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07年1月17日 星期三

秋天裡的春光(Autumn Spring)

導演:伏拉基米爾.米切爾(Vladimír Michálek)
演員:伏拉基米爾.布勞德斯基(Vlastimil Brodský)
   絲戴拉.紥瓦柯瓦(Stella Zázvorková)
捷克 / 2001年 / 95分鐘
禮讚:捷克金獅獎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劇本
一位75歲、卻有著無限青春活力的老人,總是遊戲人生,愈老愈瘋…

◎ 劇情簡介     

  范達已經七十五歲,是退休的國家劇院藝術總監,和以前的同事艾德時常一搭一唱地遊戲人間。好比說假冒回國的大亨四處去即將出售的大別墅參觀;或者假冒鐵道查票員抓到一羣逃票的女學生,然後要她們獻上一吻以交換放她們一馬。

  但事實上這也必須要花錢才能撐起場面,范達就這樣把每個月的退休俸全花光了,自然引起老妻子艾蜜莉的不悅。艾蜜莉將錢有規律地分置在不同的鋁罐中,但大部分都是為了自己往生後的安排。

  這一日是范達的生日,兒子傑拉事業有成,送給父親的禮物竟是從馮家手中買了一個二手的墳地,但因等不到父親回來,埋怨不已,帶著三個女兒回去了。傑拉娶了妻子後又離婚,又娶了二個老婆,兩名女人時常吵架,使得傑拉將腦筋動到老父母居住的屋子上。他建議父母搬至養老院,以便房子可供他與二名妻子居住。母親雖然樂意,范達卻堅持不肯離開。

  范達假冒大亨的把戲被仲介商揭穿,遭恐嚇要收取二萬多元的賠償金。范達向艾德借了一萬,本欲向艾德的姪女再借一點錢,卻被揭穿。而一萬元也陸續幫助一些心靈有困境的老人而用掉了。范達想到賭場翻本,但很快就被趕了出來,總是突發奇想的范達一度還想去搶銀行呢。

  范達與艾德去探望以前聞名國際的歌舞女郎古瑪莉,雖然讓瑪莉倍覺風光,卻花了不少錢;為了彌補虧空,范達不得已偷了妻子的棺材本。艾蜜莉當然很生氣,但范達總是顧左右而言他,甚至為了逃避妻子的嘮叨,故意假裝遇到熟人而逃之夭夭。

  范達知道妻子答應將房子讓給兒子後,到艾德住處假裝突然死亡,使妻子又花了棺木錢;也讓艾蜜莉憤怒提出離婚官司,但妻子卻在緊要關頭反悔了。范達為了補償妻子,於是開始戒菸,也不再像以前一樣遊戲人間,但這使妻子發現丈夫不再像以前一樣,而是像樓下一名天天坐在窗口等死的老人一樣。看開了的艾蜜莉拿出棺材本開始與范達扮演著大亨與夫人,四處去看那將出售的大宅院,於是生命頓時又顯得生氣蓬勃起來。

 賞析

  生、老、病、死是人生極大的難關,卻是每個人必經之路。我們可以選擇善與惡,卻無法避免生命隨著年齡逐漸凋萎。

  面對退休可以算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原本的生活作息完全改變之外,思維的面面觀也得重新調整,這對於一些「掌控」習慣的人而言,退休生活的改變絕對是一種試鍊與啟示。

  片中已退休的老人始終堅持以快樂揶揄的生活態度去詮釋他的平板生活,雖然這樣遊戲人間是必須付出一點代價,但若真正理解到生活聚焦之後的真正意義,雖然外在的生活面向有了改變,但其本質是絕對相同的。

  退休的范達不改其熱愛生命的態度,每天以「演戲」的方式來詮釋他的生命。明明是逃避買票的劣行,在他假冒站務人員的對待中,一個「香吻」不僅使得女孩受到「懲罰」,而范達與艾德也在當下得到一種生命的厚實與力量。

  相對於范達,他的妻子則是另類的呈現。她每天謹慎地面對,以幾個存錢的桶罐來放置未來的計畫,井井有條地面對未來的死亡。出殯的費用與葬禮的墓地都是終極的目標,雖然有些「黑色」的無奈,卻也使得艾蜜莉活在一種自滿中。

  事實上許多人活得更像艾蜜莉,看似在生命中有著目標,但其實這樣的生命作為無法跳脫一些窠臼。如果生命只是為了等待死亡,那未免會讓很多人沮喪。問題是若非有了借鏡,恐怕很少人能夠理解到這種生活中的盲點。

  艾蜜莉漸漸無法忍受范達的遊戲人間,終究走向了離婚這條路。但真正的理由應該是生命態度的差異,而這差異最大的癥結則在於范達侵擾了她的「老本」;再加上欲享齊人之福的兒子一旁蠱惑,使得這對七十多歲的老夫妻也必須上法庭面對婚姻的仲裁。

  范達雖然樂觀而不拘束,但遇到妻子提出的離婚訴訟,倒是相當在意。因為他愛艾蜜莉,因此決定放棄過去的生活態度遷就妻子。於是在妻子的認定標準中,范達漸漸讓自己成為一位「標準」的丈夫。

  問題是,當范達改變一切而足不出戶時,反而讓艾蜜莉有了更多的怨言。因為艾蜜莉對整天呆在家中不發一語的范達有了陌生的感覺。其實這是范達完全喪失生命動力的警訊,導演早在他們居住的樓下放置一個樣板。足不出戶的老人每天枯坐家中,只能望著窗外不發一語,因為生活或生命對他而言,早已喪失了意義。早上醒來發覺還活著,這表示多賺了一天,這樣的認知相當消極,卻是相當無可奈何。

  認知的錯誤往往使人有著不安的態度。在許多退休人口中,女性往往比男性更積極地投入一些生命重整或重新學習的行列中。究其原因則是自尊心作祟以及自我設定。人往往容易執著於過去的「成就」而無法下放自己,在「我執」的堅定中,不但在退休後喪失了更多的學習機會,甚至讓自己逐漸關上了與社會脈動連結的大門,於是人就會更加孤立自己,從而認定這個社會遺棄了他,最終思緒也會有了極大的改變。

  范達以「老頑童」的態度重整了生命態度。也許這一切與他原本的工作(戲劇)有關,但生活的呈現往往也是另一種戲劇的表現。范達與艾德一搭一唱可謂唱作俱佳,而他們的舞台是這個社會,其佈景則是鄉間豪宅別墅以及都市中的五星級大飯店。

  當這種假冒歸國的慈善家身份被揭穿甚至被要求賠償之際,范達並未因此退卻,反而與艾德再度合演另外一齣戲,因為在生命樂觀因子的作祟下,看待任何的困境其實都是相同的軌跡。

  范達的兒子傑拉是個可以討論的角色。他一共娶了三位妻子,第一位已經分手,另二位則跟他住在一起。每天兩個女人為了使用廁所會吵得不可開交。就算是在工廠中忙碌,傑拉接到電話還是得急急趕回家中處理。或許就是因為生活的空間不夠,於是傑拉便想送父母至養老院,以便住進這間空間較大的屋子。

  范達面對這個兒子其實是若即若離的,也許是眼不見為淨;在生日的當天,范達寧可與艾德去鄉間別墅扮演想買莊院的歸國大亨。為了擺場面,每個月的退休金幾乎都花費殆盡,但范達依然樂在其中。然而這種遊戲的因果中,多少有著反映出對兒子享受齊人之福卻又擾亂生活秩序的抗議。

  老年是一種必然,體力雖然大不如前,睿智卻更勝以往。基於這種態度,每個人面對的反應會有不同的面向與結果。艾蜜莉最後受到范達的影響,也加入了「演戲」的行列。雖然第一次有些心虛恐慌,但在當下不也是一種生命真實的存在與展現嗎?

  最後這一場道盡了生命的真諦,因為生命可以用心地經營,在自己掌握下好好地扮演自己,你想演什麼,就會是什麼。或許就是這種豁達寬濶的生命哲理,讓我們體現了電影中的奧秘與老人的寬宏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