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25年5月27日 星期二

一個人的朝聖(The Unlikely Pilgrimageof Harold Fry)


導演:海蒂.麥克唐納(Hettie Macdonald)
主演:吉姆‧布洛班特(Jim Broadbent)
   潘妮‧洛普威爾頓(Penelope Wilton)
英國 / 2022年 / 107分 / 普遍級

一個微小信念成就偉大旅程,徒步壯遊找到活下去的希望…

◎ 劇情簡介

  年歲已大的哈洛佛萊,與太太莫琳過著無聊的日子。有一天來自特韋德河畔的伯立克養老院寄來了一封信,是哈洛以前在酒廠的同事昆妮韓內希的。

  哈洛從沒告訴別人他與昆妮的關係,現在由伯立克聖伯爾納的修女寄給他說,昆妮得了癌症,已經不久於世。基於昆妮曾有恩於他,於是哈洛基於一種信念,決定由德文郡開始徒步,經過小村莊到北方的工業區,再往沼澤區,然後往海岸走去,為的是讓在死亡告別的昆妮,能夠提起活下去的信念。

  妻子莫琳在接到哈洛當晚打電話告知他的決定,氣得掛上電話。原因是哈洛被附近的超商少女分享的事蹟所感悟,她說只要有信念就能讓病人存活下去,哈洛就這樣穿一雙福樂鞋,手拎一罐牛奶,連手機都丟在家裡,就往北走五百哩,這當然無法取得莫琳的認同,何況他二人心中還有死結無法解開。

  哈洛並無信仰的問題,但他相信這股信念可以到達貝里克區,沿途哈洛也逐漸想起以前與妻子的一切,夫妻倆也面臨不理解與憤怒,他從中漸漸理出一些頭緒。中途有一男子威爾加入,這名威爾也像他兒子大衛,兩人在同行中再遇一名路人為他拍攝相片,結果這人是記者,無意中報導了哈洛的北行事蹟,哈洛也漸漸成了名人,陸續有許多人加入了他的行列,甚至有人還提起做T恤的建議,於是大家一行人都換了紅色的T恤,但他中途所買的一顆水晶無意中被威爾所偷,他才發覺威爾和自己的兒子大衛一樣,大衛雖然考上劍橋,卻吸毒最後上吊而亡。

  這是夫妻倆的痛,從那天開始,兩人就沒有任何關係,也逐漸疏離。哈洛勸威爾不要吸毒,威爾就把水晶球還他,半夜自行離去。但因有眾人隨行,有的人晚上不睡覺.早上晚起,便誤了前進的路程。

  莫琳和鄰居雷克斯開車兜風,中途曾與丈夫見上一面,而雷克斯自承在妻子面臨絕境時,他一點也不傷感,這使莫琳感嘆不已。哈洛最後單獨前往最後的聖伯爾納安寧病房,只是昆妮卻因癌症腫大無法講話,哈洛對當年他因兒子自殺而幾乎毀了酒廠,而昆妮替他擔了一切責任卻被遣走一直感到自責。

◎ 劇情分析

  本劇改編自全球暢銷小說,在英國締造一億三千多萬的票房。一位闡述「信念」的理念讓人產生一股力量,從悲傷處可以得到治癒,使得死亡之人找到活下去的勇氣。這樣的事蹟真的可以引起共鳴,不是藉著宗教的力量,信念能驅使一個人徒步走完五百哩嗎?

  信念究竟是什麼?唯識學中有提到十信位,是成佛很重要的元素之一,若於十信位不退者,這樣才有可能繼續往修行的大道上。簡言之,信念具足,這能成為信仰的資糧位,也很容易達到十住位的第七住位。

  但這劇中人物哈洛僅從加油站附屬的超商店員口中幾句寬慰,就能當下領悟出信念的真諦,這自然是源自於他與妻子莫琳因兒子的死因,再延展於未退休之前與同事昆妮的複雜情緒,有了這些元素原因,便由自己的信念轉化為一股極高的情操。從而覺得自己若徒步前往,或許能夠減輕自己對昆妮的歉疚,也能對自己的一生有任何虧欠而有所彌補。

  哈洛目前的生活算是平靜的,但他以前的生活種種,卻不敢細數,就像鄰居雷克斯告訴莫琳,他的妻子生病時,明知癌症不可逆轉,但他內心真正的聲音是他居然沒有任何一絲期盼妻子可以好起來,心中甚至有一股聲音告訴自己,希望妻子早日面對死亡。

  每個人心中其實都有著光明面與陰暗面,兩者永遠處於對立面。在各種情緒的衝擊中,有時光明會戰勝黑暗;但有時黑暗會戰勝光明面。人類有時會自問難以了解自己,其實就是兩種心情在鬥爭中難解難分。總之在唯識學裡提出每個人都有「能取」、「所取」的功德,但明明知道,卻是無怨無悔地任性而為,在「知」與「不知」之間,許多人馴從了惡的一方。

  昆妮是哈洛心中永遠的歉疚,但當昆妮來信表示將不久於人世時,哈洛反而陷入茫然之中,只能回信要她保重,但簡單數語的信卻無法寄出,也許他可以回信祝她早日康復,但內心的承載卻使他陷入兩難。直到超商小姐隨口的一句話,一定能讓人產生信念,而他自己也將產生的信念就轉化為動能,「信念最重要」、「要相信你能帶來改變」,哈洛就在心中默念「你不會死,不可能也絕對不會死」,就像「無相念佛」法門一般,一時之間心中的良善又取得上風,而他也決定將這股信念改變為自己的行動。為了執行信念的良善,他作了臨時的決定,從自己居住的德文郡徒步至伯立克,即昆妮居住在這裡的「安寧病房」。

  其實這股動力來自過去他對昆妮的愧疚,另外也來自他與妻子所生的兒子大衛之死,尤其令人震驚的是兒子大衛在考上劍橋大學之後,也許應付不了學業,從而吸毒,而他竟無法也沒有對兒子產生任何安慰,導致最後大衛選擇在自家中上吊自殺,而為了不想讓這種事公諸於世,哈洛選擇在自家庭院埋葬大衛,當時他為此事自責,於是在酒廠上班的他如瘋狂般地推倒酒桶。

  這件事只有同事昆妮知道,她安慰哈洛並替哈洛頂罪,於是昆妮被迫辭職,那是昆妮與哈洛最後見面,頻頻回首的昆妮就成了哈洛心中永遠無法抹滅的影子。現在面臨昆妮的死亡,哈洛也慢慢地引燃自己心中對於大衛之死的痛。

哈洛的改變來自內心的省察,這種是修行人重要的指標 --「自我覺察」是很重要的訊息,也成了哈洛完成徒步五百哩最重要的信念。現代天文學家說,人的意念使得這宇宙不斷地往外擴散,這些必須要從量子力學的方向談起,而如今的量子力學與佛學有逐漸接近與靠攏,這是不可思議的部分,其主因卻完全都在講「意識思惟」而佛學的「本際」卻不是量子力學可以比擬的。

  哈洛沿途當中碰見各種不同的人,其中有許多人讓他留宿,但有時他必須睡在樹林中,他從此有了不同的體會,以為外面多麼不安全,因為我們都受到房子的保護,但一旦你體驗過日夜的大自然,就能體現到一切不會是那麼可怕,這應該也是人生之中的深層體驗。

  哈洛的行動變成朝聖之旅,但遇到斯洛伐克的女醫生,使他有了更深一層的體驗,原來底層人物有他們的苦痛,深切地說,這世界似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悲愴的一面,人生應該是來面對這種苦難的。

  然後好像兒子大衛幻化成威爾來見他,威爾一樣二十五歲,他無端出現,無厘頭地要跟他一起走,但最終他又故態復萌,不但吸毒也開始偷竊,最終好像出魂一樣又不見了。是否告訴哈洛,每個人的今生都是業緣來投胎,如果不是由內而外的感受,外在的影響都只是一種薰染,接著又因為見報的影響,大批人群要跟隨哈洛,哈洛一時也迷惑了,但直到最後他才體驗,自己的心中感受,必須由自己去完成。巖頭禪師說:「若不是從內心湧現,不是家珍」(原文:從門入者,不是家珍)。在見到昆妮後,她也不能講話,於是他輕握她的手就離開,這一切才真正體現了一個人的朝聖的心靈有了安頓,妻子也趕來會合,哈洛在這節骨眼中的體會,只有他一人完全通透。

2025年5月26日 星期一

天外者(Tengaramon)

導演:田中光敏
主演:三浦春馬
   三浦翔平
日本 ∕ 2020年 ∕ 119分 ∕ 普遍級
禮讚:2020日本旬報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第一名
  改變日本未來的男人五代友厚!江戶末期,兩位年輕武士敏銳地嗅到新時代的到來,
  故事從五代友厚與坂本龍馬這兩位熱血青年的相遇展開序幕                           

◎ 劇情簡介

  日本的武士時代俗稱幕府時期,之後開始有外國的船隻帶來船堅炮利,使得社會陷入一種新的震盪。在江戶末期,除了各藩受到震撼之外,但以武士刀畢竟不能抵擋外國人的槍,所有的人還遵循舊體制時,有一些有見識的年輕人卻能嗅到新時代即將到來,這種有才華的人便被稱為「天外者」。
 
  在當時紛亂的時局,出現了開拓日本新時代的人就是致力於日本走向現代化的二個人五代友厚與坂本龍馬,另外影響日本的人則在這種變動中有後來建立三菱重工的巖崎彌太郎以及最後成為內閣總理的伊藤博文,年輕時他也是五代友厚的朋友,因為他以一個西洋萬花筒被五代修好後,因為送給上司也就成為第一代的留學生,並導致後來成為內閣大臣。
 
  當時有來自土佐藩的龍馬,與其他佐賀藩、浦賀藩、薩摩藩與熊本藩這些藩下的武士,每天聚在一起討論,大家的共同理念即是擁護幕府將軍,對於主張應送人去留學的五代友厚及龍馬形成對立,五代受眾人追殺,但也不出刀殺人,他在奔路中撞壞了利助的萬花筒,最後也用工具將萬花筒修好。
 
  但也有其他武士偷渡美國,回來卻被處死的案例。但這並不影響五代的決心,只要有機會總會先送其他人去留學,而這期間他無意中救了要自殺的小春,兩人終於成為相愛的人。五代很聰慧,父親的主公交代他要做一個地球儀,父親頭疼,但五代小小年紀就用地圖黏在燈籠上。小春為了讓五代去英國留學,只好委身于艾爾德,五代回國之後才知道真相,但後來小春被送回來時已奄奄一息,臨終前才完成夙願,由五代帶她去海邊看海。最終手握五代送她的髮插而亡。龍馬遭受其他武士的暗殺,五代友厚雖然也曾當過內閣官員,而輔佐天皇。但岩崎彌太郎後來成為三菱財閥的負責人,共同輔佐大阪商人成就了日本邁向現代化。

◎ 劇情分析
   
  每個時代即將邁入大變局的時候,必然產生許多的氛圍,而嗅覺較為敏銳的人就能體驗這種時刻,登高一呼,走在時代的先驅,或捨生成仁;或位居高官,但均被人稱為「天外者」,意即他們都有天人一般的先見之明。
   
  以傳統的武士刀當然無法抵擋外國的船堅炮利,而日本早期曾去上海買來一艘天佑丸,後改成軍艦,但只有一艘怎會是外國的對手,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生產船隻,但日本沒有這一方面的人才,五代就是提倡要大量送人去國外留學,不能再閉鎖國度。
 
  但回國後要施行便需要財團的幫忙。在日本有「大阪商人」的稱謂,這是說那個時代的背景,產生了優秀的生意人都稱為大阪商人,像現在股市尚普遍採用的K線圖,就是大阪商人所創。那是賣米的商人面對每天高低起伏的米價,發明了K線圖。譬如今天開盤比昨天收盤還高,最後還是收高盤,就以綠線來表示,若開低則以黑線表示,還有上下陰影線,是當日的最高與最低價,這樣就一目了然。甚至記錄久了以後,則繪製週線圖、月線圖、年線圖,從其中就能推算未來的走勢。
 
  美國有一股票商人艾列特,因生病住在海邊養病,他從海浪的漲潮與退潮的現象,發明了「艾列特五波段理論」,從此世間有許多法則都能根據這五波段來推論,意即在三次的高峰之後必然有兩段跌幅,在人生的路途上加以印證似乎還蠻準的。
 
  日本在幕府統治期間歷經四百年之久。像唐朝一樣,只要擁兵數萬就能被封王,面對皇家則需要納貢,最後再由皇室分別贈予,也就是各地藩主。日本的德川家康之後統一日本,委由各地方的勢力各養武士若干,而武士則分階級,較高位階的月領一至二十石,最小的武士則為五十石,但在「黃昏清兵衛」這部影片則描述低階武士清兵衛,月領五十石,但卻是顧家的好男人,因妻子早逝,他下班不能與同事去喝酒,於是被稱為「黃昏清兵衛」。但他所練的短刀流卻是相當俐落,最後由他出馬制伏一名叛變高手,可惜因他忠於幕府,並未投效在日本天皇麾下,最終壯烈的成仁。
 
  「黃昏清兵衛」與「天外者」是同一時期的人,最終在「攮夷與開國」之間擺盪,許多優秀的人最終被時代吞沒,縱有壯志卻無處伸志,殊為可惜。但這又牽扯到忠於自己國家的理念,常常有扯不完的關係。
 
  日本的改造比中國更早,後來的日本明治維新便使日本脫胎換骨,最終在甲午戰爭中一舉擊敗中國。當時的中國清朝擁有最先進的龐大艦隊,但就在日本去參觀艦隊之後,便決定向清開戰,是因為發現艦隊海軍將衣服披在砲管上,便知道沒有軍紀,故敢於宣戰後使得清朝艦隊幾乎全軍覆沒。而日本便縱身一躍,成為當時世界強權之一,從而導致後來的二次大戰。
 
  五代友厚當時看到日本積弱的原因,自己不但去借錢讓其他人去國外留學,為的只是日本的未來,後來積勞成疾,檯面上的人物如伊藤博文也來向他致敬,後來以為沒有其他人,但在入夜時分,外面來景仰他的人竟然延伸好幾公里。雖然他也當過日本的官,但他後來又辭職了,卻去聯合大阪商人,成就了日本三菱重工,為日本打下了一切工業的基礎。
 
  當時也有許多外國人住到長崎這些有港口的地方。也因此讓五代友厚能有機緣看到世界進步的所在,事實上人很容易委身在安定之中,如果改變一切,那些在原地的人權益必然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延伸很多衝突那都是為了鞏固自己原有的勢力。
 
  日本天皇是世襲,而古代歷經戰國時代,雖然有了爭戰,但都是藩主自己的戰爭,自古掌權者無非為了自己,但最終贏得戰爭,卻從無人推翻天皇,因為天皇在日本是普遍受到日本人的尊敬,故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也顧慮到平民百姓的感受,對日本天皇就網開一面,這自然是有其考量的。
 
  所謂時勢造英雄,每個不安動盪的年代都是一些「天外者」揭竿起義者,但除了要增長知識之外,更重要學習新的技巧,像現在的局勢變化並非有何變動,但卻是一種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今又進入AI的時代,未來的世界局勢不是我們這一代可以預知的,也許還會有新的變化,但我們要有接受新思想的勇氣,這樣才不會被時代逼退。
 
  其實日本的西藥也非常發達,但發明盤尼西林(Penicillin)的是居禮夫人。當時若有盤尼西林問世,她的肺結核其實不至於死亡。現今短短一百年,盤尼西林已研發了好幾代,其過敏性也普遍被克服,在臺灣我們曾經歷一次安比西林(Ampicillin)的災難,也就是盤尼西林的二代改良,那時候被醫生大量採用,用於退燒、咳嗽相當有效。臺北有一家在東區的兒童醫院,在七0年代出生的小孩大量使用,如今產生抗藥性的人極多,所幸現在藥醫制度已有管制,一般人要買抗生素,沒有醫生處方是萬萬不可能。
 
  每天都在變化,我們也許會目瞪口呆,但卻無法去禁止這種進步潮流,這部二0二0年被日本觀眾選為最佳影片第一名,自然是有其道理的。

2025年5月7日 星期三

日安,朵朵(Sidonie in Japan)

導演:艾利絲.吉拉德(Elise Girard)
主演:伊莎貝. 雨蓓(Isabelle Anne Huppert)
   伊原.剛志(Tsuyoshi Ihara)
法國 / 2023 / 96分 / 保護級
走不出喪夫之痛的法國作家希朵妮,為了首作再版
來到日本,受到當地書迷熱烈歡迎…

◎ 劇情簡介

法國女作家希朵妮曾在日本出版她的處女作,而且相當成功。某次意外發生車禍,丈夫安托當場死亡,她卻毫髮無傷,從此她就沒有再從事寫作,但沒想到日本的出版社又想再版,於是希朵妮接受出版社的邀請,隻身到了日本的大阪。

  剛下飛機,希朵妮便感受到濃濃的異國風情。在機場受到一板一眼的海關人員詢問,出了機場,來接機的編輯溝口更是幫她背了所有的行李,甚至連她的隨身提包也替她背上,這使得希朵妮相當不習慣,急急忙忙搶回自己的手提包。

  第一晚住進一家旅館,她發覺所有的窗戶都是封死的,打電話向樓下反應,櫃檯說每日都是封閉的,希朵妮只好單獨一人去洗澡,希望能快消除長途飛行帶來的疲勞,沒想到洗完澡又發現不知是誰把窗戶打開,希朵妮心中起了一陣怪異的感覺。

  第二天換了一家年代久遠的日本式房子,她依然感覺心中的不安。也就在第三家的時候,她剛入電梯,忽然發現丈夫安托的身影。剛開始希朵妮很驚慌與害怕,甚至在睡覺時旁邊放置十字架,但久了以後安托與她講話,於是連坐計程車她都坐中間,因為要讓出一個位子給安托。

  溝口雖然有些困惑,但他向希朵妮提及,日本是鬼魂的國度,並帶她四處去參觀。離大阪較近的是京都,幾乎每間廟宇都去參觀,因為京都有「千寺之城」的稱謂,也走訪了大阪街頭、奈良、直島造訪了安藤忠雄所建造的「倍樂生之家」。

  溝口賢三話不多,但希朵妮感覺他是個有故事的人,慢慢地他在得知希朵妮的丈夫亡於車禍的同時,也說出他與妻子的若即若離,因為工作的關係,他無法常常在家盡丈夫的責任。

  簽書會吸引大量的媒體,她的小說『影』又在日本造成再版的風光。希朵妮告訴賢三她看到丈夫的鬼魂,在他安慰下,希朵妮慢慢與丈夫鬼魂溝通,使得希朵妮慢慢走出一些心中的陰影,最終她告別日本,也告別丈夫的鬼魂,但與溝口的互動會是怎樣的結局呢?

   劇情分析

  法國這個國家的文化導向一向都是相當獨立的,但同時也對東方的文化尋求互融互攝,在新浪潮時期,除了彰顯法國的獨立精神之外,也不忘在越南的文化夾雜成為自己的養分,畢竟法國早年曾殖民過越南,使得西貢這個城市有了「小巴黎」之稱,據說西貢賣的牛角麵包比巴黎的還令人回味。

  「日安,朵朵」是法國女導演艾莉絲.吉拉德的第三部劇情長片,也因為她常年居住日本,幫法國的電影圈選購日本片,這齣戲的劇本也是因為她身在日本完成的。最終選定的女主角伊莎貝.雨蓓答應演出後,整個劇組全部移到日本,並甄選男主角。來應徵的男演員有許多相當有名氣的,但最終選中伊原.剛志來擔綱。

  伊原剛志早在八○年代日本的『混蛋』系列演出,他也拍過『來自硫磺島的信』、『第七軍團:最後戰役』、『情牽拉麵茶』。但之所以受到艾莉絲導演的青睞,雀屏中選是因為他的身高比較突出,其二是他的法語講得也不錯。

  艾莉絲曾表示伊原剛志的身高很高,正好凸顯伊莎貝雨蓓的嬌小身形。她認為這是一種對比的美、也是她的特殊表現。對於女主角其實觀眾並不陌生,她是電影圈的全冠王,也就是全世界影展的影后,她全部得到?其實還有一名法國女演員茱麗葉‧畢諾許在幾年前因為阿巴斯執導的『愛情對白』,使她榮登坎城影展的影后,也成了唯二的全冠王。

  『日安,朵朵』是一部小說家尋找內我的影片,希朵妮早期寫了一本小說『影子』,這本小說在日本造成轟動,但之後希朵妮發生車禍,她的丈夫安托當場死亡,而希朵妮卻毫髮無傷,因此丈夫的死便成了希朵妮的精神負擔,或許是因為自責,當然也是一種愧疚,從此希朵妮喪失了寫作能力,不再有任何創作。直到日本的出版社決定再版,同時也邀她到日本舉行作者簽書會,希朵妮便從法國來到日本。

  東西方的社會秩序其實會有很多差異,如過海關時,你告知海關人員你的工作是小說家,應該海關不會有任何懷疑。但在日本卻因為民族性的一板一眼,遂要求希朵妮提出「證明」,這使得希朵妮陷入一種進退不得的心境中,文化風俗的隔閡也就油然而生。

  如果有讓希朵妮感到不安的元素,那就是日本人的鞠躬文化,這種多禮的文化連過去老一輩的臺灣人也略有批評,因為過去日本人是全家一起洗澡,所以老一輩的人才留下一句「有禮無體」,這算是一種笑譚,但也是早期的文化,現在日本已經是男女分浴了。

  希朵妮的傷痛是深層的,她不會在日常生活中顯露出來,直到見到出版社的編輯溝口賢三。他其實在感情生活中也是一名失敗者,這世界永遠是顧此失彼,他全力貫注在工作上,同時也產生了他對家庭的忽略,於是妻子對他有了怨言,但其實就算自己找一份可以兼顧家庭的工作,到時應該也會有新的問題產生。

  這並不是推託之詞,人生的百業自有它的規劃,而人會從事何種工作應該都是興趣使然,但這興趣的背後卻是人與生帶來的「習氣種子」,也就是累世得來的習性,導致一個人的個性,而習性絕對跟業識種子有關,如果不相信,我們觀照每一個人的長相、身高、男女等等的分別,基本上都是由自己的習氣種子構成。

  於是兩個對婚姻有了困惑的男女,就成就了這部電影『日安,朵朵』,日安並不特定只是上午或下午,總之就是一種你好的總稱。男主角會取名叫溝口賢三,是因為有一名國際導演叫溝口健二,我想導演在這兒有要向溝口健二致敬之意,同時他們也參觀了谷崎潤一郎的墳墓,這當然也是有致敬的意思。

  谷崎潤一郎是日本文壇「異色文學」的代表,他的作品『鍵』便引燃了人類探索生命底端的直視,由兩本日記訴說了夫妻之間渴求的目的,在維持表相的關係之外,其實男女雙方都有不足、有值得去探索的袐密。谷崎的作品也是美國規定圖書館當中必需要典藏的作品,可見他的成就是超越國際的。

  京都這個城市是日本的國寶,有著千寺之城的封號,每一間佛寺都有其歷史與說不完的故事,同時也影響了日本當代建築藝術家,有一個鏡頭看起來並不富麗堂皇,但卻有一種厚重與肅穆的氛圍,其實那兒就是直島名建築師安藤忠雄的「倍樂生之家」。

  來到日本之後,希朵妮心中原本壓抑著安托的影子,但隨著異國文化的衝擊,安托的影子便慢慢顯的淡化,希朵妮有些內疚地責問自己,但陰陽兩隔這是無法打破的界限,換句話說,溝口帶給她的新思惟,使她漸漸淡忘安托,遺忘並不是一項罪惡,因為存活的人她必然有存活的目的,如果一味地思考前塵,這並不是健康的態度。

  終了兩人還是必須分離,但導演從手提包在第一場與最後一場賣弄了首尾兼顧的手法,也就留下一個開放性的結局,總之這段相處兩人都同樣得到救贖,雖然人生還有往後的啟程,但對他們而言,是比較容易去接納各種衝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