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5年5月27日 星期三

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

導演:米歇爾‧雷德福(Michael Radford)
主演:阿爾‧帕西諾(Al Pacino)
   傑瑞米‧艾恩斯(Jeremy Irons)
美國 / 2004年 / 131分 / 輔導級
故事描寫心胸狹隘的威尼斯商人安東尼為了幫助朋友,向夏洛克借錢,但借錢人未能如期償還,夏洛克要求這位借錢人割下 ...

◎ 劇情簡介     

  一五九六年的威尼斯,因基督徒與猶太人產生強烈的衝突,於是將所有的猶太人趕到貧民區,並要他們戴上紅色帽子以資區別。

  猶太人幾乎喪失了正常管道的生意,於是他們只剩放高利貸來營生。但這又違背了基督教的教義,於是雙方的仇視又增添了不少的衝突。

  以商船四處航海作貿易的安東尼歐,就相當瞧不起專放高利貸的夏洛克,兩人擦身而過時,安東尼歐會對著夏洛克吐口水。

  這一日,安東尼歐最要好的朋友巴沙尼歐,來向安東尼歐借三千金幣,因為他要假扮排場,去向貝爾蒙家族的波莎求婚,但安東尼歐剛好把資金,全投資在幾艘貨船中,為了完成好友願望,他只好向夏洛克借貸。當時立下契約,若時間到而無法償還,夏洛克要本金之外,尚要取安東尼歐身上的一磅肉。安東尼歐認為船若按時回來,必定能按時償還。

  只是沒想到,夏洛克的女兒,早就與貝爾蒙的管家羅倫佐偷情,兩人半夜偷走父親的金幣逃之夭夭。而安東尼歐的船,也在英國附近沉沒。一時之間無法償債,憤怒的夏洛克,立刻告上威尼斯法庭。

  巴沙尼歐在波莎父親設下的三個箱子中,作了正確的選擇,兩人很快就結婚,而同行的葛拉提安諾,也與波莎侍女娜莉莎共結連理。然後巴沙尼歐帶著兩倍的金幣,急急趕到法庭,要將債務歸還。

  夏洛克為了報復,他選擇要割下安東尼歐的一磅肉,在法官力勸下,夏洛克不為所動,此時來了一名年青的法學博士,他與助手接下最後的審判,夏洛克依然堅持己見,博士只好准他割肉,但卻提醒他不能讓對方流血,且割下的肉要剛好一磅,否則便是屠殺基督徒。

  夏洛克無法執行,反被控家產必須一半賠償安東尼歐,另一半充公。而巴沙尼歐,也因為喬裝博士的波莎,故意為難地向他要戒指,為了感恩,巴沙尼歐違反對妻子的承諾,而將戒指獻出,在回到貝爾蒙時,他必須承受妻子的考驗與責難。

◎ 劇情分析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亞的喜劇作品,可能的創作年代,是一五九六至一五九八年之間。出版於一六00年,首演是一五九八年,這部喜劇片其實也是莎士比亞作品在中國演出的戲劇之一,大約是一九一三年。

  這齣劇本的背景是威尼斯,但據考證,莎士比亞是從意大利的戲劇《大綿羊》故事集中獲得靈感。「一磅肉」的點子,則來自一五九六年,希爾維出版的《雄辯家》;而波莎三個箱子擇婿的方法,則是採自英國十三世紀,拉丁文的一本小說集。潔西卡與羅倫佐私奔的情節,則出自一四七0年的小說。

  「威尼斯商人」是一齣討論性最強的作品,這應該由古代傳說談起,相傳猶太人在逾越節,會食用基督徒的肉,在中古世紀的歐洲,是一項普遍的傳說,而基督徒都相信,猶太人曾加害耶穌基督。

  另外猶太人很會作生意,擅長放高利貸。而舊約聖經‧申命記中記載:借給外邦人可以獲利,只是借給你弟兄不可取利。但基督徒是被嚴禁放高利貸的。

  這故事的背景,應推至一一七九年,拉特蘭第三屆大公會議規定,放高利貸者要被逐出教會,猶太人因普遍放高利貸,遭到社會排斥。英王愛德華一世在位時,下令將猶太人逐出英國。一四九二年,西班牙人也將猶太人逐出,一五0九年,康佈雷聯盟戰爭爆發,猶太人為逃難而來到威尼斯,群聚在一家老舊的鑄鐵廠,這些猶太人被規定,要穿著紅色(或黃色)的衣服與帽子。猶太人在一五四一年,被准許成為威尼斯的市民,但因為宗教的問題,基督徒與猶太教的人,始終不能融洽相合。

  由這段緣由,就不難看出「威尼斯商人」的爭議性,以夏洛克而言,他究竟是一名放高利貸的壓迫者?還是遭受歧視的被壓迫者?

  在不同的導演詮釋中,所賦予角色的性格詮釋,有時會是天南地北,再加上宗教與種族的詮釋,對於亡命天涯,四處受到打壓的猶太人而言,有時他們的種種作為,是值得我們同情的。一八一四年,英國演員伊得摩‧肯恩,第一次將夏洛克詮釋為「種族歧視的受害者」,從此這個概念,對日後的影響就相當深遠。

  以常理而言,夏洛克面對這些歧視他的人,他可以不把錢借給他們,但或許是因為長年受到壓抑的影響,他反而思索了一條報復的方式。違約必須割下一磅肉,但這正好也為自己設下另一個陷阱,以致最後落入在陷阱中動彈不得。

  巴沙尼歐的家世也原本不錯,但他卻將家產揮霍一空,變成一名落魄的貴族。而他與安東尼歐的交情,也是後世的人討論極多的。著名的學者亞當,就曾經試圖以同性戀,來詮釋他們之間的情誼。

  安東尼歐願意以人肉契約,替巴沙尼歐簽下契約,這種交情果真非同小可,但更大的理由,是安東尼歐盤算自己的貨船,在契約到期之前應該會回來,屆時償還債務自不成問題。

  安東尼歐是個大生意人,但他似乎沒有女友,卻只有巴沙尼歐這名好友?而最後三對情侶分別進入房間,大廳中只剩安東尼歐一人,這樣的畫面也是很奇特。

  在法庭上的訣別亦是如是,安東尼歐近乎哭泣地,要巴沙尼歐一定要將他是如何為巴沙尼歐而死記載下來,看起來,像是一對親密的情侶面臨的訣別。

  最終的那枚戒指,也是一個關鍵,因為原本巴沙尼歐不肯答應,法學博士的要求,將戒指送給他,但最後安東尼歐卻說服了巴沙尼歐,將戒指送給「博士」。這表示他們兩人的交往,是勝過巴沙尼歐與妻子波莎的感情?縱然在房間內,必須接受妻子的責怪與質疑,但這無形中也凸顯了另一個問題。

  巴沙尼歐這個角色,其實是相當單薄的,他唯一做對的事,就是在三個箱子中選了錫箱子。這帶有運氣的選擇,使他瞬間成為富翁,也擁有了傲人的嬌妻。但比較起來,「威尼斯商人」中的女性,其實都顯得較有自主性。

  波莎要不是受制於父親的遺言,她可能會自行來做擇夫的抉擇,雖然她對巴沙尼歐早有好感。而她的侍女娜莉莎,卻在見到葛拉提安諾時,故意丟下手帕給他;更別說夏洛克的女兒潔西卡,主動邀男友羅倫佐,兩人趁夜色私奔。

  透過這三個女性角色,來對比這幾名男性角色,我們不難發現,真正有性格的角色,也只有夏洛克。但因為他的背景,會引燃更多的爭議,因此在很多的情節中,被削弱許多。雖然他在走廊上的那一段台詞的激辯,令人激賞,當然也使得這個角色變得更為立體了。

  所謂「喜劇」,當然最後是皆大歡喜,但對夏洛克而言,猶太人似乎又吃另一次基督徒的虧,他的財產在大辯論中,一半賠給安東尼歐,另一半則被政府沒收。雖然最後會留給女兒,但很明顯,夏洛克從此像行屍走肉的人,獨自在猶太區流浪。

  導演曾自述,以上這些問題不存在,他只希望呈現,那個世代不同文化的背景中的衝突。是否能透過相互理解,而達到和諧的地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