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2024年5月30日 星期四

觀紀錄片〔我父英風〕的感想

  紀錄片所敘述的不外乎人,事,物的呈現,或者是三個主題同時併現。加拿大二十世紀被譽為十大鋼琴家的顧爾德,他們很驕傲的以紀錄片來敘述他的事跡。甚至以演員來呈現他們的國寶,然後以三十二極短篇來連結顧爾德的一生。因為拍攝時顧爾德已經去世,所以藉用這三十二的短片來呈現他的一生。重要的是他們曾以這部紀錄片來参加台灣金馬獎的觀摩影片,而且是連續三年的参與,於是台灣的影迷藉由ㄧ部偽紀錄片來了解ㄧ位藝術家是如何培育而成的。


  前幾天有幸受到王亞維君的邀請,在真善美電影院觀賞由他擔任製片的紀錄片〔我父英風〕。認識亞維是在公共電視草創時期,現在已經轉任到政大,這回擔任〔我父英風〕的製片,應該也不是意外。在他統籌的作業流程中,這部紀錄片也像〔顧爾德三十二極短篇〕一樣,因楊英風先生已經辭世,這部影片要用什麼方法呈現,這便考驗著整個製作團隊。

  知道楊英風先生這位雕塑家,是在日本舉辦世界博覽會時,由貝聿銘設計了中華民國館,當時他設計兩棟有白色三角形的建築,連外面的中華民國四個字也是白色的,我們的官員認為太單調了,遂擅自將中華民國四個字漆成紅色。當貝聿銘見到自己創作被修改後大發雷霆,然後才再改為白色。而貝聿銘自然是有他的見解,他認為若在館前能呈現一件雕塑品,而這件雕塑品必須具備中華民國的特色,遂邀楊英風先生來参與。

  楊英風先生的鋼材系列於焉誕生。他以鳳凰系列來來表現,使得楊英風先生揚名世界,而我也是在這時刻認識了藝術家以鋼材征服全世界,他作到了以鋼材的反射,由此產生因鋼材有鏡射的反射,由此雕塑品由於鏡色道理,使得他的作品呈現多重的意義以及更深度的詮釋。從此在台北街頭許多大型的鋼材作品出現,楊英風三個字立即深植人心 。

  一名偉大的藝術家貴在詮釋,而這份詮釋不僅能感動人,而從他的作品更能影響人心,從而由作品去體悟作者獨特的特質,並深深陶醉在藝術品的溫薰。我很慶幸此次能在首映會中見到這部紀錄片,從而對楊英風先生有了更深的認識。

  在這部紀錄片中,相當特殊的是他的女兒寬謙法師,他的女兒告訴他要去出家情節,楊英風並沒有反對,反而以ㄧ種出世的精神與女兒對話,而這種謙虛又包容的愛讓我們更加了解藝術家的內心世界。

  〔我父英風〕是ㄧ部費盡苦心的傳記文學,在他ㄧ生的遊走,始終將創作精神顯得如此執著與和協,我們欣賞他的作品就猶如看到一面鏡子,楊英風先生提供了他的雕塑作品,也提供了我們更多照鏡自省的機會,就猶如〔世界身心如幻觀〕的感動。

  〔我父英風〕是近年難得的紀錄片,也重申台灣ㄧ位相當傑出的國寶級人物,他因為這部紀錄片而重新活過自己,也使得觀眾在影片結束後對人生有了更多的領悟。

2024年5月22日 星期三

幸福知音(Hear Me Out)

導演:帕斯卡.艾勒柏(Pascal Elbe)
主演:桑德琳.齊柏琳(Sandrine Kiberlain)
   帕斯卡.艾勒柏(Pascal Elbe)
法國 / 2022年 / 93分 / 普遍級
禮讚:演而優則導的帕斯卡曾兩度入圍凱薩獎,將自身聽損經歷搬上大銀幕
在逐漸寧靜的世界裡,讓我聽見你...

◎ 劇情簡介
  
  安東因漸漸聽力喪失,但他自己並不清楚。譬如說安東與一名律師女友睡在一起,女友小聲的問他,如何使他興奮,安東完全沒聽到,女友氣得半夜離開安東的房間。從此斷絕雙方的關係,但安東一臉狐疑,但女友已經沒有興趣的離去。
  
  而每天早上安東也聽不到鬧鐘聲,反倒是樓下的克萊兒上來抗議,她認為安東是故意的,鬧鐘聲使得她的女兒常做惡夢。但安東並不清楚原因,心想為何那麼多的人對他都是惡言相向。
  
  安東是個老師,他與學生們也會有著相同的問題而無法溝通,就算與同事間也都是如此,後來他去檢查,醫生才告知他聽力逐漸喪失,但有一個補救的辦法,就是裝一具助聽器。裝好之後顯然四千多歐元的助聽器,讓他的人生完全改變  。
  
  譬如女同事在咬洋芋片,那種聲音好像被放大,使得安東也漸漸融入這個世界。但他掛助聽器的事並不願意讓人知道。
  
  有一天他見樓下的女孩孤單地坐在門口,於是他前去關懷。原來女兒醒來,媽媽卻在客廳沙發睡得很熟。安東便做了午餐,給這個似乎不會講話的女孩,因此他們的距離彼此拉近了。克萊兒醒來發現有人進來過,後來知道是安東,憤怒地上樓指責安東究竟對她女兒做了什麼事,因為女兒薇雷特平常不會講話而且不搭理別人。
  
  後來經過解釋,克萊兒似乎也瞭解真相,所以主動向安東道歉,並且一起晚餐,共渡了一個難得的夜晚,但克萊兒此時已經要搬家,因為她的工作是景觀師,因此住在鄉下的植物培場。
  
  安東本來與克萊兒約定,要去拜訪克萊兒與女兒薇雷特,但安東卻因母親一人獨居在海邊而失約,克萊兒很失望,雖然告知安東她的手機,但安東只聽到前面,後面四碼沒聽清楚。
  
  安東最後去問克萊兒的姊妹,她先生大聲告訴他後四碼,安東拜訪克萊兒,也使得薇雷特能夠開始與他人互動,安東與克萊兒終於發現他們是相當登對的一對。

◎ 劇情分析
  
  每個人在母親的子宮中,受精卵分裂為右腦與左腦,而這兒有太多的神經系統。包括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觸及意識。這些神經系統,在出胎之後,就會成就我們器官所依存的工具,因此如果在胎兒這些神經系統都沒有問題,出生後就能成就十八界的功能。
  
  如果有關眼識的神經出了問題,那出生之後便是視障者;如果是有關聽覺的神經出了問題,那出生後便是聽障。但如果神經系統沒有問題,是在耳朵出了問題,那便是後天聽障,其它的功能也是如此。
  
  安東是個高中歷史老師,但他的聽力卻逐漸喪失而不自覺。因此早上永遠聽不到鬧鐘,反倒是吵到了樓下的克萊兒。耳朵的失聰會讓我們處在一種極端的世界,耳朵正常的時候我們能聽到各種聲音,如果懂得一些修為,這些聲音其實是都聽得到,粗質境與細的質境在聽過之後,應該要放掉,不要讓他留在耳朵內。楞嚴經裡第二十五位菩薩觀世音所修的「耳聞圓通章」,文殊菩薩評為與娑婆世界眾生最有緣份,因此楞嚴經一共十卷,整個第六卷便是觀世音所敘述的修行方便法門。
  
  如果耳朵的構造在後天中慢慢損傷,這確實是一件令人傷腦筋的事,但如果是真的如此,其實也不是壞事,換個心情來看待,四周完全鴉雀無聲,那是何等寧靜的境界,當然也就更能專注在其他事項上。愛迪生也是耳朵受創,因此他能更專心在他的研究之中,一生就發明那麼多的事物來造福世人。
  
  但這是入世與出世的問題,因此便容易產生衝突。當別人叫你的時候,你無法聽到,但別人會認為你目空一切,因此日後便對你有了負面的評價。
  
  帕斯卡是一名演員,他本身就慢慢發現聽力的問題出了狀況,因此就以自己的經歷從而寫了劇本。因此導演之職也落在他的身上,在這部影片中所有的具象趣味的點子,其實都出自他自己的親身感受,
  
  安東慢慢知道自己的耳朵出了問題,但他卻不願意讓別人知道。畢竟他只是五十歲的年齡,不像一般的老人也都有耳背的現象,所以跟老人家講話必須大聲一點,這一點一般的年輕朋友是無法瞭解的,甚至也因此而對老人有了更惡劣的印象。但別忘了,老人也曾經有過年少之時,而少年最終還是有老的一天,只是那時候才知道這道理,就顯得太沒智慧了。
  
  安東慢慢發現自己周遭一切,漸漸離他愈來愈遠,因此回家後立刻把音響放到最大,但這也因此使他成為鄰居的公敵;為了構成平衡現象,便創造了克萊兒的女兒薇雷特因受到父親去世的打擊遂從此不再講話,問題是壓抑在心中的苦悶隨著夜晚的夢境一一顯現,因此常做惡夢而大聲的驚叫。
  
  人活在世上都是帶業而來,反應在其中便是日常的挫敗,便是引爆業力。換個角度說,人在世上是必須經過試煉的,一生中的成功與失敗,便猶如學校,所以有人說人生像一所學校,因為人一向都不完美,因此必須從一生中不斷地學習,這也能看出這個人在世上的反應,如果能夠完美解決,那就是得到這些業力的諒解。一部電影「五個在天堂遇見的人」談論的就是這種漸漸取得諒解,而每個等待你的人在告知你源頭的事由,最後便取得諒解,而靈魂則可安心地離去。
  
  安東的生活世界還算不複雜,他是一名歷史的高中老師,但與同事之間也有太多的糾葛,原因是安東並未察覺自己的耳朵的問題。別人講話,他回答便失去了交集,在古時候這沒辦法改善的,像在現代醫療器材相當發達,各種單位針對個案去研發產品,使得現代人生活便有了實質上的改變。
  
  像天文學的教父「霍金」晚年得到肌肉萎縮症,由於霍金對世人而言,是相當的重要,因此很多的專家集合起來為他打造了一架只要他用想的,就會有個人替他表達的輪椅,這架輪椅也延續了霍金對後世的影響。霍金生前很感激製造這輛輪椅的人,唯一不滿意的是替他講話的是美國德州口音,因為霍金是英國人,這當然是霍金開了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玩笑。
  
安東的麻煩其實並不嚴重,但這個影片是導演自己的日常,猶如從一本日記本中記錄了耳背的因果關係,換句話說這是安東的問題,如果不努力清除和解決,那情況會愈來愈嚴重。安東決定直接去面對他,改變過去在課堂上自顧的上課,對學生產生了疏離。
  
  世上其實是一體兩面,有負面的、有暴力的一面,但這兩件對立中其實都可以相互調整的,這是牽扯自己面對世上的一切究竟了解多少,能夠將負面和暴力的一面化解,不再讓惡的種子種下自己的心田,因為那將影響來世的生命。
  
  這雖非於本評論有關,但其實是相當重要,況且也會影響到人的個性,也就是習氣種子,因此我們每個人會長得不一樣,每一世的長相也長得不一樣,也因為如此,便促成了克萊兒與安東之間的姻緣,也成就了這部電影的喜劇元素。

越界分身(Madeleine Collins)

導演:安托萬.巴洛(Antoine Barraud)
主演:薇吉妮.愛菲亞(Virginie Efira)
        奎姆.古鐵雷茲(Quim Gutierrez)
法國 / 2021年 / 102分 / 保護級
禮讚:薇吉妮愛菲亞本次攜手西班牙影帝奎姆古鐵雷茲、柏林金熊獎
   導演那達夫拉匹,共同演出新作《越界分身》於威尼斯首映備
   受好評
故事主角是誰,來自哪裡,要去哪裡,於是如此這般那樣遇到很多事,最後成功或失敗或原來如此。然而, ...

◎    劇情簡介

  一個女人叫茱蒂,她的丈夫是一名指揮家維梅爾,但有兩個孩子並不是她生的,她的工作是現場翻譯,因此她必須常常出差。丈夫也必須四處演奏,因此見面的機會很少。茱蒂離開丈夫時,大部分是往瑞士,因為在那兒有一個她深愛的男人亞柏杜,她有一個女兒妮妮,雖然不是她生的,但從小就由他照顧,女兒始終相信她是媽媽。

  亞柏杜與茱蒂並無婚姻,而在這兒她具有另一個身份她叫瑪格,因為瑪格的妹妹是亞柏杜的妻子,但生下妮妮不久就死了,因此瑪格就成了亞柏杜的伴侶,亞柏杜知道她是有丈夫的,他要求她與梅維爾離婚,但瑪格總是藉故拖延。

  茱蒂的身份使她活在高級的生活中,而瑪格的身份又使她沉醉在慾望之中。她樂此不疲,四處遊走的現場翻譯使她的兩種身份不被揭穿,但亞柏杜漸漸不耐,隨著女兒漸漸長大,這使得亞柏杜又有了一個女友克莉絲汀,但瑪格卻也無可奈何,而且在維梅爾家中的大男孩,有一次聽到茱蒂講電話時,說的甜言蜜語,讓大兒子感覺母親已經出軌,茱蒂雖然費盡口舌,極力辯解,但大兒子始終抱持懷疑的態度。

   終於亞柏杜忍不住打電話給維梅爾,告訴他茱蒂利用出差到義大利、西班牙等地,但其實都到瑞士。但維梅爾相當愛茱蒂,他要求茱蒂好好待在家中,照顧兩個小孩,但茱蒂表示她無法做到,因為她必須兼顧她的工作,但由於破綻越來越多,現場翻譯也覺得茱蒂並不適任,紛紛打電話來解約。

   由於茱蒂難忘妮妮,所以開車去瑞士,沒想到超速被警方留置,但她身份證明只有圖書館借書證,而她的身份是瑪格,警方查出馬格已經於三年前死亡,不得已只有承認自己是茱蒂,而且由妹妹的公公來保釋出來,但瑪格這時反而挾持妮妮,但因妮妮這時已經對她不信任,甚至不承認她是母親。此時茱蒂或者瑪格都感覺兩種身分都混不下去,於是打電話給寇克,寇克替她偽造身份,但茱蒂並不愛他,寇克希望這回她能換個響亮的名字,於是這回給她的身份是麥德琳.柯林斯。

◎    劇情分析

   現實中人只有一種身份,但有的人卻擁有多重身份,我講的並不是有關間碟,他們需要多重的身分以便能夠在危機中脫身。

  茱蒂她與指揮家梅維爾結婚多年,育有二個男孩,但劇中並未交代,是否是她所生。但她也深愛著丈夫,深愛著兒子,深愛著家庭,因為那個家庭因丈夫是知名指揮家,所以來往的家庭都是上層人士。於理而言,茱蒂應該是相當幸福的人。

  茱蒂的工作是現場翻譯,這必須要具有多國語言的天賦,茱蒂曾在一次翻譯中,對於臺灣與中國也並不清楚,她在現場做了多次的修正,我沒有想到臺灣的問題,竟然會出現在這部作品中,確實是令人訝異。

  茱蒂謊稱她工作的地點遠在西班牙與義大利,但其實她去的地方是瑞士。那本來是妹妹與妹夫的家庭,因妹妹在生了妮妮之後過世,她順理成章地承接妹妹的位置,而且把妮妮當作親生的女兒,久而久之便與妹夫亞柏杜有染。亞柏杜原本是個司機,後來失業,茱蒂便運用自己的關係,介紹他進入一家博物館工作。

  茱蒂在瑞士以瑪格的身份出現,亞柏杜也不喜歡這種不正常的關係繼續,他要求瑪格與梅維爾離婚,然後他們可以組成一個美好的家庭,但瑪格始終認為時間不成熟,等時機一到,她自然會解決。

  這樣遊走於兩端的情形,在男性方面似乎比較多,以劇中茱蒂這種情形,實在少見。嚴格地說,茱蒂常遊走兩端的情形應該屬於精神方面的問題。尤其亞伯杜是自己的妹夫,這種逾越親情的姐妹,一開始是覺得妹妹忽然離世,她是帶著憐憫的心去照顧妮妮,取代妹妹的地位,這是可想像的。何況那時亞伯杜其實也有一名女友克莉絲汀,或許她與瑪格比較下來,顯得有點老態,但瑪格以姐姐的身份使得克莉絲汀有種難以言喻的自卑。說什麼時候也不願入內。

  這種關係會因為時間的轉移,出現絕對的變化,因為時光輪轉,孩子會長大,而大人會趨向老化,這難免會在人的對立中漸漸有了變化。茱蒂一頭栽入對妮妮的世界,她為她講故事,而妮妮也在她的身上漸漸感受深刻的親情,所以表相上來講,前面的情況使得瑪格名正言順地取得媽媽的地位。

  但在維梅爾這個家中,她的大兒子喬瑞慢慢發現母親確實有問題,在偷聽到的話中,她對電話的另一端說「親愛的」,逐漸長大的喬瑞發現他的家庭,被一種看不見東西所撕裂。於是全家開車中,他突然打開車門,想跳車來發洩。

  梅維爾究竟知不知道茱蒂的行為?這個問題是明顯的,他屬於高層人士,離婚對他而言,可能有說不出的苦痛,但維持原狀起碼是較為妥當的。茱蒂也明知她的謊言連她自己也不相信。她在要離開時,曾問梅維爾難道都不知道她的謊言?梅維爾一句話也無法回應,因為某種角度而言,他是縱容,極力維繫的家庭,最終落得妻子堅持離開。

  但在妮妮這邊,似乎因為這種情況不合乎女兒的期待,加上克莉絲汀漸漸贏得妮妮的心,瑪格不得不抱走妮妮,但不管她如何安撫,妮妮此時已不認瑪格的身份。在樹林一陣陣的追逐,在臨時旅店都必須用雙倍的錢才能入住,因為她沒有身份證。

  瑪格這名字是否就是妹妹的名字,因為她因超速被警方留置時,不得已供出她是茱蒂,但必須由親人來保釋,所以由亞柏杜的父親來保釋她,老人家看在眼裡,他知道瑪格為兒子及妮妮已經付出很多,而現在狀況有了改變,所以老人家勸她回去找梅維爾,但他不知的是梅維爾那個家她已經回不去了。

  確切是茱蒂已經走投無路了,她去找一個神秘人物寇克,這是她以前認識的朋友,而且是非常愛茱蒂,他擅長製造假證件,如今兩個身份都不能用,於是寇克為她製造另一個身份麥德林.柯林斯。

  這個故事並沒有結束,也可能是一個開始。麥德林會不會再度飾演茱蒂一樣,再度分身到其他角色,最後一個鏡頭留在寇克的表情,這在導演一定有其作用的。

  一開始亞伯杜對於妻子的姐姐留下來照顧孩子是持贊成的態度,後來演變成男女關係,但僅是這樣亞柏杜是不滿意的,於是最後他竟打電話給梅維爾,這是造成茱蒂兩邊都不討好的情況,也就是她的雙層關係,逐漸被識破,甚至變成泡沫。

  但茱蒂背後有個為她撐腰的男人寇克,換句話說他能製造茱蒂的各種身分,甚至名字由他決定。寇克到底是什麼身份?茱蒂好像他的傀儡,由他創造出的角色,但茱蒂並沒有在互動中表達對他的感受,只有領受茱蒂送他的一個吻,但寇克只是望著她的背影,好像是茱蒂完全在他的掌控中,這個角色才是真正值得探討的。

  越界分身呈現了茱蒂的雙層身份,也許這是一部有關心理的影片,但在關鍵時刻我們又看到主角的冷靜,這些都是我們所困惑的。

2024年5月10日 星期五

抓狂養老院(Retirement Home)

 

導演:湯瑪斯.紀倫(Thomas Gilou)
主演:凱夫.亞當斯(Kev Adams)
   丹尼爾.普列沃斯(Daniel Prevost)
   傑哈.德巴狄厄(Gerard Depardieu)
法國 / 2022 / 98分 / 保護級
禮讚:2022法國國片票房亞軍,法國諧星凱夫亞當斯自編自製自演作品
一名孤兒走向犯罪生活,被判在養老院接受社區服務並與人發生衝突的故事…    

◎ 劇情簡介
   
  米蘭諾從小住在孤兒院,與沙米住在一起。沙米比較勤奮,長大後考上了律師,而米蘭諾不但生活委頓,甚至四處欠錢,但兩人依然住在一起。

  米蘭諾在超級市場工作,但遇到一位偏執的老人,雙方爭吵,導致米蘭諾失去工作,且被老人控告,於是被判有罪,需到老人院為老人服務。

  米蘭諾在養老院認識了以前開餐廳的西維兒,年輕的黑人花瑪麗,還有喜歡泡妞的西門,也有教有氧舞蹈的阿班,更有以前的拳擊手李諾,還有米雪太太。護士瑪莉第一天教他換床單,雜夾著尿屎讓米蘭諾差點崩潰。而老人院的負責人飛鴻以及他的手下扼腕,警告米蘭諾只要被警告三次就必須回去,包括不准遲到,但米蘭諾總是遲到,因此得到院長的警告。

  有一次回家後,債主蒙賽夫帶手下來要債,米蘭諾無錢可還,結果挨了一頓揍。回到養老院後,老人們對他相當關心,結果一致推選李諾教導他拳擊,但米蘭諾發現李諾要他幫助小便,這使得他極度排斥。

  李諾要他在休息時間來學拳,果然在他教導下,米蘭諾大有進步。而米蘭諾最擅長的是遊戲機,他也教導李諾怎麼玩,於是李諾終於明白年輕人為何會沉迷在遊戲機裡,因為他也無法自拔。

  老人中有一位艾德蒙患有失憶症,事情才剛做完,他立刻忘記。有一名女子常去找他做愛,因為他明天就忘記了,而她每次都假裝女明星,因此每次都可以成就好事,而米蘭諾在李諾房間內發現一筆錢,但他不動心,李諾這才知道米蘭諾這孩子心地其實還不錯。

  米蘭諾終於擺平了來要債的人,但沒想到當晚李諾心臟病突發,同時米蘭諾也發現一個袐密,為何養老院都收留沒有子嗣的人,他潛入辦公室拿了一些資料,發現院長是要強佔這些人的財產,但米蘭諾也被趕出養老院。米蘭諾與沙米討論,兩人決定將院內老人全部救出,事後他才知道李諾替他還清債務。最後把老人寄放在孤兒院當中,每個人各司其才,市長並為其更名為李諾瓦爾坦教養院,在這兒每人都能活得更自在。

◎    劇情分析

  法國的賣座影片「抓狂養老院」的編劇凱夫亞當斯能編能演,他寫了這個劇本,而且由自己演出失敗的魯蛇–米蘭諾,在法國就有不錯的票房,並結合「大鼻子情聖」的男主角傑哈德.巴狄厄同臺演出,且在上映之前,一本法國小說「掘夢者」也揭露了法國的養老院同樣的問題,但這並非是巧合的問題,因為養老院在臺灣也有相同的問題,只是沒有被揭露而已。

  臺灣已經邁入老年化的問題,因此就延伸出老人要不要住老人院的問題。一般人若有自己房子,而且各方面能夠自理,我相信不會有人願意住到養老院。如果不能自理那住養老院則是必然,否則你必須請一位外傭,時時刻刻關心你的起居作息,偶爾還能推輪椅到外面逛逛,但這是有條件的人,條件不足如何再每個月拿出數萬元請外傭?若要家人照顧,年輕人每天上班在外奔波,哪有時間單獨照顧你?這是一個癥結點,若加上不能自理,如洗澡的部分那將是一種額外的負擔。

  臺灣的平均壽命已達八十歲以上,這意味著老人到了這種年齡,可能都無法自理,因此選擇養老院變成一種趨勢,有的人不肯去養老院,他又無法自理,他的家屬只能將他放在浴缸中,在其中大小便,家人回來時,用水沖洗,雖然這是相同方便的方法,但卻有違人性的管理。你去責問家人為何如此做,他兩手一攤,因為他也無奈,家裡沒錢,或家人不願意再另外花錢,這是發生在臺灣的真實事件。

  每個人都會老,好像過了六十歲,時光就越走越快,伴隨而來的就是老人生活,這是人必經之路,要活得長壽,但必須能照顧自己的體能。現代人都不生小孩,其實在老年的生活都是一個考驗,並非是你願意住養老院,那就能解決,有些養老院看見你不能自理,院方就表示不願收容,如果是能自己行走,萬一中途生病,院方馬上叫救護車將你送入醫院,很多的長者住入醫院以後大概就回不來了,這種情形實在不少見,因為院方他們的考慮是儘量讓院方其他入住者,能夠遠離「死亡」,以免造成更多的波折。

  臺灣這幾年推廣養老院的政策,算是有成績,像林口王永慶的養生村應該算是一個指標,但能住到裡面的人,其條件都是不錯的。臺大一位姓齊的教授也住在林口,只是前陣子已經過世了,而齊老師對養老院的批評只有一句:「這裡沒有文化」。

  其實我們的養老院都太注重在吃住方面,而文化指的是養老院除了吃住之外,應該有更多的藝文活動,其實並非沒有,但真正執行這種戲劇、音樂的演出,除了一座寬廣的場地之外,並沒有實際執行的人,這一點是相當可惜的。

  「抓狂養老院」描述的是養老院的負責人專門收那些沒有後代的人,除了能每個月向政府領一些補貼之外,等那人死了之後,依照條例院方有承接他的財產的權利,而米蘭諾只是被法院判必須在固定時間內完成義工的工作,但剛入院一切都顯得格格不入,甚至與老人們發生矛盾與摩擦。

  其實米蘭諾從小就是一個偷懶的人,與他同是孤兒的沙米後來考上律師,而他永遠不改他的個性,以至於有一餐沒一餐的,甚至還欠蒙賽夫好幾千元,因此每次見面就挨揍。而這個情形被老人發現以後反而同情起米蘭諾,甚至要求以前曾是拳擊選手的李諾教他拳擊,也在李諾的房間改變了他的命運。

  因為米蘭諾雖然見到他房間內有一疊鈔票,但最終他並沒有受到惡魔的引誘,李諾也因此發現米蘭諾是一名善良的孩子,遂暗中替他還了債。但可惜的是一切都來的那麼突然,米蘭諾發現其中的問題,因為院方收養的人都是單身漢,他潛入院長的辦公室偷拍合約,拿回去與沙米討論,果然發現太多詭異之處,但也在同時米蘭諾被院方趕走,他出門後又遇到討債的人,但這回他用拳擊將對方二人擊倒,並且興奮地打電話給李諾,李諾甚感安慰,可惜他的人生已至盡頭。

  米蘭諾與沙米合作要將眾人救出養老院,因為院方規定任何人不能外出,他半夜闖入養老院,與眾人商議,老人們都非常贊同。

  最終米蘭諾將老人救出,並跟孤兒院的小朋友住一起,為了紀念李諾,孤兒院改名為李諾教養院,而原本的養老院也被發現其劣跡,院長也被判了刑期,一切正義得以伸張。
  這些問題在臺灣也曾出現過,如以前松山療養院也曾見到路邊醉倒的人,立刻把他當作精神病,多一個人便可以向市政府申請補助,最終要經過長時間的討論才能把那人放回去。所幸這是古老的往事,現今大概沒有這種劣跡的情形。

  養老的問題,刻不容緩,現在水已淹到鼻子,希望有關單位能花更多精神來規劃,以免到時候手忙腳亂。臺灣的健保舉世聞名,相信養老的問題應該可以輕易地解決,使得臺灣變成真正的人間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