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場免費、親臨講評!這是為喜愛黃英雄老師藝術電影賞析的好朋友們準備的園地, 多年來有超過1500部以上的電影導讀分析(請點選右邊電影導讀分類的片單歷史)、黃老師的武術集錦(請點選右邊電影導讀分類最下面),如有任何的批評指教,歡迎留言與我們連絡。 感謝!!
【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25年4月28日 星期一
老虎的眼睛(Tiger Eyes)
導演:勞倫斯‧布魯姆(Lawrence Blume)
主演:威拉.霍爾德(Willa Holland)
艾美喬.約翰遜(Amy Jo. Johnson)
美國 ∕ 2014年 ∕ 93分 ∕ 保護級
禮讚:暢銷金獎作家茱蒂•布倫經典之作
少女戴薇從小在父母的寵愛下成長,直到17歲那一年,父親因目擊一樁搶劫案遇害身亡…
◎ 劇情簡介
戴薇的父親因為被搶劫,歹徒在搶劫過程開槍中彈而亡。她的母親因精神狀況無法照顧戴薇和弟弟傑森,只好暫時搬到新墨西哥州投靠阿姨碧吉與她的丈夫。
剛從亞特蘭大搬到新墨西哥州,戴薇還是相當想念逝去的父親,對於死亡她感到困惑,也對生命的真相無法得知,遂對自己還活著有一點懷疑,加上母親的精神狀況因受阿姨碧吉安排,一天到晚只有吃藥與睡覺,而姨丈在附近的科學園區,生活較為嚴謹,而且不喜歡她四處跑,也就是認為生活應該嚴謹,凡事一定要有計劃,生活中絕對不允許冒險。
戴薇一個人騎車到峽谷玩,結果爬上了峽谷的山岩,雖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此時認識了一名印地安人的青年,他告訴戴薇他叫「狼」,戴薇只好自稱為「老虎」。老虎在狼的幫助之下成功地爬上山頂,而那兒有許多洞穴,那是印第安人的祖先住的地方。
狼又告訴戴薇以後要結伴而來,並且一定要帶足夠的水,兩人相當投機。戴薇在學校認識了珍亞柏森,算是跟她比較談得來,也跟她一起到醫院去當義工,這是美國的高中生要考大學必須具備的「學分」。
戴薇在醫院認識了一名病人威力歐提茲,歐提茲提及人生是一場美好的冒險,似乎頗能牽動她的心靈。而歐提茲正好是狼的父親,戴薇也再一次機會見到狼,歐提茲介紹兒子叫馬丁歐提茲。
但在一次爭執中戴薇受了姨丈一巴掌,同時母親也漸漸覺得住在姊姊家中,其實卻無法改善病情,有意帶戴薇和傑森回亞特蘭大,畢竟長期住姊姊家並非良策,她們最終還是要靠自己。
威力歐提茲終於死了,他在生命終點始終是樂觀的見解與看法,而馬丁也要去念大學。是加州理工大學全額獎學金;是全族人中第一個念大學的人。
戴薇在離去之前,自己爬上了岩石上的洞穴,她把一直帶在身邊的紙袋拿出,那是父親在遭受搶劫身穿的血衣,她從歐提茲的死亡,體現了生命的意義,因此把這些血衣放在洞穴之中,勇敢面對未來。
◎ 劇情分析
這是一部探索「生死」的問題並兼論如何找到生命的真相的電影。本來是青少年的讀物,但用電影從不同的面相而有了令人啟發的作品。
首先是戴薇的父親遭受橫禍,在突發狀況下父親遭受歹徒持槍搶劫,在一種未能預知的突變當中,父親死在槍手之下,警方甚至不知兇手是誰?而這種情形的真正原因沒有人能給出一個方向。家庭全部陷入困頓,而母親則是長期陷入精神耗弱的狀況,她根本就無力照顧自己,更何況要照顧戴薇與其弟傑森。
這種人世之中瞬間的驟變是人類自古以來不斷探索的問題。村上春樹在「東尼瀧谷」將這種情形,形容為「瞬間消失的孤寂感」。
人生在不滿百年之中,歷經無數的挫折與苦痛,在各人面對的生命過程中,佛家將之歸納於過去世的因果關係,既種下因,來世便得果之報,這對於普世價值而言,其看法會有所不同,像基督教的見解有所不同,若要真實探究,那會直逼真相,就是屬於宗教的議題,在此我們不予以討論。
但在生命過程中,我們必須要面對恐懼,這個議題較為簡單,每個人均容易在生活中發現問題之所在,最常聽到的是我們要直接面對恐懼,直視恐懼,這其實是屬於心量的問題,是無法度量的。屬於哲學的角度都是無法給出正確的答案,畢竟在不同的心境中,每個人的反應與理解都會是不一樣。
面臨父親的驟逝,對生命的茫然與不解,戴薇於是比同齡的小孩多了一些悲傷,自己去思索:「我在想…死了的感覺是什麼?」十七歲的年齡對死亡而言是何等的沉重也更加無法理解,離她的人生本來相當遙遠的議題,提早到來,然而戴薇不是她無法接納,而是太沉重,突然的重壓到來,讓她有點窒息。
所幸阿姨碧吉邀請他們全家從亞特蘭大治安較差的地方搬到新墨西哥州安住。碧吉與姨丈生活嚴謹,從某種角度而言是較為有條理的,但如果只是堅守這種心態,就會變成呆板,對戴薇而言,漸漸就會有了落差。
每個人因為往昔的因緣有所不同,導致今生的業緣就會完全不一樣,但既是如此,人生為何要來一趟?它的意義與本質是什麼?面對這種大哉問,每個人的答案是不一樣的。
如果死亡是結束,那活著就沒有意義,而突然發生的噩耗讓戴薇必須要面對新的議題。不確定的感受在心中油然而生,於是她對生命就更加茫然!
面對「狼」出現在她面前,這是一種全新的認知,似乎不同的文化,就會產生不一樣的感受與領納。狼對於「老虎」就有一種認知,他說:「老虎,你的笑容很燦爛、眼神卻很哀傷。」
原來戴薇始終浸淫在哀傷之中,她無法了解的心靈,卻用另一種完全不一樣的心情呈現在眼神之中。老虎的眼睛,究竟隱藏了多少令人難解的困頓?難道這種苦痛只有戴薇必須承受?直到在醫院當志工認識了一名病人威力歐提茲,威力是一名樂觀的人,戴薇從他的身上看到了從容與柔軟的承受。戴薇當時並不了解威力正是面臨死亡的病人,直到她發覺威力在醫院去世,一樣的死亡;卻有不一樣的呈現。而威力其實是「狼」的父親,狼的名字叫馬丁,但他卻將自己比喻為狼。
從這對父子的互動之中,戴薇體現了「自然」,也感染馬丁的豁達,人生在各種位階上必然會有不同的感受,否則平淡無奇的生活,不找一些色彩,便使生命黯淡不少。因為馬丁從父親身上或者是一種印地安的文化,學會了從容以對,並且也拿到加州理工大學的全額獎金,在他的生命規劃中並不慌亂。老虎在狼的身上感受到一種自在的從容,原來生活中也包括了出生與死亡,既然有生就會有死,人既然抉擇了生,也難免要接受死亡。戴薇接到狼的信,「老虎,記得他的好。」
人的生命有著未來,當然也就有過去,剩下的只是現在的「當下」。如果活著,那就必須盡力為自己活著,而這是生命的全部。而父親已經死去,但他的內心期望,一定是希望戴薇要努力好好地活著,就猶如威力歐提茲雖然死了,但他一定會希望馬丁好好地活著。
戴薇到墨西哥州時帶著一個紙袋,裡面裝著父親死亡的時候穿的血衣,最終戴薇有了體悟,於是她將血衣拿到石洞中,那兒是馬丁的祖先居住的所在。祖先已經過往,人生是一種傳遞,慢慢將這些惶恐、不安與恐懼轉化為自己的生活。
這應該就是這部電影(或小說)的真正主題。人生永遠無法以文字或任何方式來呈現,但生命就在一種體現之中慢慢讓自己成熟。
過去的傷痛要如何看待,唯有勇敢的面對,從而做正面的解讀,也許過程中會有反面的思維,但那是必然,因為人只要一睜眼,就會心中起了抉擇,但這種善惡的對立中其實是違背中道之意,也因為如此,人的心境就陷入一種對立之中,沉溺其中就產生無盡的苦痛。
Labels:
首字06劃
2025年4月4日 星期五
多彩人生 (人生、いろどり)(Its a Beautiful Life-Irodori)
導演:御法川修
主演:吉行和子 、富司純子
日本 / 2012 / 113分 / 普遍級
本片改編自真人實事,一個面臨嚴重「人口老化」和「人口減少」問題的日本小鎮,一群七、八十歲的婦女將樹葉和雜草作為食材,這項生意成功締造了2.6億日元的營業額……
◎ 劇情簡介
位於日本四國的一個小鎮,因為面臨人口老化,愈來愈多的人都往外遷徙,故小鎮人口愈來愈少,剩下的老人只有種一些簡單的農作物,雖說只種蘿蔔,但花惠連拔蘿蔔的氣力都沒有,丈夫輝雄四下借錢作生意,但都虧錢,雖跟太太一起上山到蘿蔔的園子,但看太太一副沒力氣的樣子,不禁不滿地碎唸而去。
事實上雖然處理完蘿蔔的事,但由產業合作社的職員江田拿到市場拍賣,也只能得到很低的價錢。江田很難過,拼命想為這個即將消失的小鎮盡點心意。這一日江田見任何的美食,都會放置各種樹葉來裝飾,當作主食的陪襯,因此被戲稱為「妻子」,他覺得山中有些葉子長得相當好看,在料理的搭配上絕對有其契機,因此他在合作社舉行座談會,但無人響應,合作社的人認為江田惡搞,紛紛離去。但只有阿薰與開雜貨店的花惠舉手贊成。
此時,她們童年時候的玩伴小路由都市返回家鄉,小路本來就比她們優秀,但小路卻在關頭的時候告訴她們,她其實不是在學校當老師而是職員,這引起三人的共鳴,加上江田四人,江田帶她們去一間日本料理,想看看店裡都用什麼樹葉當作裝飾,餐廳女老闆誤會他們要刺探軍情,剛好中盤商的女兒裕香到來,為他們證明只是要了解餐廳用什麼葉子,於是老闆娘展現各種食譜及各式的葉子的功用。
江田與其他三位歐巴桑在山上建構一個溫室棚架,種植各種有美麗葉子的樹栽。此時輝雄準備興建魚池,準備養鰻魚魚苗。
第一次去市場拍賣,好不容易賣了一盒葉子,售價三百元,這大大鼓舞了這群人,甚至也引來記者的採訪,透過媒體自然也引起多面的關注,生意訂單愈來愈好,但此時卻發生了火災。輝雄的鰻魚不適人類淡水養殖,於是全軍覆沒,輝雄相當懊悔,甚至出手打了妻子。就在此時訂單大量增加,因花惠不喜孤單,阿茂常常來幫忙,從而喜歡上了花惠。
隨著電腦的傳遞,生意直奔上億元,但此時花惠死亡,江田因為中盤商的女兒裕香的賞識,兩人結成連理,婚禮在春天舉行,他們沐浴在櫻花瓣紛紛飛舞的時刻,也輝映著賣葉子的成就。
◎ 劇情分析
這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原型人物是住在上勝町的西蔭幸代老奶奶以樹葉變成可賣錢的商品,甚至從而變成商業公司的現代奇跡。西蔭幸代像其他日本人一樣,那麼長壽,但她卻從來不言退休,不論多辛苦,她依然堅定信念,希望可以一直做下去,她要做到一百歲,甚至更久她都不言放棄,這或許正是日本人普遍長壽的原因。
故事改成在四國的一座小鎮,阿薰擁有山上的一塊土地,雖種了蘿蔔,但她卻拔也拔不起,丈夫就揶揄她,但丈夫也四處做生意卻欠了一屁股債。鎮上開小舖的花惠,她很孤單,雖然她無人相伴,但阿茂卻常來幫忙,逐漸地兩人便產生了感情。有一天家鄉載回了尾關路子,這是阿薰與花惠她們的好友,也是羨慕的對象,因為只有路子嫁到都市,而且她也是最聰明與美麗的。
於是她們三人便合作經營樹葉的生意,在這之前她們受到熱心的合作社青年員工的啟發,在大家不看好的狀況下,竟然開啟這種樹葉生意。
其實天下萬物都有它的面相,而且各有其優點,在後現代主義的現象中有一種現象叫做「拼湊」。一種不起眼的東西放置在完全不相關的物件旁側就能更加地顯出它的特殊。
織田信長曾要藝術家來貢獻各種藝術品,然後根據他認定的標準賞賜金子。一休和尚因必須在最適當的時候到達,所以他是最後到達的。他拿出一件破爛的古董,就在那一當下月亮照在水池並反射到那件破爛的古董,把兩者搭配就形成一副圖畫,織田信長二話不說,把剩餘的黃金全部倒出,全部賞賜給一休和尚。
這正是「拼湊」的最高境界。日本人的古院大都是刻意去美化的,譬如白色的細砂必須用人工的手藝做成彎曲的圖案;而日本料理都會放置一份的綠色植物,這當然是一種詮釋。在臺灣的日本料理店現在用的都是塑膠薄片,其實大家也都不在意,也習以為常,但在日本比較高貴的餐廳還是堅持用真正的樹葉。
日本人非常在意「意境」的呈現,這是一種民族性,但這也間接使得日本佛教無法與真諦相符。因為境界最極致還是用想的,也就是完全讓意識去思考而無法呈現本際,故東密的詮釋都落入六識論。日本佛教真正令人欽佩的就是它在戰亂時期完全典藏了許多佛經。我們現在有許多佛經現世,其實是一位居士在日本發現許多在中土遺失的經典,於是這位居士便大量的蒐購,然後在南京成立印經處,這才使得佛教得以在臺灣如此地開枝散葉。
也許有人說食物就是要吃的,何必麻煩去放置什麼?有的米其林餐廳似乎愈來愈注重這種意境的呈現,甚至只為了一小塊的鵝肝醬或魚子醬,製作了令人感動的盆栽,但主角仍然是主角,他們給樹葉當配角,故也替葉子的功用取了一個名字—「妻子」。
由這裡可看出日本人是在任何狀況下都無法尊重女性。女子永遠是男人的陪襯。要改變日本男人這種觀念,我想還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臺灣目前也正面臨人口老化的問題,很長壽但必須身體好,否則像一直躺在床上必需要有人照顧,這反而會增添家人的負擔。日本的國情與臺灣略似,甚至臺灣在許多生活的點滴,都是以日本為榜樣,我講的是屬於一種趨勢,像以前日本流行一種磁力項鍊,沒多久臺灣就有許多人透過公司推銷,所以飛快流行起來,但若真正有效,那現在可能就會被醫院採用,事實是戴上去可以導氣,這種只是騙人的話術。日本在日常領先臺灣,但臺灣也有日本人渴求不得的,年青人要有屬於自己獨到的觀點。
以電影為例,以前在亞太影展中日本也常常參加,但他們只是派出二流的影片,否則年年都囊括所有大獎,會使得其他國家感到無趣,所以大部分是香港或臺灣贏得大獎,但在世界有名的影展中,他們絕對是勢在必得,像早期黑澤明就以「羅生門」拿下坎城影展的金棕梠獎,甚至三船敏郎在「大鏢客」贏得最佳男主角。
相較之下六○年代臺語片相當盛行,可是大都拍得粗糙無比,而且大都模仿日本片的部分情節,甚至電視劇「天眼」其實靈感也都來自日本的推理劇。時至今日總算有了進步,創作者在新一代的努力之下慢慢有了自己的格調 。
日本這個國家是極其注重「意境」,因此步調可以緩慢到聽到自己的心跳聲,在各個領域中有了新的詮釋,因此「合氣道」、「劍道」、「花道」、「茶道」都與中國漸漸脫節,同時也自立門戶而成為日本的文化。
像在食物旁側放置鮮艷的樹葉,就能營造出這份食物的特質,這也只有日本人才能做得出來。但真實的主人翁西蔭幸代確實做到了老人本具的價值,同時營造出兩億的商機,這一點你不得不佩服她。
創意應是這部電影隱藏的主題,人生是一條旅途,你要如何在路邊發現一朵花?又該如何為這朵花提供養料,這是一道值得每個人思考的問題。
主演:吉行和子 、富司純子
日本 / 2012 / 113分 / 普遍級
本片改編自真人實事,一個面臨嚴重「人口老化」和「人口減少」問題的日本小鎮,一群七、八十歲的婦女將樹葉和雜草作為食材,這項生意成功締造了2.6億日元的營業額……
◎ 劇情簡介
位於日本四國的一個小鎮,因為面臨人口老化,愈來愈多的人都往外遷徙,故小鎮人口愈來愈少,剩下的老人只有種一些簡單的農作物,雖說只種蘿蔔,但花惠連拔蘿蔔的氣力都沒有,丈夫輝雄四下借錢作生意,但都虧錢,雖跟太太一起上山到蘿蔔的園子,但看太太一副沒力氣的樣子,不禁不滿地碎唸而去。
事實上雖然處理完蘿蔔的事,但由產業合作社的職員江田拿到市場拍賣,也只能得到很低的價錢。江田很難過,拼命想為這個即將消失的小鎮盡點心意。這一日江田見任何的美食,都會放置各種樹葉來裝飾,當作主食的陪襯,因此被戲稱為「妻子」,他覺得山中有些葉子長得相當好看,在料理的搭配上絕對有其契機,因此他在合作社舉行座談會,但無人響應,合作社的人認為江田惡搞,紛紛離去。但只有阿薰與開雜貨店的花惠舉手贊成。
此時,她們童年時候的玩伴小路由都市返回家鄉,小路本來就比她們優秀,但小路卻在關頭的時候告訴她們,她其實不是在學校當老師而是職員,這引起三人的共鳴,加上江田四人,江田帶她們去一間日本料理,想看看店裡都用什麼樹葉當作裝飾,餐廳女老闆誤會他們要刺探軍情,剛好中盤商的女兒裕香到來,為他們證明只是要了解餐廳用什麼葉子,於是老闆娘展現各種食譜及各式的葉子的功用。
江田與其他三位歐巴桑在山上建構一個溫室棚架,種植各種有美麗葉子的樹栽。此時輝雄準備興建魚池,準備養鰻魚魚苗。
第一次去市場拍賣,好不容易賣了一盒葉子,售價三百元,這大大鼓舞了這群人,甚至也引來記者的採訪,透過媒體自然也引起多面的關注,生意訂單愈來愈好,但此時卻發生了火災。輝雄的鰻魚不適人類淡水養殖,於是全軍覆沒,輝雄相當懊悔,甚至出手打了妻子。就在此時訂單大量增加,因花惠不喜孤單,阿茂常常來幫忙,從而喜歡上了花惠。
隨著電腦的傳遞,生意直奔上億元,但此時花惠死亡,江田因為中盤商的女兒裕香的賞識,兩人結成連理,婚禮在春天舉行,他們沐浴在櫻花瓣紛紛飛舞的時刻,也輝映著賣葉子的成就。
◎ 劇情分析
這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原型人物是住在上勝町的西蔭幸代老奶奶以樹葉變成可賣錢的商品,甚至從而變成商業公司的現代奇跡。西蔭幸代像其他日本人一樣,那麼長壽,但她卻從來不言退休,不論多辛苦,她依然堅定信念,希望可以一直做下去,她要做到一百歲,甚至更久她都不言放棄,這或許正是日本人普遍長壽的原因。
故事改成在四國的一座小鎮,阿薰擁有山上的一塊土地,雖種了蘿蔔,但她卻拔也拔不起,丈夫就揶揄她,但丈夫也四處做生意卻欠了一屁股債。鎮上開小舖的花惠,她很孤單,雖然她無人相伴,但阿茂卻常來幫忙,逐漸地兩人便產生了感情。有一天家鄉載回了尾關路子,這是阿薰與花惠她們的好友,也是羨慕的對象,因為只有路子嫁到都市,而且她也是最聰明與美麗的。
於是她們三人便合作經營樹葉的生意,在這之前她們受到熱心的合作社青年員工的啟發,在大家不看好的狀況下,竟然開啟這種樹葉生意。
其實天下萬物都有它的面相,而且各有其優點,在後現代主義的現象中有一種現象叫做「拼湊」。一種不起眼的東西放置在完全不相關的物件旁側就能更加地顯出它的特殊。
織田信長曾要藝術家來貢獻各種藝術品,然後根據他認定的標準賞賜金子。一休和尚因必須在最適當的時候到達,所以他是最後到達的。他拿出一件破爛的古董,就在那一當下月亮照在水池並反射到那件破爛的古董,把兩者搭配就形成一副圖畫,織田信長二話不說,把剩餘的黃金全部倒出,全部賞賜給一休和尚。
這正是「拼湊」的最高境界。日本人的古院大都是刻意去美化的,譬如白色的細砂必須用人工的手藝做成彎曲的圖案;而日本料理都會放置一份的綠色植物,這當然是一種詮釋。在臺灣的日本料理店現在用的都是塑膠薄片,其實大家也都不在意,也習以為常,但在日本比較高貴的餐廳還是堅持用真正的樹葉。
日本人非常在意「意境」的呈現,這是一種民族性,但這也間接使得日本佛教無法與真諦相符。因為境界最極致還是用想的,也就是完全讓意識去思考而無法呈現本際,故東密的詮釋都落入六識論。日本佛教真正令人欽佩的就是它在戰亂時期完全典藏了許多佛經。我們現在有許多佛經現世,其實是一位居士在日本發現許多在中土遺失的經典,於是這位居士便大量的蒐購,然後在南京成立印經處,這才使得佛教得以在臺灣如此地開枝散葉。
也許有人說食物就是要吃的,何必麻煩去放置什麼?有的米其林餐廳似乎愈來愈注重這種意境的呈現,甚至只為了一小塊的鵝肝醬或魚子醬,製作了令人感動的盆栽,但主角仍然是主角,他們給樹葉當配角,故也替葉子的功用取了一個名字—「妻子」。
由這裡可看出日本人是在任何狀況下都無法尊重女性。女子永遠是男人的陪襯。要改變日本男人這種觀念,我想還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臺灣目前也正面臨人口老化的問題,很長壽但必須身體好,否則像一直躺在床上必需要有人照顧,這反而會增添家人的負擔。日本的國情與臺灣略似,甚至臺灣在許多生活的點滴,都是以日本為榜樣,我講的是屬於一種趨勢,像以前日本流行一種磁力項鍊,沒多久臺灣就有許多人透過公司推銷,所以飛快流行起來,但若真正有效,那現在可能就會被醫院採用,事實是戴上去可以導氣,這種只是騙人的話術。日本在日常領先臺灣,但臺灣也有日本人渴求不得的,年青人要有屬於自己獨到的觀點。
以電影為例,以前在亞太影展中日本也常常參加,但他們只是派出二流的影片,否則年年都囊括所有大獎,會使得其他國家感到無趣,所以大部分是香港或臺灣贏得大獎,但在世界有名的影展中,他們絕對是勢在必得,像早期黑澤明就以「羅生門」拿下坎城影展的金棕梠獎,甚至三船敏郎在「大鏢客」贏得最佳男主角。
相較之下六○年代臺語片相當盛行,可是大都拍得粗糙無比,而且大都模仿日本片的部分情節,甚至電視劇「天眼」其實靈感也都來自日本的推理劇。時至今日總算有了進步,創作者在新一代的努力之下慢慢有了自己的格調 。
日本這個國家是極其注重「意境」,因此步調可以緩慢到聽到自己的心跳聲,在各個領域中有了新的詮釋,因此「合氣道」、「劍道」、「花道」、「茶道」都與中國漸漸脫節,同時也自立門戶而成為日本的文化。
像在食物旁側放置鮮艷的樹葉,就能營造出這份食物的特質,這也只有日本人才能做得出來。但真實的主人翁西蔭幸代確實做到了老人本具的價值,同時營造出兩億的商機,這一點你不得不佩服她。
創意應是這部電影隱藏的主題,人生是一條旅途,你要如何在路邊發現一朵花?又該如何為這朵花提供養料,這是一道值得每個人思考的問題。
Labels:
首字06劃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