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06年7月30日 星期日

看看我、聽聽我(Look At Me)

導演:艾格妮絲‧夏薇依(Agnès Jaoui)
演員:艾妮格絲.夏薇依(Agnès Jaoui)
   尚皮爾.巴克希(Jean-Pierre Bacri)
   瑪莉露.貝里(Marilou Berry)
   薇琪妮.德莎娜特(Virginie Desarnauts)
法國 / 2004年 / 105分鐘
禮讚:2005年Bodil Awards Best Non-American Film
   2004年坎城影展最佳電影劇本獎
   2004年歐洲電影獎最佳電影劇本獎
   2004年斯德哥爾摩影展最佳電影劇本獎
   2004年英格蘭導演協會最佳導演大獎
   2004年丹麥哥本哈根影展最佳外語片
   2004年丹麥國家影評人獎最佳外語片
 父親是有名的作家,周遭的人都是為了父親而接近她,沒有人真正在意她…

◎ 劇情簡介     

  蘿麗塔有著甜美的臉龐,雖然身材略顯肥胖,卻擁有一副好嗓音。她父親愛堤安.卡沙是出版家也是出名的作家;只是父親再娶後母卡琳後,似乎更忙碌了。蘿麗塔不只一次將合唱團錄好的錄音帶給父親聽,但顯然地,父親連聽的興味都沒有。

  蘿麗塔並不灰心,她為合唱團找了一位音樂老師希薇雅來教聲樂,巧的是希薇雅的丈夫皮耶是不得志的作家,而希薇雅又相當敬佩卡沙;當她知道蘿麗塔的父親竟是卡沙時,不禁對蘿麗塔另眼看待起來,同時也下決心去幫助這個合唱團完成演唱的心願。

  蘿麗塔心儀一名男子馬狄厄,但馬狄厄早有喜歡的女友,他接近她也是因為蘿麗塔的父親是名作家之故。蘿麗塔雖心知肚明,卻無法克制對馬狄厄的愛慕。

  這一日蘿麗塔在路上遇上一名醉倒的年輕人,心地善良的她用外套蓋在他的身上,沒想到這位年輕人循外套內的地址找上了蘿麗塔,於是蘿麗塔慢慢地與這位叫賽比堤昂的年輕人交往起來。

  皮耶透過妻子認識了卡沙,在出了書後引來更多出版商的注意,於是卡沙也變得主動起來,頻頻要皮耶將書交由他來出版。卡沙邀皮耶夫婦以及蘿麗塔的朋友到鄉間別墅度假,馬狄厄和賽比堤昂也都去了,但蘿麗塔的心似乎還放在馬狄厄身上,這使得賽比堤昂相當不悅。夜晚時孤寂的蘿麗塔向賽比堤昂坦承自己的困境,使得兩人的情感有更進一步的發展。但卡沙因太過忙碌且主觀,常在眾人面前大聲斥責美麗的妻子卡琳,使得卡琳憤怒離家出走,此刻卡沙才感受到卡琳在心目中的地位,但卡琳回來後他似乎又故態復萌了。

  終於到了教堂合唱表演的時候,卡沙贊助了自助餐,卻在音樂會開始不久就走出教堂,直到結束前才回到座位上鼓掌。這使得蘿麗塔相當失望,卻也無法改變現況。蘿麗塔心情不好怪罪到賽比堤昂身上,賽比堤昂為了證明自己並非想從她父親身上得到好處,遂拒絕了卡沙的推薦而離開別墅。此時蘿麗塔才確知賽比堤昂對自己是真心的;於是趁著夜色急急騎腳踏車趕上了賽比堤昂。

 劇情分析

  全片的劇情取樣於現實生活中的平淡敘述,卻真摯地呈現了人性的互動對待。又編又導又演的艾格妮絲.夏薇依的上一部愛情喜劇片「遇見百分之百的巧合愛情(The Taste of Others)」不但獲得法國凱撒獎的最佳影片四項大獎,並包括劇本獎,這也使艾妮格絲一躍躋身為揚名國際的才女導演。

  本片的意旨有著令人深刻的深思,透過日常生活的浮光掠影,生命的自我本質就輕易地在每段情節中展露無遺。卡沙的小說家身分代表著一種「論斷與語言的權威」,是社會上成功的代表人物。世上的一切在他眼中幾乎是探囊取物,使他的性格蛻變為獨斷與傲氣。蘿麗塔在計程車上受盡司機的揶揄,但卡沙上車後的一番教訓,立刻使得司機噤若寒蟬。這些現象應該是社會位階的傾斜。而其主因乃在於透過一種成就而顯露出一番無形的力量,這種力量具有一股莫名的吸引力;無法明確地說明,卻不由自主地追索。

  身為名作家的女兒,蘿麗塔比任何人更能感受到這股力量。許多人接近她,其實都是衝著父親而來的;但身為女兒,蘿麗塔和外人一樣,根本無法獲得父親的關懷與注目。

  卡沙的傲氣延展到對週遭人物的對待,正因為他的主觀意識是以平視的角度去面對,因此長得微胖的女兒蘿麗塔幾乎無法融入他這位「作者」的心靈位階中。但畢竟是自己的女兒,卡沙在家中無形中就披上了一層國王的外衣,使他有了不必去注目女兒的絕佳理由。基於此,父女間的互動問安就變得愈來愈虛假而匆促了。

  卡沙對蘿麗塔如此;對妻子卡琳亦復如是。他總是不經意地表現出狂妄而目中無人的態度,雖然無心,卻也使得卡琳氣得離家出走。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卡沙的生命態度其實並非有錯;雖享有盛名,相對地卻也必須以相等的能量去面對周遭的環境,尤其是敏銳而前衛的出版界充斥著爾虞我詐。說穿了,卡沙將自己裝扮成一隻刺蝟,只是為了保護自己罷了!

  希薇雅這位音樂老師也無法免俗地和其他人一樣,是衝著卡沙的名氣才再度以熱情來擁抱蘿麗塔和她的合唱團。同時也因為她的推介,原本默默無聞的作家丈夫在認識卡沙之後,小說漸漸受到市場的肯定。當事情有了新的轉變,卡沙不能免俗地以出版商的名義欲與皮耶簽約。在此刻卡沙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作家,只是芸芸眾生之間的一分子。

  編導在人生追索的真意這方面的呈現是不遺餘力的。以新寫實主義的手法重現了社會原本存在的一草一木,沒有添加任何味素的菜餚呈現了原有的風味,透過細碎而真實的情結,直接呼應了人的本能行為,在連接的映像呈現後,我們不禁開始喟嘆:「人其實活得很卑微!」。

  但這也正是編導的企圖。如果一切都是人無法避脫的必然,其背後的意義是什麼?透過每一位角色在生命現象中透發的困頓與難堪,似乎是一種無法選擇的選擇,如果真是如此,我們該怎麼面對?

  人的本質雖然在生命的本源是相同的,但在薰染的過程中逐漸有了不同的面向。蘿麗塔有著父親完全陌生的歌喉,過程中需要仰仗父親的關愛,那只是親情的渴望。由於她在家中的地位逐漸被美麗的繼母所取代,因此將錄音帶送給父親無非想獲得一絲的見証與關懷。但真正能讓蘿麗塔走出自我的卻是她自己勇敢地步上舞台;那一刻沒有父親的聆聽,卻也得以用歌聲重新尋回了自我。

  賽比堤昂的認知也是蘿麗塔尋回自我重要的催化劑。賽比堤昂的窮與卡沙的富是極端對比的,但賽比堤昂的生命觀點卻使觀眾感染到在劣境中的奮發動力;雖然如此,在他受盡卡沙的揶揄而幾度離去時,卻始終是在一種猶豫的泥淖中。這也是一種獨到的情境敘述,透過賽比堤昂的無盡委屈,觀眾依然與他在現象中掙扎。當影片結束燈光亮起的瞬間,那些看似虛無不存的映象其實早已幻化為蝶飛入我們的心坎。

  如果人總是如此慌亂而無奈地活著,似乎也不能完全透析其中的真義。人其實是相互依賴又相互排斥,相互愛憐卻又相互傷害的動物。之所以如此,固然與人的矛盾人性有極大的關係,但一再地「測試」卻是重要的主因。卡沙變成小說家,他的成功不正是在人生中一再測試的結果?他與妻子也是無法脫離這個公式。因此我們必須正確地了解「測試」的背後意義,那是在當下透過選擇了解自己行為的本質。

  人不管成功或失敗,其實都無法顛覆真正的生命現象。既然是無法選擇的選擇,一切都必須從自我歸零。有時外在的形象常令人目眩失魂,卻都是過眼紛飛;生命中早注定會有起起伏伏,而跌跌撞撞的對峙其實也是另一種不堪。沙特認為人的存在是因為必須透過選擇才能彰顯人的本質,因此「選擇」變成極為重要的因素。本片多少透發了這種論調,卻多了一層人文的樂觀關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