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7年2月9日 星期四

紙上城市(Paper Towns)

導演:傑克‧史艾爾(Jake Sehreier)
主演:卡拉‧迪樂芬妮(Cara Delevingne)
   納特‧沃爾夫(Net Wolff)
英國、美國 / 2015年 / 109分 / 輔導級
禮讚:青少年票選獎最佳夏日電影
我們就像紙片人一般,活在這被菁英教育與商業主義所繪製的紙上 ...

◎ 劇情簡介

  昆汀在尚未讀小學的時候,他們家對面搬來一戶人家,這戶人家有個女兒與昆汀是同年,第一次見面時,小女孩用一種神秘的目光望著昆汀,這使得昆汀不禁對瑪歌產生一種好奇。

  但除了同學之外,昆汀並不太贊同瑪歌的一些想法,因此在學校偶爾照面之外,兩人幾乎很少互動。但昆汀發現,除了他兩個死黨拉達與小班之外,其他人似乎都對他若即若離,所幸昆汀有自己的理想,似乎也不太在意,何況瑪歌也與傑森有了交往。

  一直到快畢業舞會前,瑪歌突然闖入他的房間,希望昆汀開他母親的車子,載她去完成幾件事。這使得昆汀大為振奮。兩人去商店買了一些器材,然後打電話給傑森新交女友的父親,說他女兒正在地下室與傑森上床,這使得傑森沒穿衣服跳窗而逃,然後瑪歌要昆汀替一絲不掛的傑森拍照,然後又潛入查克的房間,剃掉他的眉毛。也因為早就用膠帶纏死,查克才無法開門追出。

  一切似乎就在瑪歌的精算中完成,但第二天瑪歌卻沒有來過學校,瑪歌的父母似乎最了解女兒,她並不願向警方提報瑪歌成為失蹤協尋的人口。

  但因為有了上次的經驗,昆汀知道瑪歌不會無緣無故失蹤,於是與他兩個死黨開始尋找線索,用錢賄賂瑪歌的妹妹讓他進入房間尋找線索,果然發現瑪歌去到紐約州的阿格羅,於是他與小班、拉達以及他們的女友蕾西、安琪拉,開著母親的車展開一千多公里的旅程。

  從奧克蘭出發,因為約定要回來參加畢業舞會,故中途只能做些休息,沒想到卻差點撞上野生動物,車子轉了幾個圈,雖然平安無事,但車子卻壞了,五個人就地過了一夜,第二天修好車又急急趕往。

  然而依推測的地址卻像破舊的倉庫,小班四人開車趕回奧克蘭,昆汀自願留下,因為他相信他的直覺。最終還是等不到瑪歌,就在他準備搭灰狗巴士回奧克蘭之際,突然見到瑪歌,瑪歌也訝異昆汀為何會出現在這兒?昆汀從談話中知道是自己誤會瑪歌,於是他有了更清澈的視野,也來得及趕上畢業舞會……。

◎ 劇情分析

  「紙上城市」這個字詞是意涵相當廣闊的,我們必須從紙上城市的真正詮釋,從而了解編導在影片故事中的放置安排,如此才能真正理解這部影片的意涵。

  有些地圖印製者為了保護自己的創作版權,防止他人盜用,會在地圖內刻意畫上一個虛擬的城市,如果別人也依樣畫葫蘆,便立刻會被察知,這算得上是一種保護自己著作權一個很好的方式,但如果現在有人開車利用衛星導航,卻查不到紙上的虛擬城市,便不免把這種紙上城市當成「鬼城」了。

  透過這種文本的主軸,烘托了這部小說或電影的主旨精神,也使得很簡單的成長電影,就有了更廣闊的視野。在原著約翰‧葛林的文本發揮下,甚至要超越葛林自己的前一部作品「生命中的美好缺憾」。

  人生在成長過程中,必須透過許多的自我思維與反省,才能慢慢踏實自己的人生。很多事不一定是傳統的順理成章,別人曾有過的事跡,不見得你也必須依樣畫葫蘆,很多自以為是的認知,到最後才發現並非如此。由此再反思,硬是強行為別人的行為預設立場或結果,到最終發現的只有自己的愚蠢。

  在未知的未來,其實都像紙上的構想,也許你可繪畫一座大城堡當作自己的目標,但紙上的城堡是隨時可用橡皮擦擦拭去的。聽起來似乎令人沮喪,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紙上的多變不也是人生的可塑性,在展望中希望一個個實現,是必須從錯誤的認知中見到了真相,才能夠有的收穫與喜悅。

  瑪歌從小就是相當獨立的女孩,她有自己的見解,因此當她離家後,她的母親知道這樣失蹤的才是真正的瑪歌,因此放棄通報失蹤人口的協尋。很多人不理解,她的母親為何會有這種違乎常理的看法?但若你像其母理解瑪歌,自然會理解其母的想法。

  世界的路途,對年青人而言都是何其遙遠,什麼才是真的?什麼才是假的?什麼是自己要追索的?而自己真正要的又是什麼?這一切都必須親自從紙上去建構自己的世界。唯有從生命真實的體驗中,才能知道生命的實相。循序漸進的方式是傳統的思維,昆汀正是如此的典型。他無法了解瑪歌內心的澎湃,她要跳出傳統的窠臼,精彩的世界等著她去闖,這需要多大的勇氣與見解,才能去身體力行?但瑪歌二話不說,她不留戀傳統的畢業舞會,她的舞池在天下四方,不必在意她做什麼工作,因為這都是生命中的其中一環。

  試著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瑪歌的未來,也有可能是失敗,甚至會遭到毀滅的命運。但這一切都是未知數,畢竟在一張白紙上,會畫出什麼樣的構圖,那只有繪畫者知道。作者在影片中,刻意壓縮了昆汀的母親與瑪歌的媽媽,也就是兩人出現的鏡頭甚少,也幾乎很少與兒女互動,這也正是編導或原著,刻意放大了這群即將進入大學的年青人。他們最終必然會做出抉擇,也開始在自己的白紙上,建構自己的人生。

  過去、現在與未來是密不可分的世界,純粹由自己的思維來抉擇。昆汀與瑪歌的性格極端不相融,但這也正是兩人相互吸引的地方。相互吸引並非一定要相愛,倒是能從對方的優點,尋找出自己學習的面向,生命最終能否精彩,都會是從這個角度而來的。

  瑪歌的鬼靈精,使得昆汀大開眼界,因為所有事情她都會預先構思完成,然後依計執行。這是昆汀從來都不敢想像的,他的心中對瑪歌充滿了驚奇,由此也引燃了他一直潛藏在心中的那股心意。

  昆汀透過線索去找瑪歌,一切的方向都是正確的,這表示唯一能了解瑪歌的人非昆汀莫屬。但當他找到瑪歌時,瑪歌是訝異的,雖然有了告白,但這並非是人生最重要的,但透過表白,昆汀才知道,他與瑪歌並非畫的是同一張圖。原來每個人心中都有著一張白紙,紙上的城市是由自己建構繪製的。

  昆汀及時趕回了舞會,他沒有說服瑪歌回來,因為他已認清自己的方向。每個人所作的選擇,沒有誰比誰高明的問題,而是當下面對的真諦。

  人生到底何時才是最重要的決擇?其實真正的答案,是每天的大小決定,都是由心直接去面對的。透過每一次靜心思索之後的抉擇,自然會讓自己趨向一個踏實的心靈世界,原本虛無的白紙,便有了更多的線條與色彩,一切的希望,也會在該有的時刻,綻放出美麗的花朵,讓自己感受到人生是飽滿而充實的。

  瑪歌的未來不能說她沒有上大學,其後的成就會輸給昆汀。這樣的比較是不應該的,但瑪歌最終會在她自己的紙上,繪製出她充實的一生,這是屬於瑪歌自己的世界,而且是獨一無二的,無人能取代她的生命力量。

  昆汀也會有自己的世界,當然也是無人能取代的,這兩個獨一無二的心靈世界,在某一個時刻有了交織,然後又各自有了自己燦爛的火花,這樣的感受與認知,實在是人生相當重要的面向認知,而透過本片使我們感受到文本的厚實與真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