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05年9月10日 星期六

八美圖(8 Femmes)

導演:弗朗索瓦‧歐容(Francois Ozon)
原著:羅伯特‧托馬斯(Robert Thomas)
演員:凱瑟琳‧丹尼芙(Catherine Deneuve)
   伊莎貝爾‧雨蓓(Isabelle Huppert)
   艾曼妞‧琵雅(Emmanuelle Beart)
法國 / 2001年 / 110分鐘
禮讚:2002年柏林影展最佳藝術成就獎
男主人被謀殺,岳母、妻子、小姨子、妹妹、二個女兒、二個女佣共 8個美女,急急推測別人的犯案動機,也由此證明自己的無辜…

◎ 劇情簡介     

  聖誕節到了,在外念書的蘇珊從外地的學校回家,母親嘉比去接她。回到家後除了原有的忠心女僕香奈兒之外,蘇發現又多了一名年輕貌美的女僕路易絲。

  妹妹凱瑟琳對姊姊蘇珊回來自然很高興,但略顯神經質的阿姨奧古斯汀和自私吝嗇的外婆依然讓人難以接近,奇怪的是離起床的時候已經很久了,男主人馬賽卻依然尚未起床,原本大家以為可能工作太晚所以累倒了,沒想到路易絲端早餐入房間時,卻發現馬賽被人從背後刺了一刀,在床上早已斷氣多時。

  眾人驚惶之際,馬賽的妹妹皮耶荷也來了,她建議將房間先行鎖上,以免在警方到來之前被破壞了現場。眾人雖然同意,但卻發現電話線早已被人切斷,外面並下著大雪,而圍牆不但高得階梯都夠不上,連大門也被人緊緊鎖住。

  在無法離開的同時,眾人你一言我一語開始推測別人的犯案動機,也想由此證明自己的無辜。小姨子奧古斯汀被發現偷偷愛著姐夫馬賽,昨晚也曾進入他的房間。而妻子嘉比也進到房間,她要求離開馬賽,原來她不但婚前與男友懷孕而生下蘇珊,此刻又有了情人。

  蘇珊其實前一個晚上就回來找過父親,她告訴父親說她懷孕了。而在知道自己並非是馬賽親生後,反而如釋重擔地向凱瑟琳表示,她肚中骨肉的父親正是馬賽。

  馬賽的妹妹皮耶荷也曾進入他房中,路易絲也聽到皮耶荷向馬賽恐嚇一筆錢,更令人驚訝的是眾人發現皮耶荷來找香奈兒打牌,而兩人還是同性戀的情人。

  說出這些秘密的路易絲也被被拆穿她早在五年前就已經是馬賽的情婦,如今以女傭身分來到這個家族,顯然是有所圖謀。然而路易絲反而向嘉比表示,她來當女傭不是為了馬賽,而是為了她愛上嘉比。

  但皮耶荷似乎捷足先登,在發現馬賽給她的五十萬法朗不翼而飛後與嘉比吵了起來,但兩人在身體的接觸後反而有了情慾火花。岳母和小女兒也都有嫌疑,但最後凱瑟琳承認一切是她與父親設下的詭計,但沒想到一直躲房間內偷聽的馬賽這回反而真的失望而舉槍自盡。

◎ 劇情分析

  除了一九三九喬治‧庫克拍攝的「女人」(Woman)之外。「八美圖(8 Femmes)」,似乎是第二部以女人的思緒為主軸延展出的電影形式。要將八名都能獨當一面的著名女演員齊聚一堂,彼此又不分排名地參與這部影片的演出,這幾乎是令人不敢置信的事,但法國年輕的新銳導演弗朗索瓦‧歐容(一九六七年生)卻辦到了。

  為什麼一部影片都必須要有男主角?甚至很多影片都將主要戲分放置在男主角身上,女主角便成了花瓶的角色。導演拍攝「八美圖」的動機似乎想由這份認知來打破既定的傳統與思維,將故事的背景建立在一個虛擬的獨立豪宅,而大雪紛飛的天氣使得這個空間因無法對外聯絡亦發顯得更為孤立起來。

  從戲劇的觀點而言,時空與事件的統一是舞台劇的重要條件,也因為符合「三一律」的要求,戲劇的衝突與魅力就更令人激賞了。事實上這部戲的原著「八個女人」原本在一九六○年代由羅伯特‧托馬斯寫成舞台劇,而在當時就被希區考克買走版權。只可惜尚未拍攝希區考克就去世了,一直到二○○二年才由歐容買下版權,並決定以輕歌舞劇的形式拍成電影。

  虛構的豪門看似豪華亮麗,其實更像座監獄。大雪紛飛只是一種求出無門的象徵。在既定的束縛中,藉著男主人馬賽被暗殺身亡,從而展開一連串的辯証與思考。看似推理而懸疑,因為她們都跟死者有著令人驚嘆的關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不是男主人的卑劣,似乎八個女人都不會面臨今天的困境。

  導演在詮釋這種男女的人性對立時,總不忘以一種遊戲人間的態度攝融其中,超越現實的表演詮釋了生命的另一種可能,也由此表現出令人驚嘆的黑色喜劇概念。或許原本肅穆的凶殺就慢慢演譯成戲劇文本。套一句現代的說法就是導演要求觀眾將整個事件以「觀賞者」的觀點來面對,對於戲劇的衝突儘量不必費心介入。因為這樣刻意的「疏離」較易使觀眾不受情感束縛,而由此更能冷靜地去面對與思考。

  這部影片幾乎毫無做作地強化了女性的爭奇鬥艷。「女為悅己者容」在這兒更能貼切地展現其主旨。隨著每一位女角的獨特性格與肆無忌憚的行為,似乎是一種新的女性主義的第一聲號角。在八個面向的對照之下,原本潛伏在心中的矛盾與掙扎就毫不猶豫地攤在觀眾面前。潛意識中的獸性與貪婪在這兒並非被界定在道德壓制之下的惡行;反而是揭竿起義般另闢蹊徑地拓展出一條女性的未來道路。在反體制的抗辯中,女人自行搜尋得出的面向正像從岩洞中滲流而出的泉水,那種自覺衍伸的能量勢必會在各種層面的對立中再度發酵。

  或許導演歐容本身的性向觀點──值得探討他與西班牙著名導演阿莫多瓦(Pedro Almodovar)一樣在同性戀的議題上是特別受到注目的。導演在處理女主人嘉比(凱瑟琳‧丹尼芙)這名角色時,就毫不避諱地將路易絲對她的愛慕表達顯露;更與男主人的妹妹皮耶荷雙雙擁吻臥倒在客廳。而別忘了嘉比在結婚前就與男友有了身孕才嫁給馬賽;更甚者嘉比此刻不但有了情人,而且也向馬賽表達了離去的意願。

  嘉比只是八個女人(或者是所有女人)的一種心中企望。但反觀一直見不到臉龐的男主人馬賽的情況,不免更令觀眾驚訝。馬賽幾乎是一網打盡身邊的女人,甚至與自己的女兒蘇珊還有了親密關係,雖然後來證實蘇珊並非是自己的親骨肉,但這卻也無法減輕他的「罪行」。然而在這部影片中「罪行」這兩個字幾乎是被全面否定的。觀眾不難發現從路易絲發現馬賽遇刺身亡那一刻起,八個女人幾乎沒有任何的悲容與哀戚;眾人思索的不外乎與自己有關的利益與得失罷。

  從這個角度切入自然就容易理解導演處理本片的風格與意旨。在簡約與誇張中,人性的卑劣與驚悚的謀殺逐漸被撥弄到張力的邊緣,當撈起水面上的油漬之後,自然就更能看清水中的景觀了。

  導演藉著馬賽被謀殺,在開頭時就將懸疑焦點放置在八人身上,透過彼此的懷疑與指控,雖然挖掘出許多的不堪,但反而使得女人與女人之間更加了解對方,當然也因此更看清自己的內在企求。而最後劇情急轉直下,馬賽被謀殺是偽裝的,換句話說八個女人的相互探索與指控都被躲在臥室中的馬賽聽得一清二楚,然而當眾人打開門進去時,沒死的馬賽這回反而舉槍自盡了。

  馬賽的真正死因,其實是在女性自覺的對照之下一時尋求不到男人的立足點。而導演真正的意圖只在彰顯八個女人的心靈意志,隨著思潮的流竄無疑地將會在日後引燃更加鮮明的女人意識型態與主觀價值。

  「八」片明顯地以舞台劇作為結構的表現,最後八個女人排成一排面對攝影機的「謝幕」更是令人叫絕。而其時空背景放置在五○年代的氛圍,其意乃在增添背景時空所籠罩的壓抑,就像處身在密不透風的蛋殼中,唯一的出路似乎只有破殼而出。「八」片在這方面的努力與詮釋是這部電影在歐美甚受歡迎的重要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