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 / 2009年 / 109分鐘 / 保護級
禮讚:2010 坎城影展最佳影片金棕櫚獎、倫敦影展、紐約影展等
以動人的鏡頭美學,探索靈界秘密…
◎ 劇情簡介
波米的腎臟出了問題,他似乎自感來日無多,於是搬回鄉下的農場,在這兒有個寮國的青年阿嘉照顧他,但阿嘉要去寮國,因為他將在那兒娶妻生子。於是只剩波米的小姨子阿珍及一名青年阿東留在農場。
這個晚上他們在吃飯時,已經去世十九年的妻子阿惠出現了;而波米很早就死亡的兒子波松,竟然也出現當場,雖然波松全身都是毛像一隻黑猩猩,但大家都不以為意。波米問阿惠,他燒給她的東西有收到否?
阿惠說房子外面有許多髒東西,似乎與波米即將死亡有關,而波松在六年前就失蹤了,因為以相機拍到生靈,於是入山找相片中的生靈,沒想到現在也變成這個模樣。
波米認為自己會因腎臟出問題而面臨死亡,是因為當年殺了太多的共產黨,說來這應該是報應。而波米似乎也讓自己融入過去的時空,他似乎看到自己是一名臉部有殘缺的公主,她在轎行中與一名轎伕有著不為人知的愛意。但她卻被送到瀑布下送給魚神,而會說話的土虱魚不僅誘惑了她,也鑽入她的下體完成了交媾。
波米又回到農場住處,她擁抱著妻子阿惠,阿惠說天堂是不實在的,做鬼也沒有自己的屬地。波米欲把遺產給阿珍,然後隨阿惠到森林的洞穴中去尋找生命的起源。阿珍的腳雖不方便,但還是跟大家進入洞穴深處,在這兒眼睛睜開都看不見,但適應後,他們覺得這洞穴像極了子宮,而穴底的小水池中有著悠游的小魚,波米從心中湧起一股熟悉的感覺,他堅信這兒一定是他生命的起始點。波米總覺得自己會被猩猩抓到,果然在森林暗處埋伏著許多黑猩猩。
波米終於去世了,阿東也出了家,阿珍與女兒小蓉在算著奠儀。但著和尚服的阿東突然來訪,這是違背戒律的,不得已只好趕緊讓阿東進來。阿東脫下和尚衣服說他要洗澡,而洗完澡他卻穿起了便服,甚至要求阿珍與他一起去歌廳唱歌。但事實上阿珍與小蓉是一直在家裡看電視,而這一切又似乎好像阿珍與阿東朝另一個方向而去,因為從波米的角度來看,這一切很熟悉的人與事都會慢慢消逝。
◎ 劇情分析
人生五大苦:生老病死苦,其中死亡是最令人惶恐與困惑的,因為就一般人的觀點而言,死亡是一種未知,全然無法掌握的未來世界,只能一味地逃避,古人忌諱談論死亡,孩童若不經意提到死亡,大人則不斷以童言無忌來自慰,但就算不去談論,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其實就已經注定死亡的日子了。
很多文學或其他領域的藝術家始終對死亡這個議題提出看法與詮釋,雖然有著不同的層級與見解,但始終很難得能有一套較有系統的說詞,而「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則是在詮釋死亡這個議題的電影中,有著較為令人驚艷的一部作品。
如果從傳統的敘述觀念去看待,「波」片是違背一般閱讀電影的習慣,很難一下能夠理解這部略顯詭異的電影。導演在面對死亡這個議題時,其實採用了一種「段落」的現象敘述。換句話說佛家所云的「分段生死」中,編導將焦聚全部放置在「中隂身」的段落上。
從生到死是一個分段生死,而進入正死位後,人的本際真心與意根末那將會再生出第一次的中隂身,而中隂身的壽命只有七天,在第一次中隂身死亡後再生出第二次中隂身,但這種現象只有最多七次的機會,到第四十九天必然會再重新去投胎。
而中隂身的情形依「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卷二閻羅王眾讚嘆品第八中的敘述:「是閻浮提行善之人,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鬼神,或變作父母,乃至諸眷屬,引接亡人,令落惡道。」這種情形與廿世紀美國雷蒙.穆迪醫師的「幽冥之間」敘述是一致的,只是佛家的見地多了一層詮釋。
人在面臨死亡後昏昧無主,此時必然有死去親友來接引,這種溫情主義是很少有人能夠抗拒的,若以世俗的眼光去看則為親人團聚,殊不知此乃天魔幻化而成的誘惑,以期亡靈不脫出六道輪迴,因為六道輪迴的眾生都是他化自在天的天魔波旬的眷屬。
「波」片從整體的概念詮釋不難看出,整部影片其實都是波米自知罹患癌症而不久於人世後便陷入彌留狀態甚至已進入中隂身的景況,如此就能了知為何波米在見到死去的妻子阿惠以及變成猴靈的兒子時並無困惑或驚恐的情形,因為波米的「我」只剩七識末那及八識阿賴耶,而七識只能攀緣作決定,卻因缺乏第六識的意識思考,因此猶如夢境中的各種光怪陸離的情形一點也不懷疑與困頓。波米口中自責會得腎臟病洗腎渡日均因當時在戰爭中殺了許多人的緣故。這也無形中透發了佛家的精神,從而解釋了這一段人生終結前的虛幻與真實。
死亡是一種絕對的真實,但因如來藏與七識末那都是「心」,因此從電影必須具象呈現的角度而言,確實是必須以「虛」的角度來並現,因此原本不該共同出現的人物與影像便自然地被交揉在一起了。看似魔幻寫實或者是一場神話,但卻是一般人極力想探究卻不得其門而入的情境現象。
情節與時空一再跳躍而不連結,這正好是夢境中的現象;也就是第七末那識的特質。公主下嫁魚精的故事是波米不知多少世之前的記憶,但卻也是人一直在六道輪迴中的「慾望」真相。不管是男是女,這股情慾的牽絆將是不斷輪迴的主因,而人與魚的區別純粹是世界人為的施設分別,就生命主體的現象而言,任何生物是絕對沒有分別的,於是編導讓人與各種動物同一時空出現,或講話或不講話,有時合於邏輯;或者毫無章法,但這種現象卻也精準地呈現中隂身的情境。
過去有多少世?這是無可計量的,而其中發生了多少你自己必須作過決定的事?這也是無法計量的,但這並不表示過去的這些業識早已隨風而逝,其實每一次的決定會成為業識種子而存放在阿賴耶識之中,換言之,你今生的長相與性格正是累世業識種子的具體表現。每個人的阿賴耶識本質是完全一樣的,但卻因累世第七末那不斷攀緣的結果而成就現在的你以及你面對的世界。
泰國是個佛教盛行的國度,不論大乘或小乘的佛教觀點,輪迴的觀念是全然一致的。佛教傳入中國甚至到台灣之後,輪迴的理念早已滲雜了道教的教義與觀念,而其整體給人的概念便多少有了一些的不同。譬如說人死後會有一處孽鏡台,面對鏡子便會照出自己過去所作所為。「幽冥之間」也曾提到這種情形,但大部份又活過來的人的敘述均以「電影」來形容。
這面鏡子或者電影其實依唯識學的角度而言,正是自己的第八識本心如來藏。就算以鏡子來形容,我們可以瞭解鏡子可以映照萬物,但鏡子本身並不自知這種作用。從這個角度回頭來看維摩頡經中的名言:「法離見聞覺知」,有智慧者當會剎那了然一切真相的。
以現象界的電影手法呈現超越現象界的分段生死,這是必須有相當的智慧與勇氣的,如果將心的意境全面映象化,其實也會令人毫無頭緒;但若全面現實化,則又容易流於表相的粗糙。「波」片的編導選擇了另一種折衷的抉擇,也表現了電影藝術的另類象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