同學為他們準備了一艘放置水果及臥墊的小船,兩人在甜美的歌聲中有了交集,安雅邀維多星期三來訪,並暗示應作防範措施。維多帶了兩個保險套,但尚未開始,安雅家人就回來而中斷好事。
彼得不滿,買通表妹洛蒂故意在安雅面前吻維多,使得安雅對維多產生誤會,但幸好這段過程被布萊恩與艾斯本拍攝下來。維多興奮地向友人借騎機車要向安雅解釋,但發生車禍,所幸安雅看過另一捲拷貝才發覺真相,兩人約定在星期日父母不在時再度約會,以完成未竟的情與愛。
◎ 劇情分析
以高中生為素材而拍攝的影片相當多,但以「初」片為例,將人打嗝時的生理機能作為意象表徵從而拓染出少年男女的青澀愛情觀,並在互動中展現了情愛的真諦,「初」片算得上有相當獨到的觀點與詮釋。
十六歲至十八歲的年齡對東方的孩子而言,談戀愛似乎是太早了一點。但這樣的觀念其實因社會的道德結構與成長環境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見解。更何況西方的小孩就外表而言較東方同齡者更見早熟,故以丹麥為背景的本片將情節放置在男女對性愛的好奇與追索也就不足為奇了。
本片在北歐上映時深受青少年的歡迎與喜愛,這自然是因為情節直接呼應了現實的環節而引發共鳴。事實上,東方的視野雖較保守,但相信也必然會受到相同的反應與喜好的。
維多見到安雅時立即被她美麗的外表與成熟的軀體所吸引。這樣的痴迷並非真正的情或愛,而是成長過程中對異性的好奇與渴望。一般人面臨維多相同的窘境,頂多將這份「想像」安置在心中,直到淡忘為止。就算日後想起也只是一種甜蜜而略顯苦澀的回憶罷了。
維多不一樣之處乃在於一種堅毅的執著。雖然一見到心目中的女神就緊張地說不出話來,但體內的荷爾蒙卻驅使著他去完成一項近乎不可能的任務。然而也因為這種不服輸的性格,在幾次撞擊中顯現了他的特殊性格,自然就慢慢引起了安雅對他的注目。
維多在高一的舞會中有一場對安雅的幻想,但卻因為音樂中斷而驚嚇,維多遂不斷地打起嗝來。這一段戲是相當有趣的。醫學上甚至無法完全正確地解釋打嗝的原因,但在這段情節中,導演倒是將打嗝詮釋得令人會心一笑。就像做錯事突然被發現驚惶失措一般,打嗝是維多欲蓋彌彰的表徵。
安雅一句:「再打一次嗝我就要吻你了!」使得維多立刻止嗝。雖然令人有些遺憾,但卻也是維多真誠的表現。若是為了吻夢中情人而強自硬擠出一次嗝,反而會令人倒胃口的。這樣的安排使得本片以「純情」為標榜的議題得以彰顯;維多與安雅的可愛也立即彌漫在觀眾的心中而更加相互共融起來。
本片的背景音樂選自史密斯飛船的「血氣方剛」專輯,歌詞中透露了許多的「第一次」。這種一生中的初戀往往讓人神魂顛到,甚至不思茶飯。但這一點維多確實比東方的小孩更見幸福的。當他神情恍惚時,母親看出端倪,立刻責問丈夫今日是否曾與兒子交談?相對於早期的「東方的維多」,必然是將這份「蠢動」深藏在心靈底端,因為若被父母甚至教官知道,穩死無疑。
東西兩方對教育孩子的不同觀念,在「初」片中的一些情節中都可以獲得啟示。東方的父母固然無法做到將女兒與其男友放任在單獨的房間,但其實從「人」的角度而言,似乎有許多是有改進的空間。
「初」片刻意設計的趣味事件都能令人發噱。以維多連續按二次門鈴阻止了安雅與彼得上床,最後惹毛了彼得,但也使彼得衝動發火,從而得到喜劇的效果。
維多預備赴星期三的約會,他聽從安雅的建議,欲買保險套作防範措施,但因說不出口,而買了第一個字與「保」有關的一堆東西。最後倒是他人小鬼大的弟弟艾斯本出馬,不但買了兩個保險套,甚至還差點嚇昏一位老太太;雜貨店老闆也被他氣得七竅生煙,憤怒地將他趕走。
艾斯本與布萊恩這對童星實在搶戲,兩個人在戲中的搞笑表現,絕對不會輸給男女主角。坦白說,正因為這兩人的鬼頭鬼腦驅動了故事情節,也增添了笑料,「初」片更因此而令人滿意。
維多在星期三與安雅的約會也十足吊足觀眾的胃口,導演將維多與安雅的「第一次」用拙於使用保險套的尷尬來作為象徵,這是相當高明之處;尤其是最終在千釣一髮之際父母回來而打斷,讓整體的「純情」映象未被打破,這使得全片的調性更趨統一而完整。至於片尾兩人再度約會在星期日,這已脫離影片的敘述結構,就算兩人同居時失去了「第一次」,但那已與本片無關了。
本片的攝影極佳,是由丹麥攝影大師布魯爾掌鏡下所呈現的映象美學,自然有其不凡之處;而導演的剪接調度與走位安排也顯見其功力。
青少年的生命過程充滿著綺想與渴望,但卻處處顯現青澀與難堪。因此要呈現這樣的題材是有其困難度的,除非是負面的題材而引爆了更大的衝擊;否則一般人是不願意碰觸這樣年齡層次的故事。
丹麥的性開放讓觀眾往往將A片與之聯結,故看到「初」片如此純情的喜劇愛情電影似乎都有著難以置信的神情。「初」片的呈現大大地改變了觀影人的觀念,也不得不對本片的藝術成就刮目相看。
在中國情人節的日子裡,寫下這一篇「送給天下有情人」的影評,雖有應景的企圖,但在呈現映象藝術的同時,能由這部電影的共融中與觀眾有著相互祝福的期許,未嘗不是美事一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