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部電影的放映時間、地點:114年4月26日(六) 14:00 於桃園市立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地址:桃園市桃園區南平路303號 電話:(03)3166345

導演 :御法川修
主演:吉行和子 、富司純子
日本 ∕ 2012 ∕ 112分 ∕ 普遍級
本片改編自真人實事,一個面臨嚴重「人口老化」和「人口減少」問題的日本小鎮,一群七、八十歲的婦女將樹葉和雜草作為食材,這項生意成功締造了2.6億日元的營業額...
◎ 劇情簡介
位於日本四國的一個小鎮,因為面臨人口老化,愈來愈多的人都往外遷徙,故小鎮人口愈來愈少,剩下的老人只有種一些簡單的農作物,雖說只種蘿蔔,但花惠連拔蘿蔔的氣力都沒有,丈夫輝雄因四下借錢作生意,但都虧錢,雖跟太太一起上山到蘿蔔的園子,但看太太一副沒力氣的樣子,不禁不滿地碎唸而去。
事實上雖然處理完蘿蔔的事,但由產業合作社的職員江田拿到市場拍賣,也只能得到很低的價錢。江田也很難過,拼命想為這個即將消失的小鎮盡點心意。這一日江田見任何的美食,都會裝飾地放置各種樹葉,因為是當作主食的陪襯,因此被戲稱為「妻子」,他覺得山中有些葉子長的相當好看,在料理的搭配上絕對有其契機,因此他在合作社舉行座談會,但無人響應,合作社的人認為江田惡搞,紛紛離去。但只有阿薰與開雜貨店的花惠舉手贊成。
此時她們童年的時候的玩伴小路由都市返回家鄉,小路本來就比她們優秀,但小路卻在關頭的時候告訴她們,她其實不是在學校當老師而是職員,這引起三人的共鳴,加上江田四人,江田帶她們去一間日本料理,想看看有用什麼樹葉當作裝飾,餐廳女老闆誤會他們要刺探軍情,剛好中盤商的女兒裕香到來,為他們證明只是要了解餐廳用什麼葉子,由老闆娘展現各種食譜及各式的葉子的功用。
於是江田與其他三位歐巴桑就在山上建構一個溫室棚架,種植各種有美麗葉子的樹栽。而此時輝雄準備興建魚池,準備養鰻魚魚苗。
第一次去市場拍賣,好不容易賣了一盒葉子,售價三百元。這大大鼓舞了這群人,甚至也引來記者的採訪,透過媒體自然也引起多面的關注,生意訂單愈來愈好,但此時卻發生了火災,而輝雄的鰻魚不適人類淡水養殖,於是全軍覆沒,輝雄相當懊悔。甚至出手打了妻子。就在此時訂單大量增加,因花惠不喜孤單,阿茂漸漸來幫忙,從而喜歡了花惠。
隨著電腦的傳遞,生意直奔上億元,但此時花惠死亡,但江田因為中盤商的女兒裕香的賞識,兩人結成連理,婚禮在春天舉行,他們沐浴在櫻花瓣紛紛飛舞的時刻,也輝映著賣葉子的成就。
◎ 劇情分析
這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原型人物是住在上勝町的西蔭幸代老奶奶以樹葉變成可賣錢的商品,甚至從而變成商業公司的現代奇跡。西蔭幸代像其他日本人一樣,那麼長壽,但她卻從來不言退休,不論多辛苦,她依然堅定信念,希望可以一直做下去,她要做到一百歲,甚至更久她都不言放棄,這或許正是日本人普遍長壽的原因。
故事改成在四國的一座小鎮,阿薰擁有山上的一塊土地,雖種了蘿蔔,但她卻拔也拔不起,丈夫就揶揄她,但丈夫也四處做生意卻欠了一屁股債。鎮上開小舖的花惠,她很孤單,雖然她無人相伴,但阿茂卻常來幫忙,逐漸地兩人便有了感情。有一天家鄉載回了尾關路子,這是阿薰與花惠她們的好友,也是羨慕的對象,因為只有路子嫁到都市而且她也是最聰明與美麗的。
於是她們三人便合作去經營這個樹葉的生意。在這之前她們受到熱心的合作社青年員工的啟發,在大家不看好的狀況下,竟然開啟這種樹葉生意。
其實天下萬物都有他的面相,而且各有其優點,在後現代主義的現象中有一種現象叫做「拼湊」。一種不起眼的東西放置在完全不相關的物件旁側就能更加地顯出它的特殊。
織田信長曾要藝術家來貢獻各種藝術品,然後根據他認定的標準賞賜多少的金子。一休和尚最後到達,因為他必須在適當的時間到達,然後拿出一件破爛的古董,就在那一當下月亮照在水池並反射到那件破爛的古董,於是兩者搭配就形成一副圖畫,織田信長二話不說把剩餘的黃金全部倒出,全部賞賜給一休和尚。
這正是「拼湊」的最高境界。日本人的古院大都是刻意去美化的,譬如白色的細砂必須用人工的手藝做成彎曲的圖案;而日本料理都會放置一份的綠色植物,這當然是一種詮釋。在臺灣的日本料理店現在用的都是塑膠薄片,其實大家也都不在意,也習以為常,但在日本比較高貴的餐廳還是堅持用真正的樹葉。
日本人非常在意「意境」的呈現,這是一種民族性,但這也間接使得日本佛教無法與真諦相符。因為境界最極致還是用想的,也就是完全讓意識去思考而無法呈現本際,故東密的詮釋都落入六識論。日本佛教真正的令人欽佩,那就是它在戰亂時期完全典藏了許多佛經。我們現在有許多佛經現世,其實是一位居士在日本發現許多在中土遺失的經典日本都有,於是這位居士便大量的蒐購,然後在南京成立印經處,這才使得佛教得以在臺灣如此地開枝散葉。
也許有人說食物就是要吃的,何必麻煩去放置什麼?有的米其林餐廳似乎愈來愈注重這種意境的呈現,甚至只為了一小塊的鵝肝醬或魚子醬,在盆子做了令人感動的盆栽,但主角仍然是主角。他們給樹葉當配角,故也替葉子的功用取了一個名字—「妻子」。
由這裡可看出日本人是在任何狀況下都無法尊重女性。女子永遠是男人的陪襯。要改變日本男人這種觀念,我想還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臺灣目前也正面臨人口老化的問題,很長壽但必須身體好,否則像一直躺在床上必需要有人照顧,這反而會增添家人的負擔。日本的國情與臺灣略似,甚至臺灣在許多生活的點滴,都是以日本為榜樣,我講的是屬於一種趨勢,像以前日本流行一種磁力項鍊,沒多久臺灣就有許多人透過公司推銷,所以就飛快流行起來,但若真正有效,那現在可能可以被醫院採用,事實是戴上去可以導氣,這種只是騙人的話術。日本在日常領先臺灣,但臺灣也有日本人渴求不得的,年青人要有屬於自己獨到的觀點。
以電影為例,以前在亞太影展中日本也常常參加,但他們只是派出二流的影片,否則年年都囊括所有大獎,會使得其他國家感到無趣,所以大部份是香港或臺灣贏得大獎,但在世界有名的影展中,他們絕對是勢在必得,像早期黑澤明就以「羅生門」拿下坎城影展的金棕梠獎,甚至三船敏郎在「大鏢客」贏得最佳男主角。
相較之下六0年代臺語片相當盛行,可是大都拍得粗糙無比,而且大都模仿日本片的部分情節,甚至電視劇「天眼」其實靈感也都來自日本的推理劇。時至今日總算有了進步,創作者在新一代的努力之下慢慢有了自己的格調 。
日本這個國家是極其注重「意境」,因此步調可以緩慢到聽到自己的心跳聲,而在各個領域中有了新的詮釋,因此「和氣道」、「劍道」、「花道」、「茶道」都與中國漸漸脫節同時也自立門戶而成日本的文化。
像在食物旁側放置鮮艷的樹葉,就能營造出這份食物的特質,這也只有日本人才能做得出來。但真實的主人翁西蔭幸代確實做到了老人本具的價值,同時營造出兩億的商機,這一點你不得不佩服她。
創意應是這部電影隱藏的主題,人生是一條旅途,你要如何在路邊發現一朵花?又該如何為這朵花提供養料,這是一道值得每個人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