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05年1月15日 星期六

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

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
演員:連恩‧尼遜(Liam Neeson)
   班‧金斯利(Ben Kingsley)
   雷夫‧范恩斯(Ralpb Fiennes)
美國 / 1993年 / 195分鐘  / 黑白
禮讚:獲1993年第66屆奧斯卡的7項大獎:最佳影片 、最佳導演 、最佳改編劇本 、最佳藝術指導 、最佳攝影 、最佳剪輯 、最佳原著音樂
德國投機商人辛德勒是個國社黨(即納粹党)黨員。他好女色,會享受,是地方上有名的納粹中堅分子…

◎ 劇情簡介     

  一九三九年九月德國軍隊佔領波蘭,立刻將猶太人聚集在克拉克夫設立猶太人區集中管理。一名叫奧斯卡‧辛德勒的納粹黨員從捷克布林茲來到克拉克夫,運用高明的商業手腕及洞悉人性的智慧,很快結識了當地所有的高階軍官,並以精於商業運作的猶太人史登為帳房,及擅長走私門道的波利克為副手,在接收了一家工廠及取得猶太人資金後,展開了供應軍隊日用品的生意。

  然而德軍然調來了一名作風強悍的指揮官阿蒙‧葛斯。阿蒙因精神長期受戰爭壓抑,不時以殺人來宣洩,這引得猶太區的人惶恐不安。接著德軍也開始將沒有技能的猶太人送往別處的集中營;史登有一次忘了帶工作證,立刻被送上火車;所幸辛德勒及時趕到將他救了出來。

  一九四三年阿蒙奉命展開大屠殺,辛德勒在山坡高處目睹了鎮內的人間煉獄,內心受到極大的衝突。於是他再度重施故技,宴請當地的高階軍官,阿蒙也受邀在列,雖然阿蒙殘酷冷漠,但依然掉入辛德勒的「人性陷阱」中。阿蒙在利益趨使下,聽從辛德勒的建議,不但准許他另設工廠,也提供他指定的技術工人。包括史登及波利克和一批猶太人就這樣幸運地被留置工廠而免去集中營的噩運。

  阿蒙挑選了海倫當女傭,雖然心中對她相當愛戀,但因政治因素而壓抑了情感,反而不時對她拳打腳踢。在一次醉酒之際,辛德勒藉機向阿蒙詮釋「權力」的真正意義不是摧毀而是赦免一個人。阿蒙心有所感,果然在許多動怒的狀況下寬恕了惶恐的生命。

  戰爭已至尾聲,阿蒙也奉命將所有猶太人送往集中營,辛德勒再度以身上僅存的鑽石賄賂軍官而救出一車的猶太婦女。

  戰爭結束了,辛德勒反而成為必須逃難的罪犯,但倖存的猶太人聯名簽了一封替他「保命」的信,也用金牙齒鑄了一個戒指送他,戒指以希伯來文寫著「當你救了一條生命,就等於救了全世界」。 

◎ 劇情分析

  囊括奧斯卡金像獎七項大獎的「辛」片是根據傳記小說所改編。身為猶太人後裔的史蒂芬‧史匹柏在拿到版權的十年前就有意將它拍成電影,直到一九九三年才真正讓理想付諸實現。

  不管辛德勒是否是一個人或者是一個團體,他在所有的戰爭片中已經變成一種精神標竿以及詮釋的意象。正如辛德勒在片中告訴妻子說讓他平步青雲的是戰爭;其實戰爭也使得辛德勒完成人格的試鍊與洗禮。一箱箱的鈔票雖說是當年他來到克拉克夫的真正目標,但在戰爭的槍彈下目睹了生命如螻蟻般脆弱與難堪;人性尊嚴被踐踏如糞土,辛德勒的視野改變,證實了人性本善的一面,然而這樣的代價未免太大了。

  德國人對猶太人的滅種酷行是人類歷史上一大悲劇,究竟人性是以何種的醜惡視界相互對待才會燃起這樣的不幸?當猶太人被迫放棄所有家產而集中處一區時,立刻變成豢養的牲畜般隨時任人宰割。戰爭使得這個世界原本顯現的平等瞬間化為烏有,在槍口下濺血的悲鳴中,讓人傷心得無法掉淚,因為悲恐早已將靈魂震碎紛飛。

  導演在片頭點上蠟燭的意義正是意旨的期盼,當蠟炬火滅之際,影片也進入了黑白的世界。黑白代表哀悼;也淡化了殘酷的鮮血,或許這也能稍解那些受害人的苦痛吧?從另個面向來說,灰色的畫面如同夢中與過去,在真實與虛幻間總要尋得發生的緣由,這也就提供更多人類必須重新檢視或面對反省的議題。

  影片中除了火燭的彩色,還有大屠殺中一名四處奔跑的紅衣女孩給了觀眾色彩指引;就像黑澤明所拍「紅鬍子」的企圖是一樣的。在世界陷入黑白不分的混亂中,私慾與血腥夾雜怨恨與嘲弄的時空中,心靈早也被攝融為這般陰暗悲愴,而唯一的紅色正是辛德勒的視界出口;也是靈魂的善現。就像上帝刻意的引導,於是這一丁點的紅色就變成心靈火炬;更是天使到來的神蹟。

  紅衣少女孩的死亡是青天霹靂,更是辛德勒的當頭棒喝。在那瞬間,因為那點紅彩的展現,使得觀眾的心靈與辛德勒完全契合在一起,同時感受到世人的愚昧,戰爭的殘酷以及生命的意義。

  另一次的淡黃色彩出現在辛德勒提醒猶太人星期五應該祈禱時,在鏡頭左上方的一塊玻璃窗出現了淡淡的色彩。這是神蹟,更是人性在歷經多重苦難後重拾信心的表徵。而故事完結後,所有演員扶著被飾演的人一同出現在辛德勒的墳前,共同表達了眾人對他的感恩與懷念。我們可以從這一場的彩色再回顧到整部影片的黑白,這中間的落差立即在各人心中有了撞擊,當然也立刻可以了解導演寧可以黑白拍攝此片的原因了。

  克拉克夫的指揮官阿蒙是個可以探索的角色。他選擇海倫當他的女傭,在潛意識中早已埋下微妙的情緒,但基於對猶太人的仇視,他選擇了一種弔詭的對待方式。他可以跟她作愛;也可以辱罵她;更可以任意地毆打她。這暴露了阿蒙內心脆弱的一面。因為他自以為擁有權力,但卻沒有自信可以完全擁有海倫。政策的窒悶當然也是他不敢直接訴求在情感上的原因,但毆打與辱罵海倫不也是他逃避上級譴責的自保方式?若果他是個真正堅毅的男人,海倫絕對不會有這般困境的。更何況最後與辛德勒談判時,依然以兩倍的價錢讓海倫離開,澈底表現了之前對海倫的期許都只是喃喃夢囈。

  阿蒙作完愛,立刻拿起長槍在陽台對著人群開槍。這種殘酷的殺人舉動更暴露了他的懦弱無能。在作完愛後他不敢墜入軟玉溫香中,因為怕虛軟的溫存會令他喪失權力;而唯一能證明權力的是以槍管操弄著無辜的生命。這一點直到辛德勒在阿蒙酒後為他詮釋「權力」的真正涵意,阿蒙才有了些許的改變。

  戰爭提供了辛德勒一次賺錢的佳機,這樣類同的事不會只發生在辛德勒的身上,但卻僅有辛德勒的名字被世人了知與尊敬。因為在生命的步履維艱之際,還能夠從認知人性價值的人,才能彰顯生命價值。辛德勒在德國戰敗而即將成為戰犯時,他依然自責為何無法多用身邊的任何值錢貴物多救幾個人,這樣的情操是何等可貴。而在這一切的同時再回想那位紅衣小女孩的屍體隨著其他死屍運出時,四周立時出現一種遲來的公正氛圍,這也正是遭受苦難心靈的解放,更是人類潛藏的無邊動力與期許。

  如果人類是上帝的子民,那為何會容許世上有這樣的戰爭與殘酷的屠殺?難道真的如劇中對白所言,錯的是這個世界嗎?戰爭已經遠去,但人性的悲苦卻似乎以不同的形式依然緊攀在人的周遭。我們再也無法去譴責過去是何人的責任與缺失,但卻必須勇敢地面對未來的試鍊。「辛」片不只是一部反省與追思的影片;在許多章節片斷的映象中技巧地透析與解構了人性。我們必須深思的是在解構之後該去面對的是什麼?世上的真理只有一個,離開了真理就不再有至真至善與至美的東西。辛德勒這個角色為我們作了一個絕佳的示範。在三個多小時的悲愴中最終還是會被我們在灰燼中撥弄出最後的火星爆現;生命永遠是在這樣艱困中獲得認知與印證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