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 2008年 / 108分鐘 / 普通級
禮讚:榮獲坎城影展金棕櫚獎得主 珍.康萍(Jane Campion)
坎城影展60週年大獎得主 葛斯.范桑(Gus Vansant)
坎城影展金棕櫚獎得主文.溫德斯(Wim Wenders)
舊金山國際電影節金獎得主:
(阿布代拉曼.西沙可 Abderrahmane Sissako)
歐洲奇幻影展大獎得主尚.庫南 (Jan Koounen)
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得主米拉.奈兒(Mira Nair)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蓋爾嘉西.貝納(Garcia Bernal)
坎城影展金棕櫚獎提名加士伯.奈爾(Gaspar Noe)
八位世界級導演 攜手譜出獻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8首影像詩篇…
◎ 劇情簡介
(一)蒂亞的夢想-衣索匹亞 (導演:阿布代拉曼.西沙可 Abderrahmane Sissako)
蒂亞要上學之前必須先用縫紉機車好衣服,蒂亞有許多同學不能上學,因為家裡的田園需要他們幫忙。蒂亞有許多的夢想,而她的男友正在教室外為她拉琴唱著歌,蒂亞偶爾也望出窗外那群.打橄欖球的男孩子們…。
(二)信(教育)-冰島 (導演:蓋爾嘉西.貝納Garcia Bernal)
兒子寫信給父親的信中,透過自述的旁白,慢慢讓觀眾知道在養育下一代時,教育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在尼泊爾鄉下有許多是沒有學校的。在信件朗讀中也透發了對神的期許。當這名父親到達學校時,在園遊會中他毫不猶豫捐出一輛腳踏車換取一盒吃的食物。
(三)愛滋-布吉納法索 (導演:加士伯.奈爾 Gaspar Noe)
整部影片都是得到愛滋病男人的特寫,透過獨白敘述我們知道這位來自瓦加杜古的工程人員在與工頭爭執後就失業了,然後得了肺結核、肝病、瘧疾、腹瀉。他不確定是如何得病的。而他有四個女兒,他並不清楚將來要如何將這些訊息告訴女兒。
(四)這怎麼可能?-美國 (導演:米拉.奈兒Mira Nair)
一名住在布魯克林的伊斯蘭教夫妻,妻子拒絕丈夫的求愛,並提出離婚的要求。丈夫憤怒指責妻子愛上的是有婦之夫,但妻子依然堅決地求去,因為這是她勇敢的抉擇。妻子為兒子孟納錄了一首歌,她相信兒子長大後一定會體諒與了解她的。
(五)水的日記-澳洲 (導演:珍.康萍Jane Campion)
十一歲的女孩從日記本中寫下澳洲一場百年大旱,牧場失去了草地,兩匹馬死了被埋在小孩騎腳踏車的地下,而這群孩子他們決定用美麗的琴音和淚水來作一場特殊的祈禱,果然迎來了陣陣的黑雲。
(六)山丘上的宅邸-美國 (導演:葛斯.范桑 Gus Vansant)
全劇由美國青少年在街頭溜滑板的流動畫面,再搭配字幕與獨白,清楚地告知世人這個世界發生的慘況。如世上每天有一百八十萬嬰兒死於汙染的水,美國每一千名就有七名嬰兒夭折,貧窮落後之地要買水喝,但尚有許多地方不斷發生瘧疾,新生兒不斷地感染甚至夭折,每三十秒就有一名死於瘧疾。
(七)潘辛貝卡的故事-祕魯 (導演:尚.庫南 Jan Koounen)
住在亞馬遜流域的潘辛貝卡正在等待生產,當羊水破了之際,其母發現嬰兒胎位不正,她的丈夫用小船載她求醫,但醫生正巧不在,幾經折騰,潘辛貝卡終於難產而死,當地的婦女以歌唱紀錄了這段緣由,但似乎於事無補。
(八)P to P-德國 (導演:文.溫德斯 Wim Wenders)
二OO七年,G8高峰會議在德國舉行,各國政要齊聚一堂,而場外洶湧的人潮正在抗議全球的貧窮惡化,透過微型貸款的理念,一名貸款人直接面對債權人,於是可以輕易地解決當前的貧困問題。來自孟加拉的尤努斯教授的構想希望獲得更多的迴響,以期讓這個世界更美好,也希望聯合國能率先響應。
◎ 劇情分析
聯合國曾經在二OOO年九月制定一個在二O一五年將世界現有的貧窮減半的計劃。珍.康萍這些國際知名的導演,他們抓準了這個議題,從各種不同的面向來探索這個世界目前所處的困頓,是真確的關愛與提醒,但眼看距離二O一五年即將逼近,這些宏願真的能如期達成嗎?
八名導演來自不同的國度,他們共同的特點是每個人都是影展中的得主,而因各人文化的不同,彼此關注的領域也就全然不一樣了。
貧窮是嚴肅的議題,讀者文摘曾經寫過一篇短文,一名經濟學家提出一個理論:將全世界的財富平均分配給世上的每一個人,一年後金錢分配的情形又會恢復原狀。也許這只是一則笑話,但牽扯到本性的問題卻也是不得不要去注目的。第一段的議題是根絕世界極度貧窮的問題,但顯然是相當令人悲觀的。
第二段的主題是要達成全球小學的義務教育。這一點台灣的成績是傲視全球的,但別忘了許多落後的地區連學校都無,但這些硬體設施要如何普及化呢?而隨之而來的是師資問題這都是必須考量進去的。透過教育,每位在成長過程中的小孩才能真正體認到生命存活的價值,這也是教育的真諦所在。
第三段的主題是為了對抗世紀黑死病愛滋,以及瘧疾等流行病。透過當事人的獨白敘述,讓觀眾直接了解愛滋病的症狀與可怕。就算作愛戴著保險套似乎也無法預防愛滋的感染,於是一個正當盛年的生命便陷入了困頓與掙扎,在落後的國度中似乎只有等死,而不斷地感染其他外在傳染病甚至體內的併發病,讓患者有如身處在地獄一般地苦痛。望著劇中人物的不安與惶恐,我們體驗到他眼神中的無助。這個世界究竟出了什麼問題?難道愛滋真的是一種天譴嗎?
第四段提到推廣性別平等與女權的彰顯。導演將矛頭指向住在紐約布魯克林區的伊斯蘭教夫妻。一向在教義壓制下的伊斯蘭婦女這回不僅勇敢地愛上有婦之夫,甚至拒絕丈夫的行房,並提著行李拋夫別子而去。據說這是一段真實的故事,但除了伊斯蘭教的女人之外,其實在台灣也有我們該關注的性別平等議題,每年許多政府機構不都是在提倡這個問題,只是比較起來,伊斯蘭教的婦女有較多改善的空間卻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第五段是關注在全球環境以及氣候變遷的議題。大陸的鄱陽湖底已經乾旱到可以行車,這是今天的新聞,對照這段影片真是讓人震撼不已。珍.康萍是八位導演中最擅長運用情境說故事的導演。兩匹馬罌粟與雪兒死了,父母瞞著兒女將兩匹馬埋在草原中,於是孩子們有了高低不平的腳踏車練習場。最後近乎魔幻寫實的祈雨方式,竟然是以近乎天籟的小提琴琴音以及孩子們的一滴淚水,透過這樣的祈禱,上天似乎終於聽到了。這是一段令人感傷的情節,但也衷心希望一切成真。
第六段的主題是降低幼兒的死亡率。許多未開發的世界中與汙水引燃的疾病有著很大的關係。很難相信這世上有許多人沒有乾淨的水飲用,而汙水造成的疾病而導致嬰兒的早夭,使人不得不要去面對這個嚴肅的課題。導演以都市內活躍的青少年以滑板流動在街頭,在映象的對比下,不難思索導演的用心。滑板的律動代表著生命的期許,但早夭的嬰兒呢?只因為他們沒有乾淨的飲用水,對台灣幸福的人們而言,似乎感受無法深刻領納。
第七段的主題是關注婦女懷孕期的保健。導演將時空放置在亞馬遜河流域,祕魯這個國度給觀眾一種極度落後的感觸,為了生育一名子女,她們沒有台灣如此先進的醫療機構,如果潘辛貝卡生長在台灣,縱然胎位不正,但憑藉著高超的醫療設備與醫術,不僅潘辛貝卡不會死亡,她也將會快樂地育養她的下一代。除了祕魯,其實還有許多地方也有著類同的問題。
第八段是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窮人銀行創辦人尤努斯的微型貸款。尤努斯也在溫德斯力邀下親自上了銀幕,大力暢談如何消弭全球貧富差距並建立互助網路的經濟議題。這也是本片建立全球夥伴開發關係的主題。從年輕就喜歡搖滾樂的溫德斯依然不忘在這短篇中提出他的嗜好呈現。
八段影片形成八首樂章,但要讓八部合唱同調,其實還需要更多的心力與人力,這是人類未來必須自我期許與努力之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