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 / 2016年 / 81分 / 普遍級 / 記錄片
禮讚:獲邀堤川國際音樂電影節觀摩影片
素有「盲眼莫札特」之稱、韓國音樂神童柳藝恩的真實人生搬上大銀幕,紀錄片不僅拍出藝恩音樂路上的奮鬥不懈,也拍出她與父母的相互依持…
◎ 劇情簡介
韓國抱川市有一間專門照顧身障小孩的私人機構,因有一名天生視障的女嬰被拋棄,於是這對夫妻決定收養藝恩成為自己的女兒。
這個媽媽在藝恩三歲時撿回了一部鋼琴,當時三歲的藝恩,竟然聽到母親哼的歌,就能在琴鍵上彈出,瞬間「音樂神童」的外號傳遍了遠近。
或許媽媽希望,成為演奏家也許是天生目盲的藝恩唯一的出路,因此在百忙中訓練藝恩,並希望帶她去比賽,結果藝恩並沒有得到有系統的進步。
為了讓藝恩能更上一層樓,媽媽聯絡了藝術學院的教授周聲惠,教授指出她確實有音樂天賦,但只憑聽力與聽覺,應該按部就班,母親親自督導藝恩開始練琴,彈錯了就給予處罰,藝恩也難過得哭了,因為她個子小,雙腳夠不著地,也不停地晃。
終於到了比賽的日子,母親帶藝恩去首爾藝術中心參加比賽,她彈了巴哈的曲子,初賽就遭淘汰,這使得藝恩這位神童陷入迷失,雖然是兒童節,但她不聽外界的聲音,也不想彈鋼琴,甚至她問媽媽到底是真媽媽或假媽媽?雖然她知道自己是養女,而媽媽說難道她看不出媽媽是多麼愛她?藝恩才打消了這種懷疑。
雖然如此,藝恩還是會懷疑為何自己會看不見?母親也親自安撫她。而她的養父因當年車禍受傷,故每天以輪椅代步,而且吃飯也必須由妻子餵他。父親很感激母親,但他也開始訓練藝恩拿著白手杖練習走路,甚至要她走下斜坡去碰觸湖中的水。有一次她獨自走路,但媽媽把手放開,讓她一個人在庭院中迷失。
藝恩有時也會撞到橋,但父母告訴她有草其實也是安全的。只是經過的大卡車鳴起喇叭聲,都會讓藝恩大驚失色。但藝恩很喜歡女人與鳥兒的聲音。透過介紹,年輕鋼琴家李真昱決定以說故事的方式表現在琴鍵上,譬如下雨了,他們會去躲雨,而故事主軸便由「白雪公主」的故事開始。終於兩人合寫了一首鋼琴協奏曲,在比賽中,藝恩最終得到了名次,藝恩終於在韓國的樂壇上,站定了一個成功而重要的神童的地位。
◎ 劇情分析
有關視障者電影之敘述很多,而音樂與視障之間的關連性也有更多的連結。但「琴鍵上的奇蹟」則是少數能夠有強大渲染力的作品。
很多人會很困惑藝恩的音樂天份究竟從何而來,韓國人稱她為「女莫札特」再世,那這個「再世」便是以輪迴之說來詮釋。
事實上人死亡之後,會帶著「習氣種子」去到來世,如果你有感覺到什麼事情做起來會較得心應手,那表示在過去世你也曾經學習過這種技巧,但也不見得那一世擅長的東西會帶到這一世,因為這也是業緣的因緣,若無因緣,將會從事另一種的技巧。畢竟人生一世稱為分段生死,而出生的目的正是來償續業緣,而在這一世中也造就了我們學習的契機。
藝恩是個天生的視障者,但她在母親子宮內由第八識「大種性自性」開始製造出生色身時,五根中的眼根出了問題,故出生後便成為視障。眼根之所在稱為「內相分」,這其實也是我們真正生存感受之處,也就是我們所看見色塵,其實是我們「阿賴耶識」所變現出來的,簡單地說,外面的色塵我們其實是看不見的。因為有物質的法是有色的法,而眼識與意識覺知心都是心體,心體不是物質,故物質不可能跟物質的色塵相接觸。真相是一定由具備「大種性自性」的「阿賴耶識」變現一個似有色質的「內色塵」,我們的眼識心才能看得見。
這是從「唯識學」來解釋為何有人會是天生視障的緣由。但雖然喪失了眼根,其他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反而會更加敏銳。甚至會以耳根與深根來替代。這也是為什麼藝恩在音樂的表現中,幾乎以「聽」為重要的表現,並將之運用到身根所表現的手指上。
很多音樂家從小就被強迫背譜,以利將來演奏做準備,本片中的藝恩卻在年青鋼琴家的特殊教導下,以自己心靈的感受來重新詮釋「白雪公主」的故事,或者說她以琴鍵來解釋自己的感受,這是最真誠的音樂極緻表現。正如要彈貝多芬的「月光曲」,若不了知當時貝多芬的內心世界,又如何去呈現月光曲的精華呢?
如果會彈琴只是按譜彈奏,那很容易流於匠氣,真正的藝術家,應該懂得在任何時刻都能以自己的認知觀點來重新詮釋。猶如一篇小說要改成電影,也必然要以全新的觀點編排,依樣畫葫蘆的改編是無法獲得青睞的。
藝恩的母親是個相當奇特的女人,她嫁給先生時,先生就已經車禍坐輪椅,但她依然堅持嫁他,就算每餐必須餵他吃飯、照顧他的生活起居,她也絕無怨言。她丈夫也曾在鏡頭前表示慚愧,他說換成腳色對換,他一定也不願這樣做的。
藝恩的母親帶給藝恩的訊息,並非全部來自憐憫,而是「愛」來對待。可憐的藝恩甚至還懷疑真假媽媽的問題,但在母親的愛浴下,藝恩感受到父母對待她的真愛。這也更能激起她一種堅強的鬥志,從而在生命過程中,逐漸開啟創作的能量。
當然藝恩的天賦,也得到正規的音樂學院一些專家的支持,這才能在極度艱困中的環境,突破萬般的困擾,並在音樂演奏會中贏得屬於她的光彩。
藝恩雖有過人的天賦,但卻也不是就一帆風順,第一次去比賽時就沒有得到名次,這使得藝恩受到相當大的打擊,甚至一度想放棄接近鋼琴。
其實人生都會有一些困頓與挫折,這並非只限定在視障者,就算是明眼人也都會有各自的試煉,若沒有這些試煉,人生怎麼可能會有燦爛的花朵。生命總是需要真正的面對,才能真正反應出本身的實力,力有未逮,那就用更努力的方式去經營。想想一個人如果都是一帆風順,那沒有失敗的經驗與嚐試,這會是多麼平淡的生命。
這部紀錄片依時序來看,應該花費多年的時光才能完成,在剪接方面,父親的比重較少,但也有一場相當動人的情節。父親要藝恩走向水池,在斜坡中去感受乾地到濕地的過程,然後再往下走的水,就成了藝恩的危險地帶。爸爸是用心良苦,因為若不如此,藝恩怎麼懂得如何珍惜自己的生命。
不僅如此,媽媽也將藝恩放置在一個空地上,只給她一隻白手杖,要藝恩自己測試獨行。這也是藝恩這一生中,必然要去面對的問題。因為「聽音辨位」也是視障者應該具備的本能,否則無法辨別方向,更別談要獨自前往任何目的地了。
台北的捷運系統,是對視障者有著最善意的交通工具,只要有人帶視障者到捷運站,透過站員的移交,幾乎都會將視障者送到目的地。這一點,相信很多視障朋友都有類同的經驗。
「琴鍵上的奇蹟」帶給我們許多省思,當一個人某種器官有障礙時,其實並非是世界末日,上帝如果關上了一扇門,其實也都會再開一扇窗。問題是我們在當下的認知是什麼?機緣也許很重要,但若沒有後續的努力,天才依然是無用武之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