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林苑芳 老師撰稿
編劇導演:英格瑪・柏格曼(Ingmar Bergman)
製片:羅蘭斯・瑪斯特德(Rowland Mustard)
演員:馬姆斯頓(Malmston)
克特・馬斯端利茲(Kurt Mastlitz)
時迪格・歐林(Schdig Olin)
哈斯・艾克曼艾娃・漢寧(Haas Aikman Ava Hanning)
桃樂絲・絲薇蘭(dorothy svelan)
藝法設計:戈倫・史特德堡(Goren Stedelberg)
製片指導 : 艾倫・伊克路德(Alan Ikerud)
佈景顧問 : 帕・倫德格恩(Pa Lundgern)
音樂:爾蘭德・溫・可夫(Ireland Win koff)
聲效:奧雷・杰克伯斯・山(Ole Jacobs Mountain)
電影編輯:萊納爾特・沃倫(Lennart Warren)
瑞典/1948/49片長76分鐘/保護級
柏格曼將現代人畫地為牢,在片頭的畫面顯現出一個人走向荒漠…
◎ 劇情簡介
電影導演馬丁在攝影棚內工作,他以前的的數學老師保羅來拜訪他,並提供她一個描述人間地獄的電影構想,馬丁又把這個構想告訴作家托瑪士和和他的妻子蘇菲。托瑪士說他曾經訪問過一個17歲的女孩,可作為絕佳的故事體裁:妓女伯吉塔・卡羅麗娜。
這個事件發生後有過了六個月伯吉塔・卡羅麗娜生下一個小孩。她聽從他的未婚夫彼得和他姐姐林麗婭的勸告,將孩子拋棄了・托瑪士因寫作不順利和蘇菲酒後發生爭執,蘇菲用酒瓶將他打暈,托瑪士誤以為自己誤殺了妻子而至警局報案,同時警方也在尋找伯吉塔,她在警察局中遇到托瑪士,後者已為他誤殺了自己的妻子,伯吉塔在彼得出面後被釋放,托瑪士發現蘇菲並沒有死,卻已經離開他。
托瑪士再度邂逅伯吉塔,兩人在托瑪士小時候住過的公寓合租在閣樓上的小房間,他在房間裡找到一架老式的放映機,並放映了一部無聲的滑稽片兩人一起觀看。伯吉塔在作夢,在夢中有嬰兒的哭聲彼得抓起放在水中的洋娃娃,並把它折半放回水中,此舉讓伯吉塔害怕不已,托瑪士誘使她告知被她遺棄的小孩,此舉讓伯吉塔有不安的感覺。因為遺棄孩子的事實令她非常痛苦。
彼得在報紙上看到一則發現死嬰的消息,他去找蘇菲並告訴她托瑪士的下落,托瑪士告訴蘇菲他愛伯吉塔並想要幫助她。伯吉塔不安的回到彼得及林麗婭的身邊,並拒絕了托瑪士的幫助。
彼得帶回一位顧客艾佛因與伯吉塔發生語言衝突而對伯吉塔施暴,當夜伯吉塔失了魂似的走進地窖,拿了拉西留下的美印小刀自殺,並在彌留之時想到對自己很好的托瑪士及其她想看到的美好事物,但因聽到自己孩子的哭聲而不安的身亡,天亮時並被彼得找到。湯瑪士則回到蘇菲的身邊。
馬丁和數學老師保羅又在攝影棚裡碰面,討論著之前電影構想發展性站不住腳,電影的發展將有大量的生活疑問,所以不能拍攝,再也沒有任何人可以回答這個電影構想的問題。隨著攝影棚的熄燈,拍攝保羅電影的議題也就此打住。
劇情分析:
柏格曼將現代人畫地為牢,在片頭的畫面顯現出一個人走向荒漠,走向建築而且地上是泥濘不堪的道路,讓人不自覺地走入自設種種人性枷鎖來限制自由的無知,藉由數學老師的電影構想,與作家湯瑪士的親身體驗,將這個有戲劇矛盾的故事表現出來,故事表達時而攝影棚,時而回到現實時而回憶幼時,以跳接的方式穿插故事內容真正開始也是與其他戲劇不同,這是導演表現此戲劇的不凡,因此也有可能會讓觀眾混淆。
導演藉由保羅的腳色串聯訴說對人性了解透徹,記憶,邂逅,愛情,醜聞,謊言,一連串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在二次大戰後因著人們的驚恐與不安,而有了以下的論述:人們因原子彈而讓萬物保持原狀,讓人們因原子彈而獲得簡單的生活,美好與醜惡並存,感傷和恐懼是可以在宗教信仰中尋求慰藉。也就是說其實伯吉塔是可以藉由宗教力量有新生活,不用困在自己內心的監獄,此片同時也告訴我們:生活只不過是一道將搖籃連結墳墓殘忍又世俗的弓。日子要如何過端看自己的感覺,要成功或失敗也在自己的一念之間,不要用任何藉口論述自起的不幸,但要對於自己的成功戰戰兢兢。因為每個人看事情的角度不同,而衍生出各種不同的答案,對於托馬士來說生活是用愛情在寫作唯有豐富的愛情經驗才能成就一篇好作品,但對於伯吉塔年輕的心17歲年輕人來說或許她要的只是一個踏實平凡無憂無慮純真的生活,對於導演馬丁來說他要的是一齣合乎情理法並能讓他出名並且大賣的電影。
柏格曼對於這部片子的想法則是:電影的攝影掌控合理頗能令人心曠神怡,而從整體的角度看作品,這部片子似乎又有種清澄的氣質。
所以說每個人的角度不同而造就此一電影,端看各位看官個人獨到的想法與看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