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2年7月10日 星期二

真愛謊言(It's Not Me ,I Swear!)

導演:菲力甫‧法拉迪約(Philippe Falardeau)
主演:安東尼‧力古(Antoine Lecuyer)
   蘇珊妮‧克萊門特(Suzanne Clement)
加拿大 / 2007年 / 105分鐘 / 輔導級
禮讚:改編自Bruno Hebert所著,加拿大知名青少年同名小說
   本片榮獲第55屆柏林影展水晶熊獎
   本片於2008年多倫多影展獲選年度加拿大十大佳片
   榮獲亞特蘭提克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
   本片堪稱加拿大版冏男孩
闡述一段60年代魁北克市郊的家庭 ...

◎ 劇情簡介     

  瑪德琳是個不得意的畫家,嫁給人權律師後生了兩個兒子,羅傑姆與里昂,十歲的里昂有著驚人的豐富想像力,但他的想法始終與大人的態度相違背,於是古怪精靈與奇特的想法不僅為父母帶來許多困擾,里昂為了應付接踵而來的壓力,於是選擇以謊言來應對。

  隔壁的馬尼林一家人要去渡假,嘲弄地要里昂替他們照顧房子,這一天母親與父親又吵架,瑪德琳以一把大起子劃破丈夫收藏的名畫,而里昂撿起那把起子潛入了馬尼林家居,雖沒偷到什麼東西,但卻毀了馬尼林珍愛的火車模型,同時也毀損地毯並在衣櫃內小便。

  母親決定到希臘,里昂奮力攔阻未果。從此兄弟二人便與父親一起生活,而里昂的女同學莉雅不時主動親近他,為了逞能里昂決定再潛入馬尼林家中撬開保險箱,以便到希臘找母親,但里昂後悔之際,正巧馬尼林一家人回來,他急忙躲入樓梯下,半夜一點才脫身,莉雅則在外面通知其父報警尋人,里昂於是以刀劃胸自殘,這才逃過父親的責難。

  為了瞞騙父親,里昂假裝視力不好,結果配了一副深度眼鏡。里昂與莉雅按圖去尋找莉雅的父親,但尋到那幢紅色的房子其父卻早已離去。回來時父親和馬尼林在渡船碼頭等他,原來他入侵馬家時遺留一條圍巾被識破,這回跑道圍牆高地的里昂竟選擇凌空躍下,結果入住醫院好長一段時間,雙腿走路都一跛一跛的。

  一名在希臘遇上母親的女子來訪,里昂從她皮包中又偷了一些錢,此舉是為了買芭比娃娃送給莉雅。而在這之前里昂與莉雅一起入侵會計師莫勒斯家中,但很快就識破,父親生氣地帶里昂挨家挨戶道歉賠償,但也使得莉雅的家人搬了家。

  里昂將芭比娃娃在學校前送給莉雅,但莉雅似乎不再搭理他了,因為莉雅曾被送去看精神醫生。而羅傑姆夜晚偷打電話找希臘的母親未果,但被父親發現,父親這才露了口風說他知道母親的地址,此時里昂才發現原來父親也會說謊,最後里昂選擇讓自己躲在只剩一支保齡球瓶的球道後,希望能見到死亡之後的那團光。

◎ 劇情分析

  每個人是否都能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說謊?而當有了第一次的謊言之後,是否就為了圓謊而開始了一連串的謊言?十歲的里昂是家中令人頭痛的小孩,但若要追究責任,夫妻之間的不和應該是一個主因。

  母親是個不得志的畫家,最終落得必須逃離加拿大而前往希臘。希臘的藍天碧海似乎只是她自我催眠的場域,因為那是尤里西斯出生之地,這些理由其實似是而非,也就是母親也在這個角度上說謊。

  母親常告訴里昂:說謊當然不好,但說得不好反而更糟糕。這句話大體上能呈現這部電影的梗概。有時說謊是情非得已,明知說謊是不好的事,但若講實話可能會使得事情更糟,此時的說謊有時是可以獲得體諒的。問題是當決定要說謊時卻漏洞百出,一下子就讓人見底,那這種很糟糕的謊言不說也罷。

  里昂雖然小小年紀,但他的說謊卻都是有所考量的,或許是他思考的角度之不同,很多事情便成為違背常理,但這必須先從他的母親瑪德琳談起。明知兒子常向鄰居屋頂丟雞蛋,但不僅自己說謊還要兒子統一證詞,但因里昂記錯病情而遭識破。但瑪德琳並不在乎,甚至發現里昂又要去丟雞蛋時,反而將雞蛋沒收並由自己丟向鄰居的屋頂。若以常理來看,瑪德琳的舉措是違背常規的,換句話說社會應有的規範與道德她全然不在意也不遵守,因此被鄰居普遍認為精神有問題。

  里昂與母親的關係是非常緊密的,在這種情形下里昂若說完全不受其母的影響是不可能的。但里昂的連續謊言卻又是另一種全然不同的自我詮釋。或許他覺得為家庭帶來太多的紛擾,他想這世上若沒有他,那應該會為眾人帶來更多的快樂吧?於是里昂常常思索到「死」。

  影片一開始,里昂以樹上的雙環上吊自殺,雖然經母親及哥哥急救,但顯然又更增添家庭中的紛爭。或許是受到母親車禍的影響,瑪德琳說她在昏迷時見到一團光也聽到了上帝的聲音。母親的形容似乎與上帝連結在一起,天真又聰慧的里昂很快就把這團亮光當作是一種生命的出口,於是只要有了挫折,里昂便將自己的行徑轉移到上帝的那團光。有趣的是,父母請了神父來晚餐,里昂似乎想藉這團光的故事尋求神父的認同,但神父也只能顧左右而言他。而認真追索,這也是里昂轉移焦點的另一種謊言,只是這回他似乎也間接地為母親的立場發言,而從另一個角度而言,母親的那番遭遇真的只是謊言嗎?

  里昂連續兩次入侵馬尼林家與莫勒斯家的動機是有些差異的。雖然都是要不得的行為,但第一次是父母嚴重的吵架,他拿起母親丟在地上的超大起子侵入了馬尼林家,這多少是因為馬家對他的嘲弄,使得里昂入內大肆破壞;而入侵莫勒斯家是為了籌錢到希臘找媽媽,但比他更會說謊的莉雅卻以自繪的地圖帶他先行去找她離家的父親。顯然說謊或許可歸咎於不得不的天性,但應該與家庭環境有極大的關係。

  里昂與莉雅沿途中發展出的「戀情」倒是在世界影壇中相當少見,足見導演在這方面的用心。十歲的孩子似懂非懂,但對異性卻已開始有興趣與好奇,這樣的鋪排是相當合理的。而兩位擅長說謊的人真是棋逢對手,但不免也讓人有些不安地反問:難道那次的接吻也是謊言的一種?

  相較於里昂,哥哥羅傑姆就顯得「正常」得多了,但羅傑姆偷打電話到希臘卻沒有勇氣承認,正當要承認時卻被里昂捷足先登了。里昂似乎覺得謊言再多一項其實也無所謂,但這項義氣其實也是謊言的一種,但我們該如何來界定這次謊言的意義呢?

  是因為生命太複雜,使得我們按照正常的步伐很難去應對?還是人性本然的多樣與多變,所以謊言便不得不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利器?當孩子發現說謊不只是他們的專利,他們會如何來看待大人呢?

  里昂用刀劃過自己胸膛;從高處墜下;或躲在保齡球的球道後接受致命的一擊,這一切似乎都是說謊之後的後遺症。其實每個人的心都是趨善的,里昂難道會有例外嗎?揹負了那麼多的謊言後,里昂必須選擇割捨與丟棄,而在臨界點上不顧一切地結束生命,這是義無反顧的事。在看似「還債」的舉動中,毋寧是說向父母提出的嚴厲抗議。從里昂的角度來看這個世間,他似乎看懂了這個世界,所以他按照他的想法盡情地揮灑,憑著感覺的直接反應,就像水會往低處流一般正常,至於大人所謂的「謊言」,他可一點都不曾在意。

  問題是,這個社會看懂了里昂嗎?一切的互動讓里昂撞得頭破血流,甚至幾乎絕命,但卻也因此讓里昂印證了母親先前的經驗,那些不受人承認甚至被認為謊言的瀕死經驗只有里昂替她做了見證。

  要完成這部影片其實有相當的難度,因為主題的空冷性但卻又是如此地嚴肅;其二是要詮釋十歲的男孩內心世界是需要一名優秀的好演員,而這一點安東尼‧力古作到了,這也是為什麼亞特蘭提克電影節會將最佳男主角獎頒給他的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