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場免費、親臨講評!這是為喜愛黃英雄老師藝術電影賞析的好朋友們準備的園地, 多年來有超過1500部以上的電影導讀分析(請點選右邊電影導讀分類的片單歷史)、黃老師的武術集錦(請點選右邊電影導讀分類最下面),如有任何的批評指教,歡迎留言與我們連絡。 感謝!!
2025年7月23日 星期三
力挽狂瀾(The Wrestler)
導演:戴倫.艾洛諾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
主演:米基.洛克(Mickey Rourke)
瑪莎.托梅(Marisa Tomei)
美國 / 2008年 / 100分鐘 / 保護級
禮讚:本片獲第65屆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米基·洛克憑此片獲得了金球獎
英國電影學院獎和獨立精神獎的最佳男主角獎
以及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提名
《力挽狂瀾》為真實故事改編,描述80年代一位美國摔角手迷失墮落退出摔角舞台,為了與失聯多年的女兒重新維繫親情,試圖重返摔角界贏回榮耀…
◎ 劇情簡介
藍迪的榔頭絕技在摔角界相當有名,但隨著年歲增長,歲月也逐漸消磨他的壯志,他的身體狀況逐漸惡化,在最後一次比賽中,對手用打釘機攻擊,致使他流血過多,雖說這危險動作是經過設計與相互同意的,但歲月不饒人,藍迪最終雖然答應後面一次重要的比賽,但終究因住院而毀約。
藍迪結過婚,並育有一名女兒名史蒂芬妮,但藍迪從她小時候就很少照顧她。在醫生的告知下,藍迪知道自己心臟作繞道手術,他自己也感知隨時都有生命的危險,因此就去找史蒂芬妮,希望能彌補自己過去疏於照顧女兒的咎責。
事實上,藍迪在一間夜店酒吧認識一名鋼管舞女凱西蒂,事實上凱西蒂也兼職陪客人上床,而藍迪就是她的客戶之一,兩人之間似乎有著一種難以說出的情懷。凱西蒂傷感時曾告知藍迪,她有一個兒子,而她的真名叫潘,而兒子的名字是詹姆森。凱西蒂就鼓勵藍迪應該主動去找女兒,所以受了她的鼓舞,藍迪毅然決然去找女兒。
面對突然出現的父親,史蒂芬妮當然相當抓狂,對藍迪狂吼並驅趕,藍迪告知他可能不久人世,因為他心臟有問題,史蒂芬妮不為所動,憤怒的趕走藍迪。
凱西蒂告訴藍迪應該要送女兒一件禮物,並陪他到店裡去買了一件亮麗的夾克,果然女兒慢慢可以接納他,兩人並約定去海邊散步,並談起以前曾在海邊遊玩的情境,藍迪更進一步約她一起吃飯,而史蒂芬妮答應了。
藍迪不再摔角時,他去找了一個工作,那是只有在假日工作的超商食品部,但後來被一名顧客認出,於是他又辭職不幹了,而與女兒約定吃飯的前一晚,因為臨時酒醉又遇上一名女人,他反而睡過頭,這一次他的女兒說什麼也不會原諒他。與凱西蒂的關係,他向她表白,但凱西蒂不相信他,走投無路的藍迪,突然感到世間已經沒有他立足之處,於是決定參加曾答應過的比賽,雖然對方表示已經無法給他酬勞,但藍迪無所謂,他只是要將他僅有的生命與力量,投注在他能發光發熱之處,那就是他最熱愛的摔角舞臺上。
◎ 劇情分析
甘地曾說:「你必須成為你在這世界上想看見的那個改變」。
在這個被佛學稱為「堪忍」的世界,從表相看人的命運有著不一樣的遭遇,也造就了每個人的命運,也許你會認為一切都是命運,所以東方人篤信算命、外國人當然也極崇信塔羅牌,這也算是算命的一種。
命運拆開則是有命與運,命是與前世的業緣有關連;運倒是可能改變,而決定更改則與善或像本劇中裡的藍迪的決心。也正是甘地所講的這句話。
真實的藍迪其實是真正在摔角界混過的,米基‧洛克年輕時是一名演員,但覺得在影視圈混不出一個名堂,所以才以「榔頭藍迪」的綽號在摔角界發光發熱,並且廣受歡迎。我們知道摔角界其實都是「演」的,事先決定由誰勝出,同時告知對方可以打哪個部位、要怎麼亮麗的激起群眾的熱血而結束。因此受傷那是可以預測的。
我們在劇中可以看到藍迪在比賽之前,偷藏了小刀片,然後暗中割了自己的額頭,以製造血腥的效果。記得臺灣第一次引進日本的摔角影片,立刻引起極高的收視率。一家西藥房因電視機面對街道,所以立刻吸引將近二十個人駐足觀賞。那時候有兩個不敗傳奇就是馬場與豬木,而據老一輩的人說,在兩人尚未出道之前,力道山更是家喻戶曉的人物,長輩還說力道山是臺灣人,其實這一切完全是傳言。
馬場身高近二0 0公分,曾在黑澤明的「大鏢客」與三船敏郎一起演出,當然他的長相並不適合影視圈,故最後在摔角界發光發亮,也算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一個出路。
劇中的藍迪在最後一次比賽中,或許是年齡的關係,終於被送入醫院,事後醒來醫生告誡他作了心臟手術,從此不能再玩摔角,一時間藍迪陷入一陣茫然,似乎人生完全陷入絕境。
這也正是藍迪陷入一個抉擇時期,他開始檢討自己,他發現自己僅剩一個久未聯絡的女兒,但這個女兒其實是他所拋棄的。年輕的藍迪也許像一般人認為未來的時刻還很長,但轉眼之間竟然已過那麼多年。但親人畢竟是親人,於是乎他喜愛的鋼管女人凱西蒂建議他應該去找女兒,雖然女兒很憤怒地趕走他,但凱西蒂建議送女兒禮物,她說沒有人不喜歡禮物的。落魄的藍迪只在一元超商店買到一間很炫的夾克,而女兒果真接受了。
這呈現了一個事實,人性是多變,而這多變建立在們的天性,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只要從眼睛睜開時就立刻產生善惡的分辨,擇善固執更是驅動我們不斷造業或養成習氣的原動力,也間接地呈現人的習氣。
雖然女兒接受他的反悔,甚至接納他而答應一起吃飯,但無奈藍迪遊蕩慣了,那天約定星期天,但前一天藍迪卻因縱慾在酒色之中而誤了與女兒的約會,女兒認為他原性不改,已經沒有救藥。
這一切都是藍迪自己的習氣,雖然已經歷經了不能繼續摔角的命運,但卻不是徹底的覺悟,這種最終的覺悟,你若無法參透,那是無法徹底頓悟的。
這一點凱西蒂是清楚的,她也是在人海茫茫的世界中載浮載沉,她有過一段婚姻,也有一個兒子,正因為她真正看透人生,但雖是紅塵女,卻具有一顆善良的心,她拒絕了藍迪的求婚,但是她了解世間的真諦,也了解人性當中真正的善惡。
如果她接受了藍迪的婚姻,但不久之後又會陷入這個原點的尷尬。婚姻當然是神聖的,但真正的道德標準很少人能夠遵守,她了知這一切的始末,所以拒絕他的求婚,但卻在藍迪徹底覺悟,而且面臨人生最後發光發亮的時刻,所以在最後一次比賽,她有在場。但她早知道結果,而這結果不是跟藍迪共同承受,是藍迪他自己燃燒自己,也是要獨自去品嚐的時刻。
人什麼時候才算完美?應該沒有一個標準,但也並非如此,一切似乎會回歸到人的身上,在身體的旁邊或中間始終有一個自我而卻很少有人去察覺。今生也許你認為並不完美,但認真一想,完美又代表什麼?一切都是人的認知而已!
那人生究竟要呈現什麼?藍迪看起來他的生命並不完美,但就他自己的認知而言,也就是從中去觀察這個世界,那認知的結果可能每個人都沒有分別了。
這是一種近乎佛學的哲學態度,但不能由這兒去區別,因為分別就落入主客觀因素,又掉回人生必須抉擇的困頓中,只有人認為人生必然要抉擇,善惡之間必需要有個分界,而人是透過抉擇,才會有生命的價值,這是普世價值;也是人要遵守的態度。
其實真相並非如此,實相並非是玄學和哲學,因為用這種態度會讓自己迷失而失去看清真相的機會,人生難得有機會去探知真相,但這些真相卻一直沒有離開你自己,因為你自己正是這世界上的真相與主人。
藉著這部電影談論一些真義,也得要有緣人才能了悟,因此一切歸於因緣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