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塚本連平
主演:篠原涼子、芳根京子
日本 / 2020年 / 106分 / 普遍級
日本Ameba冠軍部落客真人真事改編!讓千萬日本人又笑又哭的療癒電影!
真人真事改編。 征服不了的叛逆期女兒就用便當一決勝負吧! 如何跟叛逆期的小孩溝通?傳紙 ...
◎ 劇情簡介
香織的丈夫車禍死亡之後,她獨自扶養若葉與雙葉兩姐妹,因為還要繳房屋貸款,香織不得不四處兼差,若葉高中畢業後自己搬出去獨立生活,而此時,也正是雙葉要念高中的時刻。
香織居住在東京外海的八丈島,人口只有七千五百人,有高中但沒大學。
雙葉在這個年齡似乎是叛逆期,不知為何而開始不跟香織講話,也不准媽媽進入她的房間,這使得香織相當頭疼。
香織想到一個可以跟雙葉溝通的方式,每天很早起床為女兒作造型便當。當雙葉打開便當時,不但自己嚇了一跳,也引起同學的起鬨與興趣。雙葉知道母親故意逗她,遂負氣地將便當吃個精光,而同學們從此每天都很期待,雙葉的母親究竟會為她作什麼造型的便當。
香織與若葉白天一起在食品店上班,晚上又在阿通居酒屋幫忙,也結識了一群婦人,每天都交換如何照顧叛逆期小孩的經驗。香織為了每天便當的花樣,絞盡腦汁,但真的讓人嘆服,甚至把日本搞笑藝人也變成她便當的素材,但這反而更激起雙葉的反抗。
雙葉在學校遇見了一名太鼓社團的達雄,對他不免產生異樣的情愫,雖然聽說另一名同學紗耶若也喜歡達雄,雙葉只好將這份情感隱藏在內心深處,每天一人跑到山坡上望著大海寫詩自娛。但在一次回家途中與母親相撞,使得香織撿到筆記本,也從而得知女兒已經慢慢長大了。
終於到了快畢業的時候,達雄表示他要去東京進修太鼓,希望能夠將太鼓發揚至國際,雙葉此時才知自己竟然沒有目標,決定先寄履歷去東京求職,但卻沒錄取。在達雄搭飛機去東京前,雙葉在同學鼓勵下,作了一個便當要送給達雄,沒想到紗耶若捷足先登,雙葉這才死了心。
太過忙碌的香織,因缺血而無法使力,雖然住院,但她決定一定要為雙葉作最後一個便當。於是從醫院逃出,花整個晚上,作了一個特大號的獎狀便當。雙葉在那剎那立刻感受到母親的愛心,不禁放聲哭泣,而便當也獲得同學的讚賞,雙葉與眾人分享,而最終雙葉也在東京找到工作,她要展開屬於她自己的生命旅程。
◎ 劇情分析
本片是由真實故事所改編,根據「阿米巴」部落格每天敘述的故事,成就了這一部感人肺腑的催淚電影。而故事的背景,就在東京外海的八丈島上,人口七千五百人,也屬於東京的管轄,但因島上沒有大學,不管要深造或找工作,大部份的人在高中畢業後,都會朝東京去發展。
本片敘述雙葉從高中入學開始到畢業的三年中,或許是因為叛逆期的關係,雙葉幾乎不願意與母親講話,一般父母遇上這種事總是難免發脾氣,但這不但會使得情況更糟,甚至無法挽回珍貴的親情,畢竟在這個年齡的男孩和女孩,其實是無法自省自己的行為。
香織是相當堅毅與樂天的女人,雖然丈夫早年就因車禍而死亡,但她努力地早晚工作,負擔起家中的生計。大女兒若葉似乎問題不大,也相當懂事,在高中畢業後便搬出去獨立自主。但二女兒雙葉就像沖犯了煞氣一樣,只有母女二人的房子,卻不願搭理對方的呼喚。
「溝通」如果出了問題,那這個家豈不顯得死氣沉沉?雖然有人說,只要過了那個叛逆的時期,一切都會恢復原狀,但香織卻在心思困頓中尋找出另類的溝通方法─以造型便當挑戰女兒的叛逆。
便當是日本一個相當奇特的文化,在世界各地幾乎沒有便當文化,台灣因受日本統治五十年,也承襲了便當文化,但現在的學生已經不必再帶便當,因為有營養午餐,再加上便利商店林立,便當可以在店內買到,當場加熱就有一餐熱騰騰的午餐。
然而便當文化在日本似乎永遠沒有停歇的現象,相反地反而發展出所謂的「造型便當」。透過精心的雕琢,將當下的日本現象與文化,裝置在便當的菜餚中,間接地呈現了作便當的人當時的心情。
在「送行者」這部電影中,父親與兒子各自在河邊撿起一顆石頭送給對方,而那顆石頭正好呈現了贈送者的心情,不必言說但都能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心情,日本人將之稱為「石文」,這跟本片中便當的造型有著異曲同工的相同詮釋。
用特殊便當與女兒試圖溝通,香織雖說作起便當是駕輕就熟,但她為了照顧家計必須日夜工作,然而為了不放棄女兒成長的過程,堅持每個清晨早起,就是要為女兒作一個特殊的便當。因為女兒不跟她說話,香織也只剩下這條與女兒溝通的管道了。
雙葉看到母親竟然把日本的搞笑藝人,用海苔剪出人形當成菜餚,當下是震驚的,但她如果真的抗拒,可能就不會吃便當,或者只吃一半。但雙葉回應母親的是「故意」把便當吃個精光。
這應該是屬於第一類的溝通,再來就必須考驗香織了,因為便當是每天都要吃的,總不能一種式樣一成不變地樣板呈現,這樣香織的企圖就失敗了,如果雙葉唸高中三年,那香織就必須作出一千個以上的便當而不能重複,對家庭主婦而言,這是何等困難之事,但香織努力地蒐集資料,然後將之變化成為造型便當。
香織的舉措其實已經可以稱為藝術家,雖然只是個便當,但香織卻以「詮釋」的角度,讓便當有了新生命。如果說造型便當是為了女兒雙葉,倒不如說是香織在自己的生命中尋求到另一種出口。
為了創作,香織必須更用心地尋找靈感,然後才能創造出新的作品,不但讓雙葉暗中嘆服,香織其實也活在另一種生命的動力中。
不斷勞累的結果,使得香織倒臥在大雨中,所幸被雙葉發現而送至醫院,但香織知道,尚有一個最具意義的畢業便當,等著她去完成。這促使她偷偷離開醫院,費了一個晚上,為雙葉作了一個「獎狀」的便當。這是整齣戲的最高潮,雙葉的叛逆堅持,也在這兒徹底地被擊潰了。
影片中的重要元素愛情,本片並沒有缺席。於是塑造了在東京的一名單親父親,困頓地與兒子互動,於是在部落格中向香織請教,也在香織的應允下學習作造型便當。而兩人透過部落格的交織,香織在感情上是有波動的,雖然並未用更大的篇幅交待,但意思到了即可,何況若篇幅太多,會搶了母女之間的戲份。
姐姐若葉這條線,其實也是刻意淡化的,如此編導便能集中火力放置在香織與雙葉之間的便當大戰,而這也使得在最終時,能夠將角色的感情爆發而出,也造成了極戲劇化的催淚效果。
雙葉的感情世界也是淡化甚多,雖然暗戀了三年的達雄在離開八丈島到東京之前,雙葉也作了一個便當意欲告白,但卻也發現一切只是自己自作多情,達雄早就有了傳說中的女友。
但雙葉從這兒才猛然發現,原來自己一直沒有方向,從來不曾規劃自己的未來。尤其在高中畢業後,若不是去東京念大學,就是尋找在公司就業。第一次的應徵並未錄取,因為她無法說出自己想作什麼?第二次竟然是以喜歡吃而錄取,因為透過一千多個造型便當,雙葉似乎也更加成熟而懂事。最後香織與若葉趕到碼頭,但船已開走,這也是相當催淚的情節,能將便當拍成電影,應該也只有日本這個國家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