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丹尼‧伯恩(Dany Boon)
蘿倫絲‧安妮(Laurence Arne)
德國 / 2016年 / 91分 / 普遍級
法國交響樂團才華傲世的小提琴家,他有個致命缺點,就是一毛不拔...
◎ 劇情簡介
馮斯瓦‧高提耶是法國交響樂團的小提琴手,閒暇之時也教小朋友拉小提琴,但他雖然有理財專家為他掌管財務,卻是一毛不拔的人。
社區中的每個人,都在牆上噴漆咒罵他,因他欠繳清潔費,可是只要不出錢,馮斯瓦受什麼羞辱他都能接受。這一日,一名叫薇樂莎的氣質美女來樂團擔任中提琴手,她一見馮斯瓦在拉琴,立刻被他的琴藝所吸引。但對於女人主動來搭訕,馮斯瓦都小心翼翼,因為他不想與女人約會而花錢。但薇樂莎只是剛來樂團很緊張,她希望有時間能與他一起練習。
理財專家是馮斯瓦唯一的朋友,他在帳戶中已有四萬歐元的存款,但馮斯瓦認為要存更多的錢。而這晚他回去時,一名叫羅拉的女人來找他,並自稱是他的女兒。馮斯瓦認為羅拉是來詐財的,羅拉才說出她母親是樂團的成員卡洛戴瑪。
馮斯瓦認為他們只發生過一次關係,但卡洛立即回擊,因為馮斯瓦用了過期很久的保險套。不得已馮斯瓦只好讓羅拉住下,卻規定羅拉要付房租,一週一百四十歐元。但馮斯瓦為了省電,乾脆將燈泡取下,甚至也不用熱水。
馮斯瓦在理專的勸告下,果然約了薇樂莎去吃晚餐,但馮斯瓦卻用盡各種方法不點菜,從香檳最後變成蘋果西打,最後要付帳時他幾乎無法承受,只好躲到廁所,結果觸動了防火自動灑水系統,使得全餐廳的人變成落湯雞,當然這一攤餐飲的費用也就全免了。
在退休同事儀式中,馮斯瓦拼命吃東西,但被酸沒收過他的禮,馮斯瓦只好將手上學生送他的一包東西送給這位退休者,但打開一看,卻是學生家長有題字,送給馮斯瓦的禮物,馮斯瓦才尷尬地收回。住戶們集體到他家強迫他繳款,但羅拉卻告訴眾人,他父親會這樣,是因為他把錢都拿去救助墨西哥的孤兒,眾人從此對他改觀,但此時才發現羅拉住院,需要換腎,馮斯瓦也感動地捐出一顆腎臟給羅拉。在一次募款中,馮斯瓦原性不改,雖激勵了眾人捐錢,但自己卻把支票撕毀。但最終在羅拉感召下,馮斯瓦真的去墨西哥救助孤兒……。
◎ 劇情分析
節儉是一種美德,但若節省到晚上不用燈,只靠路燈來照明,身上衣服只有一套,每星期的固定開支,始終維持最低的水平,這樣似乎就有點太過了。
馮斯瓦是樂團的首席小提琴家,不但有固定的收入,而且又收小朋友課外教學,自己孤家寡人,應該生活過得相當舒適,但他連樂團的禮服及皮鞋都不願自購,總是借別人的衣物穿,更甚者社區裡的管理費他也是藉故拖欠,這惹惱了社區內的人,不但在牆上噴漆,大叫馮斯瓦是大爛人,但馮斯瓦對於外面的人對他的批評,其實一點也不在意,反而我行我素。
薇樂莎被馮斯瓦高超的琴藝吸引,主動釋放願意約會的意願,馮斯瓦當然也是心動的,但他卻不願約她出去,究其原因其實很簡單,捨不得花錢,哪有約會不花錢,吃飯看電影都是相當可觀的一筆花費。
羅拉的出現更令他頭疼,因為十幾年前他曾與女團員卡拉‧戴瑪發生過一次關係,馮斯瓦雖有用保險套,但卻是一九六0年代生產的。過期的保險套會不會失效很難證實,但這個戲劇的梗簡直令人噴飯不已。
一齣喜劇是相當難寫的,主要是腳色的設定,在確定馮斯瓦小氣的性格後,由這個中心思想向外拓染,自然能完成一篇絕佳的喜劇電影。
馮斯瓦在劇中幾乎是沒有笑容的,他的嚴肅來自如何省錢的思維,記得日本有一真實事件,一名高中老師極為節儉,他每天不開伙也不外食,他天天去大賣場吃免費的試吃,以致最後營養不良而死亡,死後他的銀行存款尚有新台幣四百萬元左右。
馮斯瓦也沒有高明到那兒,但他所見之處都容不得有「花費」的現象,這便是這齣戲的趣味性,但這種堅持必然是會受到挑戰的,而這個挑戰就是突然自稱是他女兒的羅拉出現後,幾乎為他帶來災難的衝擊。
馮斯瓦打電話問卡洛‧戴瑪,在獲得驗明正身之後,他依然是親兄弟明算帳。羅拉要住下來,必須繳納房租,為了繳房租,羅拉當然必須四處去打工。
所謂的「親情」在馮斯瓦的眼中是不在意的,因為為了維護親情,便需要更多的開支,這違背了他的原則,他唯一的樂趣,便是如何儲存更多的存款。
縱然如此,馮斯瓦還是聽從唯一的朋友,理財專家的建議,接受了薇樂莎的邀約,兩人進入一家頗具水準的餐廳用餐。但菜單上的價錢,簡直就像會要了他的命。他只點一杯開水,當然這是行不通的。編導在這兒設計了一個梗,他躲到廁所破壞防火的灑水系統,以致讓全餐廳的客人都疏散,當然也就不用付費了。
喜劇也是依仗橋段不斷地累積,也可以單獨存在,但更佳的方式便是延續馮斯瓦的性格,使得事情在退無可退之後,變得令人啼笑皆非。
另外腳色性格也是一個關鍵,馮斯瓦的個性是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的,一名優雅的小提琴家,卻是視錢如命的小家子氣,這是何等強烈的對比?但他卻是貨真價實的樂團首席小提琴,這樣的設計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也是本片成功之處。
在極度吝嗇的對比下,戲劇的兩大元素─類比與對比便發揮了作用。原來羅拉出生只有一個腎,此刻又面臨必須換腎的時刻,但卻找不到相符合的血型,而正巧馮斯瓦正是她的父親,也是與羅拉血型相符之人。
其實在羅拉來找馮斯瓦之前,其母就告知馮斯瓦斯是一位相當吝嗇的人,要他捐出一顆腎臟的機率並不高。但從小卡洛‧戴瑪教育羅拉之時,總會編了一些故事,謂馮斯瓦是熱心公益之人,時常到墨西哥去救助一些孤兒。
羅拉在見到自己的生父,果然見識了馮斯瓦超乎想像的吝嗇,但善良的她反而在社區向大家表明父親的小氣,其實是將錢存起來,以便用來救助墨西哥的孤兒,這使得社區居民,立刻對馮斯瓦起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突然馮斯瓦變成人人景仰的好人。
這是一種內心轉變的契機,馮斯瓦突然變成眾人景仰的對象,但他心知肚明,這一切都是因為誤會而引起的,但在馮斯瓦的認知中,卻突然感受到一生中從未有過的感觸,原來受人愛戴是一種微妙的感覺,這是他從來不曾有過的生命經驗。
明知是假的,但在眾人的烘托之下,馮斯瓦自己也慢慢進入那個虛擬的世界,也逐漸讓自己與虛構的影子慢慢重疊。於是他毫不吝嗇地將自己的腎給了羅拉,同時也贏得薇樂莎的真愛。
日後馮斯瓦帶羅拉真的去墨西哥救助那些貧困的孤兒,變成一位名符其實在大善人。這種改變實在令人訝異,但電影巧妙之處正是如此,這也使得本片的人物,在得到洗鍊與改變之後,觀眾自然也能獲得救贖。
「金」片是難能可貴的一部佳片,尤其出自一向嚴謹又精準的德國,自然讓人更感到有些不可思議。其實德國在過去就曾拍過許多類似的影片,反觀我們台灣,是個良善的所在,但要拍出類似的影片,其實尚有許多亟待努力之處,讓我們加油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