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沙吉奧.卡斯特里圖(Sergio Castellitto)
主演:沙吉奧.卡斯特里圖(Sergio Castellitto)
貝芮妮絲.貝喬(Berenice Bejo)
法國、義大利 / 2021年 / 95分 / 保護級
改編自義大利電影大師伊托斯科拉的劇作,巴黎
古董書店有一場奇蹟正在悄悄發生....
◎ 劇情簡介
義大利籍的文森,在巴黎街角開了一間古典的書店,面對資訊主義的侵襲,文森的實體書店,顯得過時但卻依然散發出屬於書才有的芬芳。
苦守著老式的書店有文森的苦楚,他已至中年,且又四年前與妻子分居,重要的是樓上住著他坐輪椅的女兒,女兒艾波因為跳水而忽略了池中無水,故落得半身不遂需坐輪椅的命運。平常僱用黑人婦女柯倫坡替她擦身子,但文森偶爾也必須替她做復健,但重要的是文森利用書店的書為艾波朗讀。
傑哈是一名醫生,他固定時間會來看艾波,艾波雖然患了失語症,但有時也會做出激怒人的動作,總之艾波是文森的內心很大的負擔。
有一天下著大雨,突然書店闖入一名瘋瘋癲癲的女演員,她叫尤蘭達,是對面小劇場的演員,她的行為近乎無厘頭,叫人摸不著頭腦,尤蘭達要文森隨便說幾句話,她則用手機拍攝,文森只好隨便唸一段食譜的做法,尤蘭達很高興。她是一個不喜歡讀書的人,文森分別為她介紹幾本著名的著作,如卡爾維諾的『樹上的男爵』、鮑里斯維昂『泡沫人生』、瑪格麗特尤瑟娜的『上帝的33個名字』、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白夜』。
尤蘭達只能閱讀簡短的書,但她來店裡卻是尋找她的小狗波波,搞得鄰居眾人都知道這件事,而且不管下多大的雨,她也奔馳在雨中為的是尋找波波。
時間久了,尤蘭達就睡在書店,直到第二天清晨,路人以為她是模特兒。對面開餐飲的克萊門會送來可頌和咖啡,尤蘭達不客氣地一口吃光,但她終於發現樓上似乎有人,但文森不准她上去,後來她趁文森不注意狂奔上二樓,終於見到了艾波,兩人互相看對方,艾波知道這女人似乎是使父親動心的女人,而她也起了莫名的心理。尤蘭達引誘文森帶她去玩碰碰車,而後提出要過夜的要求,但文森說:「放棄並不代表認輸」,尤蘭達打了他一巴掌就分開。到演出夜,文森決定向她表白,但演後尤蘭達說她男友海克特要與她離開,但其實這一切都是尤蘭達的自導自演,但她的行為卻大大影響了她自己以及文森和艾波,於是艾波自己推著輪椅走出大門……
◎ 劇情分析
這是二○二一年義大利影帝沙吉奧.卡斯特里圖改編自義大利電影大師伊托.斯科拉的舞臺劇,並且自編自導自演為觀眾提供了另類的才華。
「愛在書店相遇時」是以三個人為主軸,而這三個人都因在生命的某個轉角遇見了困頓,最後透過短暫的相知相惜,各自都從對方身上獲得啟發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然後各奔前程。
文森的困頓來自於分居,而讓他更難以解決的事,是女兒艾波因誤以為游泳池有放水,故在練跳水時摔成半身不遂,只能坐輪椅,甚至每天躺在二樓,衣食起居都必須仰賴他人。
文森死守的書店,在廿一世紀已成為社會的棄子,實體的書店成了過時的表徵,但書店帶給文森的感覺是飽滿而充實的,換句話說,若無街角的書店,文森則會陷入無比荒涼,甚至變得什麼也不是。
於是在感情與事業都陷入難以迴轉的階段,他只好堅守著書店,過著走一步算一步的日子。
另外尤蘭達是一名小劇場的演員,她與海克特一起演出,但就在演出前幾天,劇本依然沒有著落,她發現了這間書店,期望由書店的滋養,能提供演出的素材。於是她發揮了演員的本色,瘋瘋癲癲地闖入文森的書店,並用手機拍攝,要文森對著鏡頭隨意發表演說,文森起先有些抗拒,只好對著鏡頭說著食譜的材料。
接著尤蘭達預設了許多假設,這一切她的生活在文森看來無疑充滿生命與活力,他並不知道尤蘭達的困頓,沒有劇本的演員如何在舞臺上演出?她只好先在書店與文森演一回,再將之呈現在舞臺上。
從這個角度來論,世上那個人不是演員?而這個社會就是舞臺,每個人一生難免會發生困頓的事而難以解決,而解決之道也必定由這個社會的許多素材,從中領悟之後,看看別人就猶如一面鏡子,而在凝視之後轉化為自己的元素,於是困頓就能迎面而解。
感情暫時失和有各種補救之道,從尤蘭達全身釋放的演戲細胞,文森漸漸有了感染,甚至有時尤蘭達也感染這種氣氛,最終在出遊之際,提出了一起過夜的要求,但文森的感觸是純真的,或者說他是因為惦記家中躺在床上的女兒,故說了一句:「放棄不代表認輸」。這是尤蘭達要從文森身上得到的主旨,尤蘭達一時無法對應,只好賞文森一巴掌。
就在這一刻,可以確定兩人均因尤蘭達的表演而深入其中,這是否就是愛,其實很難解釋,就猶如這世上很多問題我們其實無法給出一個標準答案,而真正的答案也許也無法解決我們的問題。
人是矛盾的動物,其實世間萬物的存在永遠是一體兩面,甚至可以說我們的所見所聞並不是真的看見。任何世間的「法」,也就是各種現象,全部是大腦所現,因此才說人生如幻。在這個處處是幻的世界裡,我們究竟要如何將各種事物與情感看作是真。
這也是進入數位化的時代,我們並無法真的放棄實體的書店。從書店傳出的書香一直是電腦永遠無法取代的。何況自古以來有各種文學家,他們在字裡行間提供了人們更多的思考。電影中以幾個人物為代表,如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鮑里斯維昂『泡沫人生』、瑪格麗特.尤瑟娜『上帝的33個名字』、杜斯妥也夫斯基『白夜』,這些書中的養分,都提供了尤蘭達表演的動力。
文森與尤蘭達一個無意一個有意,但最後終於各自從對方身上取得了養分,尤蘭達成功地將文森幾天下來所有的言行,轉化為戲劇;而文森以為自己是看戲的人,但其實這個世上有什麼人是真正的演員或觀眾?
躺在床上的艾波,在尤蘭達強行闖上樓之後,尤蘭達以魚缸作為逆水的掙扎,其實之前父親文森也表演過,兩人相同的表演,使得艾波體悟了她不能永遠當一名觀眾,外面的世界是值得自己坐輪椅勇敢出去探索的。於是三人在人生困頓的時刻,也都各自從面對的人生開始有了新的創意。
有幕起,則有謝幕的時刻,謝幕並非永遠結束而是期待有下一次的演出,將生命最精彩的領悟呈現在燈光下,不管任何人如何地看待,重要的不在觀眾的觀點,而是舞臺上璀璨的演出。
每個人都有自己演出的舞臺,尾場文森帶兩瓶酒,他以自己的觀點,想要實踐「放棄並不代表認輸」的精神,也許他也知道尤蘭達跟他有一段年齡的差距;也許他也真正認清演員的本質,那也無妨,因為獨自舞蹈也是一種美麗的優雅。
艾波也許無法像過去一樣的溜冰,但輪椅將取代她的溜冰鞋;而尤蘭達以演員的本色,向文森作了告別,也許事情沒有那麼圓滿,但又何妨,這應該是演員自我的挑戰。人生必須不斷地考驗自己,也能使自我發光發亮,尤蘭達勇敢地獨自面對自己的人生。
場場免費、親臨講評!這是為喜愛黃英雄老師藝術電影賞析的好朋友們準備的園地, 多年來有超過1500部以上的電影導讀分析(請點選右邊電影導讀分類的片單歷史)、黃老師的武術集錦(請點選右邊電影導讀分類最下面),如有任何的批評指教,歡迎留言與我們連絡。 感謝!!
【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25年2月21日 星期五
愛在書店相遇時(A Bookshop in Paris)
Labels:
首字13劃
幸運符(The Lucky One)
導演: 史考特‧希克(Scott Hicks)
主演: 柴克‧艾弗隆(Zac Efron)
泰勒‧席林(Taylor Schilling)
美國 / 2012年 / 101分鐘 / 保護級
禮讚:改編自同名暢銷小說,由《鋼琴師》、《料理絕配》奧斯卡提名編導史考特希克斯執導
一張陌生女孩的照片成為他安然渡過戰火的幸運符。退役軍人羅根決定找出這位幸運女神...。
◎ 劇情簡介
美國的一群陸戰隊,深入伊拉克,卻遇上突襲,士官羅根提柏逃過一劫,在地上撿到一張女孩的照片,接著第二波的突襲,德雷克葛林中士不幸捐軀,而羅根因撿了相片而逃過一劫。
退伍後他根據相片的背景知道那個小燈塔是在科羅拉多州的漢頓小鎮,於是他開始步行到達,詢問當地的人,果然得知這女子叫貝絲葛林,她曾嫁給警官基思,但因基思又出軌而兩人已分手,而貝絲與兒子小班與祖母葛林艾莉一起經營寵物旅館。
羅根找到貝絲本欲拿出照片,但貝絲看見羅根皮夾內有應徵工作,但她認為羅根長途跋涉不會只是當寵物訓練員,故不錄取他,反倒是艾莉慧眼識英雄,直接聘請了羅根,羅根租了一間簡陋房子,但經他一修理,倒也成了相當舒適的起居所。
當地小鎮不久要競選提名法官,而基思是他兒子,故成理所當然的警長。基思見陌生的羅根並不太友善,他也懷疑羅根來這兒的動機,因此處處找他麻煩,但羅根才藝雙全,不但陪小班上教堂演奏小提琴,使得眾人很感動,而貝絲漸漸覺得羅根是個好男人,雙方愈走愈緊,而這引得基思極度不滿,再度警告羅根離開小鎮,但羅根不理會基思的恐嚇,甚至有一次穿便衣喝酒,見羅根一人獨行,他激動下車用槍指著羅根,但被身手矯健的羅根搶過手槍,退出彈匣,將槍還給基思。
基思懺悔地向法官辭掉警察之職,回到貝絲那兒要求兩人復合,貝絲不答應,基思要帶走小班,小班開始往外跑,狂奔到他的秘密基地,基思緊追,結果小班在驟雨中掉下溪流,基思也躍入其中搭救小班,但因湍急而無法游過河流。隨後趕到的羅根也躍入水中先救了小班上岸,接著要救基思,不幸基思卻被吊橋掉下來壓到而死亡。
羅根在貝絲要求下離開漢頓小鎮,但他表明相片是撿到的,沒想到小班送他的西洋棋大全夾有一張小班與德雷克的合影,這才告知德雷克被突襲,而他是為保護同伴而死,最後貝絲發現小遊艇已經修好,這才認知她也是愛羅根,立即隨後要求羅根留下,因為羅根屬於漢頓小鎮。
◎ 劇情分析
「幸運符」是澳洲籍導演史考特.希克所執導的愛情電影,改編自二00八年尼可拉斯‧史派克寫的同名愛情小說。
時序是美國介入伊拉克的戰爭,並詳細描繪美軍陸戰隊在戰場上的心理與對環境的恐懼。戰爭的結果我們都能從新聞報導中得知,但對於當事人身處激烈戰火中,其心中的恐懼與心理變化,絕非不是當事人所能感受的,本片在片頭拍攝的戰爭場面,採用美軍遭受襲擊而死傷,這種內視的省思就增添了本劇的特色。
一張掉落的相片,因為好奇去撿起,從而卻逃過了迫擊彈的轟炸。羅根雖僥倖逃過死神的催逼,作為一名倖存的人,面對那些犧牲的同袍,他得到了創傷後壓力癥候群,從而感到內疚,只有將這種愧疚轉化成對那張相片的依慕。設想若不是因為前去撿拾那張相片,他也必定與其他同袍一起陣亡,基於這種心理,羅根便認為那張相片是他的幸運符,而照片的女人則是他的守護神。
這種觀念是一種慰藉,尤其身處戰地,生命何時會遭遇到挫折,在全然沒有把握之際,只能寄望所謂的護身符,而這種幸運符或護身符其實可以來自任何東西,純然是來自內心的反射。
在臺灣的各地廟宇都可以向神祈求得護身符,許多的廟宇都有著一些傳說。如臺灣的某寺廟,是說先民在開拓期間,因走路流汗休息,將身上的香符掛在樹上,離去時便把相符忘卻了。沒想到後來便在香符周遭出現許多神蹟,久而久之有人提議建廟,內湖山上的廟與龍山寺都有類似的傳說。
羅根家中的傳統職業是軍人,他的爺爺、父親與自己都是職業軍人。而且是出生入死的陸戰隊。而軍中有許多優秀傳統,他們在戰場上出生入死,有一種傳統觀念是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維護隊友的安全。這就造就了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優良傳統。
在戰場上電光石火,根本不知隊友的名字,但卻不會因此失去這種戰場上的義氣。羅根知道一名叫「王牌」Aces的中士,在槍林彈雨中,為了維護同袍的安危而犧牲了自己的性命,而在之後羅根發現了這張相片,追問之下一直不見主人,因為持有人「王牌」已經死了。
而羅根也因為撿拾相片,逃過了一場死劫,由此便將照片中的女人當作是他的女神。
退役後,羅根便寄居在妹妹家中,但外甥似乎顯得不耐,羅根自覺是個累贅,便徒步離開親人,走路從科羅拉多州走向路易斯安那州。步行走路出於陸戰隊的本能,因為坐上巴士,自己就無法掌控生命,陸戰隊的軍人幾乎是全能的,他們不管處在何種的環境都能立刻反應,從而轉變劣勢而翻轉,也就是他們會養成一種習慣,那就是隨時掌握自己的命運。
憑著相片中的背景有一座簡易的燈塔,而有這種裝置的地方只有路易斯安那州有,因為那兒有許多沼澤,就憑著這簡單的線索,羅根毅然決然邁向路易斯安那州。
在逐一問人是否認識相片中的女人,終於有人說認識相片中的女人,並說多年前嫁給他的朋友,羅根帶著宙斯他養的狗一起走向郊區的「愛犬旅館」,果然見到了影中人,但羅根卻無法啟口,而貝絲以為他來應徵工作的,但覺得他並不適任而拒絕了他,但貝絲的母親艾莉慧眼識英雄,大膽啟用了羅根。
原來貝絲之前嫁給了鎮上法官的兒子基思,他也是鎮上的副警長,但因有外遇而與貝絲離婚,兩人的兒子小班喜歡小提琴,但基思反對他練琴,小班只好到自己的樹屋練琴,而後小班發現羅根也會彈琴,在羅根的鼓勵下兩人一起在教堂一起演奏而引起眾人另眼看待。
基思眼看羅根似乎是為了貝絲而來,不僅對他嚴加看管,並不時找羅根的麻煩,而貝絲對羅根的認知也逐漸有了不一樣的看法,並萌生愛意。
基思眼看狀況不妙,就向貝絲請求再度復合,貝絲不理,基思禁不住要動粗,幸好羅根及時喝止,基思只好暫時作罷。
基思有天喝了酒,與同伴發現羅根在蹓狗,便過去以槍面對羅根,沒想到羅根以陸戰隊的戰技,瞬間將基思的槍奪走。基斯事後也覺得自己做得過火,向法官辭退副警長的職務。
基斯再度去向貝絲施壓,若兩人不願復合,他會帶走小班,而小班正好聽到,立刻奔向自己的樹屋,基思亦隨後追去,小班在大雨傾盆中掛身在吊橋上,基思為了救小班亦躍入水中,兩人沖到對岸,隨後趕來的羅根首先救了小班,隨後要救基思時,樹屋倒塌壓死了基思。
羅根欲離去,小班送他一本西洋棋的棋譜,沒想到在書中夾了一張小班與舅舅合影相片,而他舅舅的手臂上有刺青「王牌」,這才了解王牌也是為了救同伴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貝絲當了解一切後,反而跑步攔截羅根,要求他留下,因為羅根不知何時修好了那台小遊艇。於是在小班九歲生日時,他們三人開著遊艇,迴游於小河之中。這是一部美國造神計劃中再度美化陸戰隊的影片,美國軍力強盛實在是有道理的。
Labels:
首字08劃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