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貝諾特‧波維德(Benoit Poelvoorde)
伊莎貝‧卡蕾(Isabelle Carre)
法國 / 2010年 / 80分 / 普遍級
巧克力工廠的老闆愛上了前往應徵的員工,兩人要如何找到完美的愛情配方並向對方表達心意?…
◎ 劇情簡介
安琪拉是個製作巧克力的高手,只是她無法適應成名之後帶來的壓力,因此她情願隱身幕後。其實她是一名情緒管理出了狀況的人,不時地參加情緒管理的座談,但似乎效果有限,正巧一家「梅西」的巧克力店欣賞她,將她取名為「隱士」,也使得梅西巧克力名噪一時。
但梅西在七年後突然身亡,於是沒有人找得到隱士的狀況下,這些受人歡迎的巧克力也就消失在市場上了。而失業的安琪拉只好去應徵一家即將倒閉的巧克力工廠,她的工作是業務推銷,而老闆尚勒內也是有情緒障礙的人,他不時去看心理醫生,醫生每次都給他一點功課,譬如要對某人講話,握住某人的手……。
也因為有了許多陰錯陽差,尚勒內的功課都正好用在安琪拉身上,也使得兩人逐漸喜歡上對方。安琪拉眼見工廠即將關門,不得已用電視現場直播的視訊連接「隱士」,果然作出了「梅西」巧克力店的水準。但店內的其他員工都知道原來安琪拉就是隱士。
在去外地參加巧克力比賽時,因兩人都無法適當地把自己的感覺告知對方,兩人只能坐在餐廳直到打烊;然後一直在雨中散步,最終還是陸續進入臥室,也完成了第一次的性愛。但因為尚勒內在外整理情緒,安琪拉誤以為對方嫌棄她,於是叫了一輛計程車先行離去,直到尚勒內興奮地走入時才發覺安琪拉已經離去。
安琪拉回家時,發現媽媽帶了一名年輕男子在床上作愛,而尚勒內回工廠後相當沮喪,但每個員工都知道他們兩人是如此相愛對方,於是鼓勵他要到她住的地方將安琪拉找回來,尚勒內表示不知安琪拉住那兒?女員工立刻拿出履歷表,裡面明載安琪拉的地址。
於是老闆與員工開車到安琪拉家附近,果然建安琪拉走出,於是眾人隨後跟蹤。原來安琪拉又回到情緒管理座談會,她將最近發生的事與大家分享,而隨後跟入的尚勒內也在聽了安琪拉的自白後,他也真誠地告白,兩人也由此而走出情緒障礙的困境。
安琪拉與尚勒內結婚了,也重整了巧克力工廠,隱士的巧克力美味再現江湖。
◎ 劇情分析
巧克力是一種神奇的食物,透過不同的技法讓巧克力有了多樣的呈現,而現代的商業模式早已將巧克力極度商品化,透過「情人節」更使得巧克力變成「愛情」的代名詞。
有關巧克力的電影甚多,但不外乎從舌頭對巧克力的感受而使得男女之情有了共鳴,當兩個人同樣的器官有了相同的頻率,內心的思緒感動也會漸趨一致。這幾乎是所有「美味」電影不變的法則。
本片雖然以巧克力的「前味、中味、後味」作為背景,也使得巧克力有了另一番的詮釋,這與香水的「前味、中味、後味」的表現力量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在本片中這些有關巧克力的美味都被歸納在背景的表現,因為導演將主線的敘述放置在「人」的對待中。
所謂人的彼此對待就是較於常人的「情緒障礙」,巧的是當兩人都是屬於不敢拋頭露面的情緒障礙時,原本被潛藏於內心世界的惶恐元素便一一浮現在表面。
安琪拉為了自療,她參加了情緒障礙的座談,透過自己的自白;也聽聽他人的看法,於是在這個座談會中眾人因此而覓得了共識,透過攜手呼口號,無形中也提升了自己更大的勇氣。
尚勒內更是一個嚴重的情緒障礙者,而他的方式則是找心理醫生,透過醫生的指導,也執行了醫生給他的建議與行動。這也是西方醫學常見的心理治療方法與程序,在東方的世界是比較少見的。
這兩種的療程方式在本片中不只出現一次,而在幾次的呈現中其實是有連續性的,換句話說,這是情節進展中的一部份。透過兩人的口述與對談,使得觀眾也將情緒放置在情境表現,也使得結構有了更完整的敘述。
為何一個人無法更加坦然去面對一個面向?哪怕這個面向是自己最拿手的項目。安琪拉自製的巧克力受到評審青睞,但卻興奮或害怕得暈倒了。雖然有些戲劇化,但也貼切地呈現安琪拉的窘狀。
尚勒內遵照心理醫生的指示,必須找一個人握手,甚至找個人約會,但在陰錯陽差中全部選中了安琪啦。他的缺失是明明已經約會了,但卻不斷地冒汗,他也有自知之明地用手提箱預備了許多上衣,甚至也有前排帶花蕾絲邊的襯衫禮服。這會不會是因為沒有信心而導致情況如此窘迫?
人的溝通有眼神、情緒頻率、語言或其他文字的呈現,但這些都是一種方式,問題是任何的釋放必須要有另一方的適當回應,如此才有可能繼續延展而下。但縱然如此,兩方也必須要有所謂的「心靈頻率」相通的互動。以尚勒內的木訥或拘謹雖也曾不斷地遵照心理醫生的教導而釋放求愛的訊息,但始終在時間上是不對襯的。縱然尋求得交織的時刻,卻也不得不創造出許多理由來自圓其說。
因為兩人是雇主與員工的關係,所以尚勒內提出這個理由期望獲得尷尬的化解,偏偏安琪拉亦復如是,於是兩個人就不得不為自己設定的劇本繼續演下去,如果不是那群員工的強迫與鼓勵,恐怕這段姻緣會毀於一旦,甚至最後的巧克力工廠也將面臨倒閉。
有些人很恐懼上台,更別說站在台上侃侃而談。在某些角度來看待,多少有「情緒障礙」的症狀,只是每個人都有努力學習並予以克服的能力。但這必須要有一個適當的契機,有時就是一個關卡突破了之後,一切的恐懼與困擾就全部煙消霧散了。
「愛」片雖然標榜巧克力的神奇,但並不十分地賣弄巧克力的美味。固然從味道中人可以尋求一種共融,但人真正的傳遞與接受是一種感情,而感情來自內在靈魂的牽扯,也就是說在真正能體現一份真摯的愛意時,便使得兩個原本疏離的靈魂尋找到了共同的路途。
然而也因為以情緒障礙的感情互動作為主線的敘述,也增加了故事敘述的困難度,而使得劇情有了似斷非斷的延續,而無法以較充實的力道一氣呵成。所幸編導以兩種口述的方式來彌補了這個缺失與困擾。
對著心理醫生的自述與參加情緒障礙座談會,都可將之列為「後設手法」,從另一個層面而言,亦是「意識流」的表現之一。但這也是必須仰賴創作者的技巧,否則也容易流於平板的敘述,而使得情節更顯僵化。所幸「愛」片的表現都避開了這份缺失,也使得本片成為一部值得推介的影片。
有關「味覺」的影片其實很多,這是因為「胃是通往靈魂最近的地方」,一九八七年丹麥獲得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芭比的盛宴」正是一部代表作。但其他的器官其實也都與味蕾一樣能夠引動人的情緒慾望。
佛經中所云六識,即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再結合意識,透過六識每天在這世上完成許多的行為與舉措,雖說六識是如此地牽動我們的靈魂,但背後其實尚有許多實相真諦,雖屬佛學的層次,但有此機緣而提說,亦是一番因緣喜悅。
以喜劇手法來呈現情緒障礙的男女愛情,這部影片可以算是一齣成功之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