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6年5月19日 星期四

媽媽要我愛男人 (Me Myself and Mum)

導演:吉翁‧佳里恩(Guillaume Gallienne)
主演:吉翁‧佳里恩(Guillaume Gallienne)
   黛安‧克魯格(Diane Kruger)
法國 / 2013年 / 87分 / 輔導級
禮讚:獲坎城影展導演雙週單元-評審團獎與藝術成就獎
   凱撒電影獎最佳影片、凱撒電影獎最佳男主角
   凱撒電影獎最佳導演、凱撒電影獎最佳女配角
在嘗試同志生活圈、經過各種情感挫折和心理治療之後,他才發現原來這一切都是一個錯誤。30歲那年他決定要向大家「出櫃」, ...

◎ 劇情簡介

  吉翁在自己的臉上塗上一層白,遮掩了他原本的面目預備登上舞台。就在登台的五分鐘前,他望著鏡中的自己,於是決定將所有白粉全部擦去。吉翁慢慢經過後舞台,在舞台監督的指揮下,慢慢口述了他自己的故事。
  
  吉翁的母親在吉翁心目中是極端完美的,舉凡她的一舉手一投足都令吉翁覺得相當動人,不止是母親,就連姑姑、奶奶或其他女人的身影,甚至每個動作都令他心儀不已,從而便不斷地學習甚至薰染了所有的動作。
  
  吉翁逐漸女性化的行為,使得家人都把他認為娘娘腔,甚至認為他是一名同性戀。而吉翁卻樂此不疲,因此他沒有跟父兄一起出國旅遊,因為他們玩的都是大男人的遊戲,他對母親說的一口漂亮又優雅的西班牙語欽佩得不得了,故要求暑假時能讓他去西班牙學習西班牙語。母親答應了,安排他入住寄宿家庭帕姬家中。
  
  帕姬只會講西班牙語,但卻希望吉翁能夠學習西班牙舞蹈,以便過幾天能參加舞蹈的節慶。吉翁很高興,他將帕姬所有的身段全學會了,西班牙語也學得能溝通,但在舞蹈節慶中,他的舞蹈卻受盡了所有女性舞者的訕笑,吉翁邀一名女性舞者皮拉共舞遭拒,皮拉告知所有男性舞者的舞姿都是固定的,而吉翁的舞蹈全部來自模倣帕姬,故抬腳的動作才會引來眾人訕笑。
  
  父母將他再度安排至英國的寄宿學校,在全部是男同學的環境,吉翁受到了歧視,幾乎所有的行動他都趕不上,反而成為眾人的包袱。許多男生都輕而易舉的行為活動,吉翁總是相當吃力,當然也有ㄧ些對他較體貼的朋友,譬如尼可拉。而在學校他遇上了小傑,小傑也是會在他危急之際替他解圍的人,但在小傑贏得游泳比賽時,吉翁以為是向他揮手,但當他興奮去池畔時,小傑的女友麗莎卻早一步趨前向小傑恭賀。
  
  吉翁開始界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同志,甚至好幾次想去嚐試同志的性愛,但卻也遇上不相同的困惑,直到有一天參加女人的聚會,沒想到當他見到美女艾茉汀之後,發覺他是如此的喜愛女人,於是之前所有的一切,被發現竟然全部是一場誤會。

◎ 劇情分析
  
  「媽」片原本是導演吉翁‧佳里恩的舞台劇所改編,從舞台轉向電影,吉翁更是自編自導自演,堪稱是一名全方位的演藝人員,此片在法國凱薩獎獲得十項大獎提名,包括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女配角、改編劇本等等,可謂是風光亮麗。
  
  「媽」片是吉翁以他自己的親身感受,以及他從小與母親之間的愛恨故事,從而演變出自己生命的尷尬過程,對吉翁而言,這是一段不可思議的誤會,但世間上的很多現象,其實也都是在許多誤會中逐漸構成的。
  
  同性戀的議題並非是近代才有。古代的皇帝幾乎都是雙性戀,這是因為就算皇帝沒有這種嗜好,那些隨侍在側的太監也會慢慢誘導他,導致皇帝能享盡人間的各種的性愛方式。「斷袖之癖」其實也是講皇帝寵幸的寵臣陪他睡午覺,但皇帝醒來發現自己龍袍袖子被寵臣壓住了,為了不想驚醒寵臣,皇帝遂取刀割斷自己袖子,歷史上將這件事稱為「斷袖之癖」並將之與同性戀相提並論。
  
  同性戀在所有的歷史中,始終是不被主流社會所承認的,甚至在保守勢力最嚴苛的時代,譬如五0年代的美國鄉下,還有許多鄉民私下對同性戀動私刑的例子。「斷背山」男主角的父親似乎就曾參予過類似的暴行,而他的兒子最後的死因更值得懷疑,因為通知家人是被爆炸的輪胎波及,但極有可能是被鄉人發現同性戀的行為,最後導致遭到鄉人群起攻擊而亡。最起碼李安在電影中就出現這個攻擊的畫面。
  
  曾幾何時,同性戀的問題慢慢被提上檯面,甚至也慢慢被一般民眾與主流社會所接納。在兩性平等的天平上,同性戀的議題是被用全新的問題來看待,而過去幾年,許多導演也都在這議題中,提出了個人見解與辯證,但都屬於單行道直入式的敘述,不像「媽媽要我愛男人」這般深入的探索。
  
  吉翁在年紀很小時,對大人有著極高的模仿力,因為這也是人學習的過程。當吉翁將自己母親當作模仿的對象時,其實還是有ㄧ些前提的。也就是吉翁比較瘦弱的身體與舉止,使得很多人(包括他的家人)先入為主的觀念,將主觀意識型態認定吉翁是個娘炮。在吉翁認知力不足之際,他似乎也在不知不覺中掉入了這個魔咒。
  
  「兩性議題」是不能有先入為主的觀念的,因為無分男女的性別是必須尊重的。現在有的人雖然是個男兒身,但卻渴望當個女人,而且是真正的女人,於是他努力賺錢,在存夠了錢之後,展開全身的變性手術,這樣的手術讓原本是男人的陽具不見了,代之而取的是陰道。事實上這樣的手術會讓人壽命近乎折半,被手術的人其實也是知情的,但他們卻寧可短命,也一定要當個真正的女人。
  
  由這些例子來說,我們必須真正去面對這個男女定位的問題,若由佛學而言,人在去世後會生出「中陰身」,中陰身會生出新的六識,在七天之後會再「死亡」,然後再生出新的六識,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但最多也只能有七次機會,也就是七七四十九天,這個中陰身必然要去投胎,而在投胎之際,亡者的因緣父母就會現前,這個中陰身此時其實是「中性」的,而在面對將來的父母之際生起「顛倒想」。所謂「顛倒想」就是對母親產生喜悅,那入胎會是男胎,相反若是對父親產生愉悅,那出生的嬰兒則是女兒。
  
  那若具有男兒身,但卻擁有「女性」自我思維的認知,這顯然是所謂的「業識」與「習氣」的問題,這是牽扯到相當複雜的人性問題,要談論也有許多各自獨立的生命印證,並不是那麼容易可以被理解的。
  
  但每個人其實都活在入世的層面中,很多問題是我們自己去直接面對的,在相互對應中,在在顯示生命「活著」其實不只是一項奇蹟,更是一項必須深思領納的實相真義。
  
  「媽」片以極為輕鬆幽默的手法,來詮釋性別的誤解。在主觀意識型態中,我們深入了吉翁的內心世界,正因為從一開始的誤解,於是吉翁的成長路程便走入了岔路,這個層面並不是否定了同性戀,因為同志問題在這兒被間接昇華了。吉翁的母親由他自己分飾,這是電影中極大的創意,因為「酷似」自己的母親,不正是吉翁的自我投射?或許是這種多層面的呈現,便使得本片超越了傳統的「同志電影」。
  
  小時候我們是怎樣看待自己的爸爸和媽媽?潛意識中是否夾雜著許多複雜的情愫,從而在生命過程中,在某個抉擇的臨界點中,有了不一樣的選擇。
  
  當我們發現一個模範時,無形中所有的感情便會全部投入到心儀的對象中。就算異性戀中的戀愛期,男女幾乎都會將自己界定在為對 方而活的困頓?!
  
  吉翁慢慢過了青春期,於是心目中的女神在一個因緣出現的時刻,吉翁便忽然瞭解一切了。片尾原本的母親的形象改變,正是一個意象的手法,這倒也完全翻轉了傳統的同性戀的故事呈現。
  
  「媽」片看似簡單,但其實是一部真正難得的佳片,值得大家探索討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