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17年1月5日 星期四

切膚之歌(The Cut)

導演:法提‧阿金(Fatih Akin)
主演:塔哈‧拉辛(Tahar Rahim)
   崔娜‧蒂虹(Trine Dyrholm)
德國、法國 / 2014年 / 138分 / 輔導級
禮讚:2014年金獅獎法提·阿金
   2014年威尼斯影展評審團特別獎、評審團大獎
   2015年德國電影獎最佳電影配樂、服裝設計、最佳化妝獎
   2015年德國電影獎最佳
故事將聚焦於一個敏感的歷史議題──亞美尼亞種族屠殺…

◎ 劇情簡介

  一九一五年鄂圖曼帝國的馬爾丁小鎮,有一名鐵匠拿撒勒,他有個助手萊方對他刻意對土耳其富商提高打鐵的價錢,頗有怨言,使這使得篤信東正教的拿撒勒去教堂向神父告解。拿撒勒有個妻子與兩個雙胞胎露西妮與雅西妮,一家人尚稱和樂幸福。

  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英軍已經攻佔帝國,拿撒勒自認是鐵匠不會受到徵召,但沒想到半夜時憲兵入內,他拿錢賄賂,憲兵收了,但依然強行將他與弟弟賀蘭及妹夫法漢,擄至寸草不生的荒地,建造巴格達鐵路。妹婿法漢不幸因病喪生。

  但英軍不斷逼近,士兵便自行撤退,正在慶幸重獲自由時,卻被一群傭兵所俘,傭兵為了節省子彈,下令用刀割斷他們的脖子,弟弟賀蘭在拿撒勒面前慘死,而本是小偷卻被抓來當傭兵的梅特因不忍殺人,下手略輕,使得拿撒勒逃過一劫,夜晚梅特帶水來救拿撒勒,但拿撒勒卻從此聲帶受傷無法講話。

  兩人在半路分手,而拿撒勒獨自前往,卻被一名善良的阿拉伯商人歐瑪收留。也在這個地方遇上萊方,萊方告知他的雙胞胎女兒尚在人世,於是拿撒勒千里迢迢找到黎巴嫩,並在一百多家的孤兒院尋找。

  雖然沒有找到,但卻看到兩個女兒的相片,透過消息知道雙胞胎被介紹並嫁給古巴的有錢人,於是拿撒勒決定應徵船員,藉此登上了開往古巴的船。而在古巴他也找到了介紹人的家,他是哈瓦那的理髮師。

  只是令拿撒勒失望的是,理髮師告訴他,雙胞胎有一名逃難時跌斷腿,有錢人只要留下雅西妮,不要露西妮,但雅西妮表示若不收留兩人,她也不願留下。於是兩人又流浪到美國的一家成衣廠。理髮師為他拍了電報,但回電卻是兩人不在工廠工作。

  拿撒勒堅持去美國,透過走私集團並以50美元的代價,終於登上佛羅里達。一路沿途登上火車,並在1923年在北達科塔州當鐵路工人,因救一名印地安女人而遭人擊昏,半夜醒來,終於找到一戶人家,就在三十里外的魯索小鎮,他看到了瘸腿的露西妮,這時他才知道雅西妮因寄生蟲而病逝。最終父女兩人相依地走向雪地的遠方。

◎ 劇情分析

  人類歷史上,有較詳實記載的戰爭,是兩次世界大戰,或許由此而更了解戰爭對人類的摧殘與恐怖,導致大戰之後的「冷戰」。冷戰也許不是什麼壞事,在相互制衡下,誰也不敢輕舉妄動,從而使人類在相互的對峙中,產生了新的思考。

  第一次世界大戰,其實也是一段值得正視的問題,這次戰爭使得鄂圖曼帝國瓦解,從1300年開始的霸業,在六百年之後獲得從新的洗牌。以希臘為例,便被併吞而亡國將近七百年。

  「切」片在討論的是,這個帝國佔領的民族與國度其實相當長,種族之間雖處在相同的國度,但原有的文化與宗教卻是一種隔閡,也因為如此,看似平靜無波的社會,其實暗藏洶湧,而等情勢有了極大的變動之後,便展開了一場種族大滅絕的慘案。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人對猶太人的大屠殺,是廿世紀一項必須正視的問題,時至今日台灣一所高中的畢業慶典,模仿當時希特勒的盛事,都會引起許多國家的關注,可見這一場的歷史悲劇是多麼令人哀痛。

  但在廿世紀初土耳其對亞美尼亞人的種族大滅絕,其實也是一場必須檢視的問題,雖然土耳其否認這件事,但許多的證據是無法否認的。土裔德籍的導演法提‧阿金便以這場大屠殺作為背景,再放置一段歷劫之後的父親不辭萬里之遙,憑一股毅力終於尋得已經瘸腳的女兒。

  當這部影片在國際影展放映後,可能是主角拿撒勒因被割斷聲帶而不能講話,這使得後半段的情節似乎缺少了什麼,以致使得許多觀影者對這部影片有了折扣。但不能說話有時反而是另一種無言的抗議。因為一切的情境已經說明導演要說的一切,拿撒勒的無言反而是更悲壯的抗議。

  土耳其的極端份子,當然對這部影片相當不以為然,法提‧阿金在接受土耳其一家雜誌專訪之後,也受到了黑函的恐嚇,這更顯得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嫌疑。

  法提阿金曾制定三部曲的順序,「愛情、死亡、惡魔」三個主題分別拍了「愛無止盡」、「天堂邊緣」及「切膚之歌」。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我們擁有一顆善良的心,但那是在平和的時代,若是身處戰亂或者不平等的境遇中,人的天使心會不會變成惡魔?

  拿撒勒因看不慣土耳其的有錢人,故意提高打鐵的工資。此刻他的心其實有了變化,而他也深深感觸到自己落入心的惡魔方所,這會種下「惡」的種子,於是他急急去向神父告解。

  但在面對妻離子散的同時,他已一無所有甚至差點失去了生命,在那個時刻他參予的傭兵,正好又遇上那名富商,但他已無力救援甚至不願救援。在戰亂的世界中,人生的天秤已失了準則,剩下的似乎只有「槍」才是主宰一切的人。

  影片中的時空交待不得不用字幕交待,因為大屠殺的時間約在1915年至1917年。因主線一直在拿撒勒,而他的妻女便成了暗場人物。導演在影片中運用了兩次佛經所提的「中陰身」,這一點是相當高明的。第一次他暈倒十,是他的妻子來叫醒他,第二次在美國的鐵道上被打昏,是女兒雅西妮來叫醒他。

  正因為當時的妻子死亡了,所以才以「中陰身」的方式來叫醒他,而在佛經中有許多記載,這就不得不讓人佩服導演的見識多廣。或許在其他經典中,也有類似中陰身的記載,不得而知,但能將之放置在電影中的情境,這不是一般導演可以做得到的。

  台灣一般對電影的評論,我們暫且不談,倒是坎城影展2013年泰國的一部「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這部電影值得一提,這部泰國片的製片水平其實是相當粗糙的,如果放置在台灣的金馬獎,可能在初選就會被淘汰,但這部探索生與死問題的電影,卻拿下了當年的金棕櫚獎。

  這部影片其實在台灣甚少人能夠詮釋,若缺乏生命的厚度與真諦,自然無法了解「中陰身」的奇幻分段與生死。法提‧阿金在這兒給了我們一個極佳的示範。

  「切膚之歌」雖然評價不一,但卻讓我們更了解鄂圖曼帝國在面臨瓦解的同時,發生在三不管地帶的悲劇,除了控訴戰爭引燃的人性糾葛之外,也提供了部分「亞美尼亞大屠殺」的指控。儘管土耳其政府不斷地否認,就像當年台灣228事件一樣,終究還是會水落石出的。但就算過往的事件曝光,又能如何?畢竟一切都已成過往雲煙,也許那些悲慘的事,最終都會像沙漠中那口井中被殘害的屍體一樣,永遠深埋在沙漠之中吧?

  拿撒勒遭遇屠殺的地方,大約在敘利亞附近,而廿一世紀的今天,這塊土地似乎又再度發生相同的糾紛與動盪,歐洲難民也由此產生,相互對待的後續,永遠會有永無休止的因果關係,也許有人不相信因果論,這是屬於個人的意志與思維,我們不予置評。我們關懷的是人類永無休止的殺戮,這實在是人類最愚蠢的行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